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中国海军第二艘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

这艘航母排水量8万多吨,搭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器,综合战斗力远胜于靠滑跃起飞的辽宁、山东二舰,和美国新型航母“福特级”相媲美。

“福建舰”的诞生,让中国人鼓舞振奋,也让日韩和台湾岛议论纷纷,让美国海军眉头紧皱。

美国军方想必很无奈,在短短20年前,中国海军还是东亚最没存在感的“黄水海军”,结果20年后,中国的电磁弹射航母下水,弹射器技术还超越了美国。

其实,中国近几十年重视航母,加速发展航母,和海军上将刘华清分不开关系。刘华清在海军服役了近半个世纪,曾多次顶着压力向中央建议发展航母,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互联网上,一直流传着刘华清将军在美军航母参观的照片,老将军踮起脚的样子,让无数网友心疼。

刘华清将军早在1955年就进入海军,从少将干到上将,一生多次起伏,但不变的就是建设海军的赤胆忠心。在经历过冷战时期我国海防虚弱的痛苦后,造航母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个政治干部出身的将领,刘华清打了一辈子陆战,曾自嘲是“旱鸭子”,却阴差阳错“上了船”。

早年的他曾留学苏联,回国后带领中国海军建设,既搞军事训练、又搞武器研究,60年代就是国防科委干部,从此不停推动中国造舰业发展。

那么,刘华清是怎么成为海军将领的?他为什么如此看重航母?晚年的刘将军,又为共和国海军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一、革命的笔杆子:书生刘华清

刘华清,湖北大悟县人,原籍“黄安县”,即现在赫赫有名的“红安县”。和红安当地200余名开国将军一样,刘华清也是参加“黄麻暴动”投身革命的。

刘华清家祖辈都是农民,父辈大字不识,但他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识文断字,所以就当了小信使,在不同的村子之间跑动。

1927年黄麻暴动时,刘华清仅仅11岁,已经是当地的儿童团员。

黄安所在的大别山区是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带,这片大山走出了十万红军,刘华清在土地革命时期活跃在鄂豫皖苏区,曾是当地“鄂东游击队”的宣传干部。

1934年,红军开始先后长征,刘华清跟着红25军北上,沿途一边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争取群众支持,一边向战士宣传革命精神,收拢队伍,鼓舞士气。

到了陕北后,刘华清又加入重组的红15军团,和陕北红军以及后来的中央红军一道保卫苏区,和西北军阀、东北军进行了多次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蒋氏派来东北军围攻陕北苏区,刘华清早在鄂豫皖苏区就见识过东北军的厉害,但也知道东北军丢了关外,胸怀国仇家恨,战士们根本不想打内战。

在西征战役里,刘华清曾大胆向东北军宣传抗日主张,单人单骑向敌军喊话,化解武装冲突,争取谈判,受到党中央的表扬。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都作为政工干部活跃在一线。抗战初期,因为他长于写作,所以被编入宣教科,专门负责政治宣传工作。

抗战后期,刘华清跟随八路军进军冀鲁豫,在艰苦的敌后战场开辟根据地,他负责软化日军建立的政权、收拢资源、转化伪军,支援前线斗争。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华清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于大别山打出一片解放区。

1948年后,刘华清所在二野收拢了大量蒋军残军。面对不断扩张的军队,中央下令加强思想教育,刘华清被派往2野政治大学当主任,为解放军培养政工干部。

因为他的这段教育工作经验,建国后,刘华清被任命为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进而在1952年调入大连海军学校当政委。

由这一年起,一个从未了解过海军,甚至没坐过几次船的刘华清和海军联系在了一起。

1954年,刘华清被解放军派往苏联,在伏罗希洛夫海军大学学习,主要学习苏系的海军指挥和现代海军理论。

其实客观来说,苏联的红海军是比较弱的,当时的海军大国是美、日、英。但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的海军理论水平也在世界一线,海军实力比起大部分国家还是高出不少的。

在苏联留学的4年里,刘华清系统学了海军史、海军指挥、岸防指挥、海军装备等学科,毕业回国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海军干部。

当时新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海军,只有几艘小艇作为海上力量。新中国的海军是三大军种中底子最薄、发展最晚、实力最差的。

然而,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还有国军海军在近海活动,美军也在我海岸线耀武扬威。毛主席下令要加速建设强大的海军,刘华清等将军作为第一批海军将领,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看到中外差距,中国海军奋起直追

旅大(大连)从苏联手里收回后,刘华清担任旅顺海军基地副司令,兼北海舰队副司令。

鉴于海军没有舰船的现状,刘华清等人提出“岸防大于海防”的建议,主要加强岸防建设,建造“岸基为主,海上为辅的近海海军”。

刘华清的这一主张获得了党中央的认可,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海军没船,要出海作战也不太现实。

当时,苏联正在帮中国打造海军,但苏联一直拖拖拉拉,飞机制造厂和坦克制造厂造起来了,造船厂却一直在讨论,甚至连图纸都给得很不利索。

苏联人也是看准了新中国的短处,要用海军这个筹码跟中国换点利益。

海军是解放军的空白,但却是最紧要的部分,当时我国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几乎“无防”,蒋军几乎来去自由,搞得大陆不得安宁。

后来,赫鲁晓夫果然以打造联合舰队等理由要在中国驻军,引爆了中苏两国的矛盾,自此引进苏式海军体系的尝试被打断。

对苏关系破裂,给海军造成了很大影响。

整个冷战时期,中国北、东、南三支舰队,只有从苏联引进的四艘驱逐舰,这就是著名的“四大金刚”。整整30多年,“四大金刚”都是海军牌面,是压箱底的武器。

苏联的大门关上后,刘华清主张开展国产舰艇研究工作,用手头少量的资料,加上对一些苏联支援小艇、小舰的逆向研究,创造自己的舰艇设计系统。

很快,刘华清被调到“第7研究院”,带着一帮留苏学生开始设计舰艇。但这条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因为自从清末民国开始,海军就是近代中国的弱项,造船技术积累几乎等于零。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自己制造的成都级、江南级护卫舰,旅大级驱逐舰下水,就凝聚着刘华清和一批海军工作者的汗水。

这些舰船大大增强了人民海军的实力,但对比起世界大国,如英、法、美、苏的军舰,甚至比起隔壁的蒋台海军,人民海军的战斗力还是太过薄弱。

在冷战时期,美国半个航母舰队,就足以压制中国的近海。

刘华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仅学过装备学,还学过海军理论,潜艇、航母,这些都是海军的“重剑”,是真正的核心力量,但当时的中国海军还没有能力谈这些。

在1970年,刘华清从国防科委回到海军体系,遵循毛主席的指示,探索“造大船”的可能性。

毛主席认为,敌人在海上封锁我国,我国的远洋航行很不安全,“造大船”是很有必要的。

为此,刘华清仔细研究了航母的发展历程和造船技术要点,可了解了航母的技术后,他深刻知道,当时中国发展航母是很难的,需要等待更好的时机和更多的积淀。

1979年中美建交,随后中美进入长达10年的蜜月期,刘华清和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很兴奋,他们有了近距离接触美国海军的机会。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独孤求败,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苏联红海军都无法与之匹敌。美军有十几艘航母航行在全球,他们是最懂航母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春天,刘华清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的一员去美国访问,在加州圣迭戈港口登上了小鹰号航母,这次参观对刘华清震撼很大。

美军当时对中国将领“完全开放”,任何武器和任何设施都可以看,甚至可以操作一下,连敏感的电子信息系统都能观摩。

看到美军的航母,刘华清脸上没什么笑容,因为他知道人民海军距离这种武器太遥远了。

用当时一起参观的一位军官的话说:“美国航母送给中国,我们都开不走,更别说造。”

刘华清回国后,和刚刚卸任的海军司令肖劲光商议,造航母的事应该提上日程。

三、航母是大国的长剑,不可不造

回到国内,刘华清厉兵秣马,想大干一番。

可恰逢国家改革开放,中央削减了军费,倡导“军队要忍耐”,军事发展要先让位给经济发展,连上马的武器项目都被下马,更遑论造航母这种艨艟了。

1982年,刘华清正式担任海军司令,5年后,海军内部开始讨论未来的发展计划。

在肖劲光的支持下,刘华清正式给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造航母的计划,并论证了中国海军对航母的必需性。

中国领海广阔,尤其是在南海有诸多岛礁,而这些岛礁在冷战时期都被东南亚国家瓜分。没有大型航母,无法在南海立足,也就无法保卫海疆。此外,台湾还未收复,要收复台湾必然要打海战,无航母,不可能支撑起一场现代化的海战。

况且,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海外侨民、海外贸易船队都需要保护,没有航母舰队,外国就会欺负我们。

海军内部基本同意了刘华清司令的意见,但同时,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以中国当时的实力,造航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暂时只能摸索国产航母的思维和细节。

当时中美还在蜜月,中国最好的组建航母舰队方式,似乎就是从美国购买退役航母。购买航母,学习、改造航母,然后生产自己的航母,这是中国海军最靠谱的道路。

但很快,中美在80年代末撕破脸皮,这一可能性泡汤了。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才再次看到了购买航母的希望。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军工直接停摆,苏军武器库成堆的AK和坦克被拿出来变卖,海军巨舰也直接在船坞里趴窝。

当时,苏联海军在黑海造船厂躺着三艘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瓦良格号、库兹涅佐夫号,库兹涅佐夫号被俄罗斯开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拆解,最后中国海军瞧上了瓦良格。

然而,海军在竞拍航母时,刘华清已经于1997年退出军队和国家领导工作,但他仍在以资深领导的身份,关注着购买航母活动。

从瓦良格的购买、运输,再到后来的改造,中国前后花了10余年。在2004年,中央军委批准了航母改造工程,瓦良格一修就是7年。

这艘船开来时基本是报废状态,但在整修和装备的过程中,让中国海军和造船工业完整学习了航母的结构和运作细节。

在此后10年里,中国的航母事业在慢慢推动,瓦良格号撑起了中国航母事业的半边天,中国海军将其改造为“辽宁号”,成为中国第一艘真正的航母。

而在刘华清将军退休的日子里,他深居简出,仍然心系国防,心系海军。刘华清撰写了回忆录,在里面用大篇幅阐述自己的海军建设思路,重点点出了航母的重要性。

在2012年,“辽宁舰”正式服役,让人惋惜的是,在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上将已经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他看不到中国航母正式服役的这天了。

作为一名一生追求航母梦的老海军,刘华清将军没能在现场看到“辽宁舰”服役,是一大遗憾。

但在该舰的设计和改造过程中,老将军肯定深度参与,他的航母梦,最终在晚年得以实现。

早在80年代,刘华清将军就探索了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滑跃式”起飞注定被淘汰,“弹射器”才是未来。

当时主流的弹射都是“蒸汽弹射”,中国本来也把目标瞄准了“蒸汽弹射”。

到了21世纪,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突飞猛进,最终让第二艘国产航母装上了电磁弹射,而电磁弹射比“蒸汽弹射”的水平更高,更是美国航母难以超越的技术存在。

当前,面对中国辽阔的海疆,三艘航母是无法满足中国海军需要的。但按照海军的发展速度,中国海军未来20年将会拥有5-6艘航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海军力量。

海军的强大,是刘华清将军的结晶,是几代海军将领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的功绩,必将被历史铭记。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海军之父"的航母梦想——刘华清将军的世纪脚印》,晋玮

2、《刘华清:中国"航母之父"》,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