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19日,位于麻玛乡将军桥的前线指挥所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焦点是如何打赢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第一场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针对这个问题,指挥所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派出一个军区部队吃掉印军一个营,第二个方案则是用一个军区部队,吃掉印军一个旅,前者保守,后者激进。

时任前线指挥员的张国华果断选择了第二套方案,消息传到北京,总参认为张国华的选择太过冒险,将他的作战方案压着不批。

毛主席得知后,笑着说:“张国华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毛主席为什么如此信任张国华?张国华选择的第二套作战方案效果如何?

被逼之下的无奈反击

1962年10月18日,中南海的颐年堂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毅、贺龙等军政界的最高领导人齐聚一堂,气氛紧张而肃然。

这是印度挑起空喀山冲突后,我国高层领导人第一次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中印边界冲突问题。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早已有之,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中印两国的边界线从未正式划定过,只有一条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边界线。

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后,为了合法侵占中国领土,伪造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一厢情愿地在中印边境划了一条所谓的“边界线”。

这条线在传统分界线的基础上,把中印边界线向北挪了一百多公里,这样一来,中国就有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到了英属印度。

很明显,英国就是以“划分边界”为名,行“非法侵占”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无论是北洋政府、南京政府还是新中国,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但即便如此,为了边境的和平,中国也一直忍让,从来没有越过这条线。

然而,中国的克制,换来了印度的得寸进尺。

1951年,印度趁我国忙于抗美援朝战争,无暇西顾之际,派出一支军队,沿着“麦克马洪线”以南前进,悄悄蚕食中国领土。

到了1954年,门隅、珞瑜、下察隅等地均被印军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共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落入印度手中。

消息传到北京,视领土为血肉的毛主席心痛不已。

然而,此时的中国忙于朝鲜战争,分身乏术,如果在此时和印度发生冲突,无疑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强敌,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两面受敌,对国家发展极其不利。

朝鲜战争

再三思索之后,毛主席选择了克制和忍让,他亲笔写下一段话,表明了中国的友好态度,称中国不会在树敌于美国的同时树敌于印度。

而且,印度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不会这样蠢,把友人当成敌人。

毛主席这样说,等于是给印度交了“底牌”,他希望印度考虑清楚,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贪婪毁了两国的情谊,到时候兵戎相见,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可惜,此时的印度,已经被“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名号蒙蔽了双眼,对中国的好言相劝置若罔闻。

它的欲望和野心空前膨胀,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边境挑起事端,先后制造了朗久流血事件和空喀山口事件。

一时间,中印边界线风声鹤唳,狼烟四起,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缓解局势,毛主席提出建议,让两国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被印方拒绝,之后,周总理亲赴新德里和尼赫鲁商议,未取得任何进展。

中方的一再忍让,给了印度软弱好欺的错觉。他们变本加厉,在中国境内部署了一百多个据点。

这些据点最近的离中国哨所只有几米远,甚至楔入了中国哨所之间,局势再次紧绷。

印度的咄咄逼人,让毛主席意识到,不把印度打服,他们是不会消停的,既然尼赫鲁想打,那中国就奉陪到底。

于是,便有了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上,中央下达了开展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决定,那么,这场仗让谁去打呢?毛主席想到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国华

张国华是江西人,十五岁就参加了革命,他跟着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又参加了豫中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

张国华指挥才能出众,骁勇善战,尤其擅长打硬仗、恶仗,刘伯承称赞他“会捉战机,会打游击”,陈毅在他面前也竖起大拇指夸赞:“你的独立旅是这个!”

1950年1月,张国华接到了和平进军西藏的重任。

他二话不说,率领第十八军进驻了地理环境恶劣,民族矛盾尖锐的西藏地区,将五星红旗插在了世界屋脊之上。

西藏和平解放后,张国华担任司令员,主政西藏。

他一手平叛乱,一手抓发展,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西藏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佛光将军”。

西藏和平解放

毛主席之所以会选张国华,也是看他在西藏做出的成果,更何况,他有高原作战的经验,打起仗来会更得心应手。

于是,正在养病的张国华就接到了中央领导和军委总部的传唤,让他去颐年堂参加会议。

会议上,毛主席坦诚地向张国华表达了他的担心: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我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同志!”

西藏军区司令员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毛主席点点头,这次战斗,他给了张国华很大的自主权,反击作战的方案也交给他和总参拟定。

“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这一仗。”毛主席再三提醒。

毛主席

会议结束后,张国华就多了个身份: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总指挥。

出发去指挥所之前,毛主席再次召见他,一群人又开了个会。

会场中,这位极富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叼着一根烟站在巨幅地图前,一双鹰眼专注地盯着印方据点。

半晌,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将烟雾吐出来,手指指向印军的据点,做了一个“劈”的动作,豪情万丈地说:“扫了它!”

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显然有些顾虑,他问张国华:“你有没有把握?”

张国华信心十足:“有!”

罗瑞卿继续问:“根据呢?”

罗瑞卿

张国华开始仔细分析,他认为,和中国军队交手的印军虽然是王牌军,但其实力远远不如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而且,他们长期没有打仗,看着唬人,其实战斗力不强。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军队就厉害多了,他们从战争中成长起来,又刚刚经历了西藏平叛,高原作战经验丰富,和印军交手绝对吃不了亏。

这次会议从战略布局讨论到各种细枝末节,一直开到深夜才结束。

10月19日,张国华进驻前方指挥所,一场利国利民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