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发生的中印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因为它不仅持续时间短,造成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但对于印度人来说,却是永远无法忘记的一战。

这场战争里,他们不仅输掉了先机,更是输掉自己“战无不胜”的勇气。

然而在开战之前,他们却信心满满,认为一定可以将我国斩于马下。他们的自信,则来源于之前接连战胜了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国家,自认为已经是亚洲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当他们胸有成竹的开战后,却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惨败。不仅“精锐部队”在短时间内被击溃,就连战前不可一世的总理尼赫鲁,都差点被迫迁都。

然而却有那么一个人,早在开战前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差距,但因人微言轻不受重视,最终无力回天。他就是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被俘的印军最高长官约翰达尔维。

那么,达尔维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判断印度无法与中国匹敌的?作为印度军中少有的“清醒者”,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委屈:昔日干将遭雪藏

能把一场“侵略战争”,硬生生地打成了防御战争,普天之下除了印度也没谁了。印度成功地让世界惊掉了下巴,令无数“阴谋家”措手不及。

1920年,达尔维出生在伊拉克。因为从小跟随行商的父母东奔西走,到过很地方,所以相比同龄人他总会想得更多。直到他成年后,出于对学业的考虑,父母这才带着他定居到了印度。

来到印度后,达尔维很快考入达拉顿军事学院,成为一名军校生。两年后,成绩优异的他,被破格授予大英帝国少尉军衔,并分配到英印第17步兵师服役。

1942年,达尔维所属步兵师跟随英军进入缅甸,参与对日作战。相比于其他非科班出身的印度指挥官,达尔维深知日军难缠,在作战中他表现出了难得的谨慎。

也正因为他的谨慎,不仅令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更在战后获得了英国佬的青睐。从此青云直上,年纪轻轻就已经坐上了其他同僚难以仰望的位置。

等到1947年8月,印度正式脱离“英属殖民”的帽子时,达尔维已经升任至旅长。而此时,他的胸前已经戴满了英国、以及印度的多枚勋章,被人尊称为印度的“名将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战功卓著的他,却一直不被印度政府待见。

其实也不难理解,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作为一名“前朝遗毒”,很难受到新政府的认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达尔维本人,并不能接受这种“偏见”。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他都对印度军中,那些不知所谓的贵族军官不抱好感,认为他们只是绣花枕头。然而形势比人强,作为军人他只能服从命令。

1962年,因为边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尼赫鲁决定对中国发起蚕食计划:前进政策。可是,到底由谁来指挥这场战争,却成了尼赫鲁心中难以决断的难题。

很多人都认为,被称为“军事理论家”的考尔中将,可谓当之无愧。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都将成为印度无往不利的基石。

于是,众望所归的考尔中将,很快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负责统筹、规划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作为印度军中从未上过战场,却被奉为“军神”的考尔深知,就自己那点水平,平时在军事学院里忽悠下学员还成,真要放上战场,那就找死了。

可是,又该找谁当帮手呢?

思来想去,他突然想到了达尔维。这个在英属时期身经百战,又在独立之后被闲置的“名将之花”,可不就是他此时的“救命稻草”嘛。

想到这里,他当即将达尔维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协助他制定作战计划。可是没曾想,达尔维对他的“提携”非但没有感激,反而满腹怨言。

无奈:今日外行带内行

到达前线后,达尔维直接闯进考尔中将的营帐,直言怒斥。

他认为,让军队驻守在65度的陡坡下,根本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若想让部队快速推进,就不得不使用人力将装备运上去,这无疑会大大损伤部队的战斗力。

不仅如此,当时正值初冬时节,可印度军队却根本没有准备御寒的冬衣。如果此时冒然进攻,无疑是在给中国军队送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达尔维所说皆是金玉良言,但他如此不恭敬的态度,无疑彻底激怒了考尔中将。自觉被属下落了面子的考尔,直接一纸调令将达尔维打发去了前线,并要求他即刻进攻。

然而,心怀不忿的达尔维,显然不会这么听话。

到达前线后,达尔维非但没有遵照命令立即展开进攻,反而勒令部队按兵不动。他的做法,也令考尔十分愤怒,不得不亲自乘坐直升机赶赴前线督战。

看到怒气冲冲的考尔,达尔维丝毫没带虚的,反而劈头盖脸对着他一顿臭骂。

他怒斥考尔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但第七旅是他的部队,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下去送死。如果按考尔所想,由山脚下向中国军队分批次仰攻,无异于自杀。

达尔维的这番话,深得第七旅官兵的心,但显然没有说服考尔。

考尔作为一名“有名无实”的中将,一直以来最期盼的,就是通过一场大胜仗来证明自己。继而通过战功,累升至国防部长一职,实现真正的人生赢家。

有着这样“野望”,他当然不会把达尔维的话听进去,反而不断催促达尔维进攻,言语之间,无不充斥着威胁和恐吓。可达尔维却坚持己见,拒不屈服于考尔的命令。

场面一下子僵持起来。

直到1962年10月20日,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那一天,心急战事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亲自发来电报,命令达尔维立刻发起进攻。这一下,达尔维无法再继续抗命,只得率领部队前进。

这支号称“精锐之师”,但其实是仓促之下集合起来的第七旅,不得不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分批向中国边境守军发起进攻。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进攻,显然是绵软无力的。

果不其然,当迎面碰上解放军后,第七旅的士兵们全程被压制。不过短短两日,第七旅就全面溃散,就连身为旅长的达尔维本人,也被解放军炮兵俘虏。

后来,达尔维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我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可能会败,但从未想到在中国军队的压制下,竟然会败得这么惨。”

“刚刚进入战斗,印军就被迫各自为战,基本丧失了指挥。就连引以为傲的火力,也因为错误的布置及配备,导致完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不是战斗,这分明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庆幸是,当达尔维被中国军队俘虏后,满以为接下来的将会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折磨,但其实却不然。达尔维没有受到任何虐待,反而被中方以“旅客”的身份,送往各大城市参观。

后来,被释放回国的达尔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印和平、团结协作。虽然相比于总指挥考尔,他的境遇要好得多,但是作为一个曾经被俘虏的将领,他的理念却完全没有办法被印度人接受。

结语

诚然,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达尔维受到如此冷遇是他的不幸、更是印度的不幸;但同时来说,正是因为印度的盲目自大,才成就了中国的幸运。

毕竟,作为邻国,这样具备一定战略眼光的将领越少,对于中国的威胁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