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闪电战”,已经进行一年三个月了。乌克兰战争的大结局,许多人认为是苏芬战争的“惨胜”模式,也有人认为是苏阿战争的“溃败”模式,我则认为是克里米战争的“有限削弱”模式。作为历史爱好者与“理中客”,我认为今天的美国如同克里木战争时期的英国,既要削弱俄罗斯,也反对过分削弱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3年10月爆发的克里木战争,最初是俄罗斯入侵土耳其引发的第九次俄土战争。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口保护小亚细亚的东正教徒,入侵“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试图完成“叶大妈”叶卡特琳娜二世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夙愿。七年战争后就是世界霸主的英国,当然不能容忍俄罗斯控制土耳其海峡从而威胁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于是就在俄罗斯海军摧毁土耳其舰队时,派兵进入黑海武装干涉。

自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国人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是英国的对手,也就接受了“世界老二”的现实,尽量与英国采取合作态度。英国要制止俄罗斯在黑海的扩张,拉上法国人一起干,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表示同意,欧洲最强海军与最强陆军组合的“英法联军”也就在1854年3月组建完毕,一场俄罗斯入侵土耳其的战争变成了英法联军为主力,加上撒丁王国(意大利),支援土耳其“群殴”俄罗斯的国际战争。

如果说俄罗斯的战斗力是7,土耳其的战斗力是5,撒丁王国的战斗力是4,那么英国、法国的战斗力则分别是9和8,英法联军群殴俄罗斯的战争根本没有悬念。当时的英法联军已经是工业化军队,从西欧运兵到克里木半岛甚至比俄罗斯从莫斯科运兵到克里米前线还要迅速。这样的战争,俄罗斯完全打不赢,沙皇很快陷入绝望中。

英国只是反对俄罗斯在黑海沿岸的扩张,而不是要彻底打垮俄罗斯,因此英国把战场战争的范围限制在黑海地区尤其是克里米半岛,并没有把战火引向俄罗斯腹地,也没有支持土耳其趁机收复黑海北岸的领土,更没有要求俄罗斯吐出霸占的波兰领土与瑞典领土。等到1855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俄罗斯在克里木半岛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塞乌斯托波尔,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1856年3月,俄罗斯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及奥地利、普鲁士参加巴黎会议,并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和约规定,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把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上设防。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俄罗斯,一则避免失去俄罗斯的压制,土耳其趁机坐大;二则可以从东面牵制中欧的普鲁士、奥地利,这也符合英国的“离岸平衡手”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了世界新的霸主,英国如同拿破仑战争后的法国接受了自己“千年老二”的地位成为美国的小伙伴。继承英国“离岸平衡手”做法的美国,必然懂得利用俄罗斯制衡周边国家的价值。

乌克兰战争的大结局,必然是克里木战争模式,最终俄罗斯被迫退出乌克兰甚至退出黑海沿岸,但美国不会进一步要求削弱俄罗斯,毕竟需要俄罗斯压制东欧诸国让他们紧紧抱着美国的“大腿”,需要俄罗斯牵制东亚诸国避免这些国家坐大。“适可而止”,这才符合国家理性。

无论是俄罗斯大胜还是大败,都不利于美国,被削弱但实力犹存才是最好的“大反派”。对中国而言,俄罗斯长期陷入与乌克兰的战争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大胜更不要大败,中国才能埋头进行自身建设。一旦俄罗斯大胜,就有可能重建沙皇俄国甚至重建苏维埃帝国,中国身边出现强国是最大的祸患。如果俄罗斯大败,很容易出现分裂,这不仅是核扩散问题,而且是最终倒向美国一边的问题。中国最好的选择就是“武装中立”,一方面厉兵秣马表示不惧怕战争,另一方面对八方来客笑脸相迎我们可以合作共同发展。如果俄罗斯被有限削弱或“崩而不溃”,尤其是被排挤出欧美市场体系,则它只能向东方寻求消费替代,我们乐于见到。

我去年曾说只要战斗机、巡航导弹、战区防空系统、主战坦克等“四件套”没有提供给乌克兰,则北约没有用力。看来今年北约开始发力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结局,只能是克里木战争的再版,这就是大国的国家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