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长城汽车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则认为,长城提供的报告无效,不能以此为依据。5月25日,比亚迪发布声明称,公司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公司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眼查显示,2021年,比亚迪曾将申请注册的“魏”商标转让给长城汽车;2022年,长城汽车将注册的“登陆舰”商标转让给比亚迪。据悉,此前由于比亚迪基于王朝系列抢注了“魏”商标,长城汽车高端SUV品牌刚推出前几年只能选用“WEY”。而“登陆舰”原是长城汽车为打造坦克高端系列越野车所准备的。

天眼查APP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5日,长城汽车(601633.SH)、比亚迪(002594.SZ)午后双双跳水,长城汽车一度跌超6%,比亚迪跌近2%。

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我想说三点感想:

1、长城为什么举报比亚迪?

这次长城举报显然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是以官方实名举报,这种方式应该说合法合规,也光明磊落,而且还因此可能推动产品技术的升级。甚至说一句过头话,如果长城没有实据,也不可能这样出招。从长城目前举报的内容来看,大概率是掌握了确切的证据,一旦举证不利后续反转,那对于长城极可能造成反噬。

其实重点在动机。也就是长城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长城不会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吗。其实效应已经在股市上立马反映出来了。长城、比亚迪股价双双下跌,举报者长城下跌一度超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分析,长城举报比亚迪,可能重点还是对比亚迪品牌的狙击。近两年,对于长城而言,目前确实是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状态,一方面营销力不足导致长城汽车整体出现问题,没有抓住年轻人,也不被年轻人买单了。另一方面,自己以前销量冠军的哈弗系列目前也被比亚迪宋这类车超越,混动系统推出来之后,仍然是没有办法和比亚迪正面竞争,长城确实很着急。

2、比亚迪是不是真有问题,举报如果实锤,对比亚迪影响大吗?

应该说,目前在混动和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属于国内汽车的领头羊的位置,国产新能源车企包括比亚迪、长城等在内燃机相关的技术升级上已经可以完全媲美欧美的标准,但这也不是说比亚迪就完美无缺了。这次长城目前举报的内容是在排放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宋PLUS

汽车行业针对部分车型在产品技术上的瑕疵,一向都是通过召回处理,并不鲜见。但长城选择在比亚迪宋系列的发布会之时,来这么一手,对于比亚迪的影响还真不可低估。以比亚迪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位置,任何的缺点和不足都可能被放大,很多品牌在这方面都是吃过亏的。

当然要回答比亚迪排放方面究竟有无问题,还是要等相关部门调查后才能做出结论。

3、长城举报比亚迪,对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话分两头说。应该是利弊参半。

一方面,产品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无论对行业或者还是消费者,都是有利于的,行业更健康发展,消费者买到了更好更放心的产品,无疑也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产量上都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近七成。比亚迪、长城都是国产新能源车企的佼佼者,对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企业间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或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实现行业技术升级,能不能不要直接通过公开举报这样的方式。要打造一个品牌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但要损毁一个品牌可能就在一朝一夕就完成了。

中国受制于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封锁,好不容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上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同门兄弟更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实现更好的跨越,让消费者用上更安全、质优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