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地方债务压力的试点工作,已经悄然开始了。

最近有一个新闻,大家估计没有特别关注,2023年4月,贵州省政府与中国信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信达将组建50人金融专家团,帮助贵州化解地方债务压力。

这个看似普通的新闻的背后,有几个看点特别值得解读:

第一,这说明贵州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这个就不用细说了。总体结论就是,贵州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0%,居全国第二,由于贵州的发展基础和财政底子不好,所以现在靠自身能力,已经有办法解决债务问题了。

第二,中国信达出场,应该是上面的一种战略安排。中国四大AMC中,中国信达资产规模最大,达到了1.62万亿;过去几年,中国信达曾有过化解地方债务的经验。信达进场驰援贵州债务,这绝不是信达自身的企业行为,很可能是上面安排的ZZ任务。

第三,信达化解贵州的地方债务,可能是大规模开展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工作的一个试点,一个开端。即通过信达在贵州的债务解决方案,摸索道路,总结经验,为其他贫困落后地区,化解债务压力建立标杆和样板,寻找到系统化的方法和多元化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几个信号,意义深远。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中国信达,在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方面,能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有限的。无外乎就是债务重组,即收购金融机构的债权,然后冻结债务,再拉长还债周期,再来降低还债利率,最终实现用时间换空间,用通胀来解决问题。

那大家会觉得奇怪,既然套路都差不多,为啥金融机构不直接这么做,非要信达出面来债务重整。因为金融机构面临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如果银行直接大规模债务重整,会导致资产质量快速下降,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威胁我们的整体金融安全。

所以把一些短期难以解决的地方债务,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在不影响银行风险的情况下,让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坏账银行,慢慢处理棘手问题,既能防止债务危机爆发,也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出现。

对于贵州本地而言,目前能够拿得出解决债务的思路,第一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第二是包装项目发行专项债,第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强地方长久偿债能力。

对于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而言,这三条都是隔靴挠痒的办法,因为第一中央不可能给的地方债务兜底,转移支付只能解决很小的问题和困难;第二,借新还旧的办法,只会让债务规模越滚越大;第三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高还债能力,现在就是望梅止渴的说法。

面对贵州这样的地区,目前要实现债务问题平稳着陆,可能除了引入资产管理公司操刀之外,没有其他更有效的途径了。所以,中国信贷在贵州的这一次试水,意义重大,而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