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不住在正态分布的蔷色

喜欢刷剧的你,电视剧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的剧都是一样的套路,看个开头闭着眼睛都跟猜到结尾。

比如,看超级英雄的电影,基本的套路是,出现了大麻烦,超级英雄出场了,经过艰辛万苦终于打败了坏人,拯救了世界。欧美的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这个套路,比如漫威宇宙。

再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基本的套路是,平凡的普通女孩,在偶然的机会下,与高冷受过伤害的霸道总裁结婚了,或者相恋了,协议结婚了,两个人从嫌弃到渐渐地相爱,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比如古早的《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杉杉来了》《亲爱的,亲爱的》等。

看的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一种类型的电视剧,套路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依然看的津津有味,追的欲罢不能。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沟通的技巧:故事的魔力》中,本书作者托马斯·皮恰克,是德国《明镜周刊》知名记者,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出版经理。可以说,他的工作就是讲故事。但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会讲故事,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才掌握了讲故事的精髓。这本书在德国上市半年狂销3万册。平均每2000个德国人,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跟着作者一起了解为什么人类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以及经典的故事模型,工具,讲故事的技巧等,学会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他人的想法。

1.大脑喜欢偷懒,所以喜欢故事模板

我们的大脑每天需要接触很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甚至毫不相干,要记住这么多的信息对大脑来说太难了,所以大脑就为那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事件建立来了模板,或者说是叙事模式。这样在我们听到一个新的故事时,就会往这些模板里面套,这样就很容易记住故事了。

英国记者克里斯托弗·布克概括出了七个常见的基本情节和叙事模式,他认为这些叙事模式都跟人的心理发展有关。当我们看故事或者听故事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跟我们头脑中的模式靠近。

七个基本情节如下:

第一个是战胜怪物,模式是世界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英雄的任务是恢复和平,为此英雄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怪物死亡,人类胜利了。比如,邦德系列电影,《大白鲨》等。

第二个是从洗碗工人到百万富翁。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都是梦想,就像是童话故事。这个模板也被称为灰姑娘原型。典型情节就是,一个普通人,被所有人低估,最后却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如《灰姑娘》,还有那些逆袭的网文,都是这样的套路。

第三个是追寻。追寻的模式,通常主人公被一个遥远的目标所吸引,只有到了那里他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比如,《指环王》,《西游记》也是在追寻,唐僧在追寻真经,孙悟空在追寻成佛。

第四个是旅行和回归。这个模式是主人公离开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世界,经过冒险,最后再回归故里,在旅行的过程中,主人公也在成长。如《爱丽丝梦游奇境》《乱世佳人》。

第五个是喜剧。喜剧模式一般是从混乱不安中开始,接着情况变得更糟糕,然后人们看清了一切,真正的快乐起来。比如《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

第六个是悲剧。悲剧的核心是,主人公没有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他失败了,他死了。比如《洛丽塔》。

第七个是重生。重生的最佳模板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因为美貌被继母欺负,逃到了七个小孩子的森林,但危机并没有解除,直到一个毒苹果让白雪公主处在半死半生状态。但随后以奇妙的方式重生,光明最终战胜了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以试着把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中的故事往上面的模式中套,你会发现,基本都能套进去,而且有的小说中综合了不止一个模式。

你可能会说,都是套路,为什么还一直拍,人们还一直喜欢看呢?因为这些模式带包了普遍存在的心理结构,满足了人们对亲密感、距离感、持久和变换的需求,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在故事中,在故事主人公的身上找到寄托。

比如,这几年大热的大女主剧,就迎合了当下女性追求独立的需求,比如《甄嬛传》《锦绣未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综合了从洗完工人到百万富翁,喜剧,战胜怪物情节等。

2.日常生活中,用故事来沟通

我们的大脑不但喜欢讲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我们会本能的通过故事来沟通。

比如,常见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父母最喜欢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用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向上。虽然结果适得其反,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是有讲故事的本能的。

那要怎么把那些故事模板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第一,把自己的经历变成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大家都写过议论文吧,议论文就是围绕着论点,找出很多的案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我们讲故事也是一样的,讲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是一样,要与一个主题,或者是一个人设,然后通过不同的故事来加强这个人设,最终让这个人设成为你明显的标签。

比如,在面试中,你要讲自己的协调能力好,你不能简单的说,我的优点是协调能力好。你要通过具体的某一件事来讲自己的协调能力好。可以用战胜怪物的基本情节,比如有一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牵扯的部门多,关系错综复杂,你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积极协调推进项目的进行,最终成功的完成了项目。听了你的故事,面试官就能了解,你的协调能力确实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在演讲中讲故事,跟你的演讲更加令人信服。

演讲的本质是带着听众去旅行,你带着“今天”的人,这些人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把他人带到一个“明天”中去,这个明天是你的想法,你的产品,你的愿景。

在这里,你可以用一个微线图的模型来帮助你理清演讲的大纲。

首先是说明“今天”,说明今天的现状是什么。你的主题是什么,从受众的角度去描述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现状图。比如,我的学历低,因为各种原因只读完了高中就出来打工了。这个现状不一定是现在发生的,可以是过去发生的,或者大多数人身上存在的。

在这里要清晰描述现状,让在场的听众都会说,没错,就是这样的,从而与听众建立链接。

再接着是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从“今天”如何达到“明天”。在这里要展示冲突,困境,如何克服困境,如何开展行动,做了那些努力等,最后以行动召唤结束。这部分内容要占到演讲内容的70%以上。

最后是说明“明天”,你的未来计划是什么,你的新产品是什么等,在理想的情况下,你的愿景是什么,在这里也不一定是未来要实现的,可以是已经实现的。比如,高中学历,但现在是上市公司董事长之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要给听众清晰的展示,如果跟随你,会得到哪些好处。

这样一个简单清晰的演讲大纲就完成了,这个大纲可以帮助你梳理演讲思路,同时也是我们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实在生活在,故事是无所不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那现在就刻意的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来沟通。

结束语

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我们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小时候是妈妈的睡前故事,长大点是动画片,小人书中的故事,再后来我们看各种各样的小说故事,在故事中汲取营养,也在故事中了解世界。

但很多时候,我们把故事看的非常的严肃,觉得那是专业人士才能创作的。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在这本《沟通的技巧:故事的魔力》中,作者给出了故事的原型,基本情节等,还通过很多的案例来说明这些方法理论,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真的是用生命在讲故事,用故事来传播自己的观点,用故事在跟读者沟通。

那就让我们开始讲故事吧。

作者: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