• 海口传桂村
  • 吴姓第一村庄
  • 民国时期“黄埔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长流传桂村

海口市西海岸长流镇有知名村庄传桂村。

传桂村近500户,约2000人,全村男女老幼所讲的都是长流话,村中现有六姓原住居民,为吴、洪、汤、刘、黄、陈,其中洪姓于村中有200人,占全村百分之十,吴姓1600人,全村之最,人口之旺,为海口地区吴姓第一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桂,俗称儒吴村,其前身为儒洪村,为洪姓元朝建村,距今有600多年历史。

村庄吴姓的渡琼始祖大有来头,为唐朝户部尚书吴贤秀,

一千三百年前,吴贤秀入琼落居海口江东一带,其第三十一世孙吴亮迁来与儒洪村相邻的博合村居住,后与儒洪村合并,形成一个村庄,吴姓在此繁荣昌盛,人口壮大,后村名称为儒吴村,清同治年间改村名传桂,根据村庄形似弯月,取月中桂花的寓意。

传桂村南临海榆西线,与长流墟连成一片。

村庄东西走向,形如弯月,分别立有朝南门、向阳门、村前修建一条平整的水泥大道,大道前有宽阔的田野。

代表村民宗族文化的古庙祠堂沿着村道而立,形成了村中的文化长廊。

  • 传桂村祠堂文化景观

洪氏宗祠位于村前西端,祠堂前壁左右各开一门,祠堂位置显眼,建筑独特,于祠堂前贮立瞻仰,思绪集聚,引人遥想当年洪氏先祖创建儒洪村的沧桑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为吴氏宗祠及数座支祠,彰显了吴姓于村中望族的文化景观。

垂裕公祠,传桂村吴姓第一支系,正门镌刻楹联:垂祖宗懿德,裕子孙鸿福。

入村始祖吴亮生有四男,垂裕、光裕、优裕、琼裕、垂裕为长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毓秀公祠,毓秀乃次房光裕长子,一进,建于光绪年代。

最上规模的当数毓笃宗祠,二进的四合院落,正门镌刻楹联:毓才光上国,笃行启儒家。

毓笃为次房光裕之次子,祠堂正殿里有翰林院赐进士彩南章撰并书的楹联:勋名济美邦之庆,让德承徽世有光。

毓秀、毓笃两系其后代最为繁衍昌盛,人丁兴旺。

永奠公祠,为毓秀支系派之第九世孙吴良智一支的祠堂;吴良智,号永奠,生于清乾隆年间,其子吴重典,太学生,为长流地区有名的读书人,生有三子,三兄弟出身分别为贡生、廪生、监生,随后 三兄弟建永奠公祠祭祀其祖父。

公祠两侧楹联:以引以翼本支百世,肯构肯堂承叙万年。

村中的宏伟建筑是慈山古庙,三进,始建于清代,祭祀的境主神为班超、峻岭明王、关圣、梅仙等,班超被封为定远候王时,传说他的住所是慈山院,传桂村庙称为慈山古庙。

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古庙时,长流新民村赐进士郑天章为古庙大门撰写楹联:传新终古衍,桂管至今通。

慈山古庙前为文阁庙,供奉文昌梓童帝君。

  • 巷道民居

传桂村的传统民居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墙体是就地取材的火山岩石垒砌,如今天村庄处于城建路网包围中,自2000年来,村庄的土地不断被征用,村民手中有了补偿款,大部分的村民建起了钢混楼房。

村庄存留的古老传统民房所剩无几,村中保留着的古老胡同巷门,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子,传承古韵风采。

  • 二十二黄埔毕业生

传桂村注重教育,清代时于村中建吴氏祠堂,并开办私塾“习礼堂”,清末宣统年把习礼堂改为储英高等小学堂,成为当地名校,曾培养出众多人才,民国时期,就有22位才俊考上黄埔军校,被称为“黄埔村”

其中吴乃宪黄埔一期毕业,陆军中将,抗战时期,任沪杭甬警察署少将署长,率领上海铁路警察参加淞沪会战,赴台后,任国民党中央参谋;吴琪英,黄埔二期毕业,少将师长。

道冰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