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家人真的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吗?

很多时候,在一个家庭中,因为偏爱,父母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厚此薄彼;又或者为了利益,为了财产,哪怕再亲的兄弟姐妹,也会闹得不可开交。

大儿子结婚时,婆婆分文不出,冷眼旁观;小儿子结婚时,婆婆拉下脸皮四处借钱。

如今,小儿子摆烂躺平啃老,婆婆要求大儿子每月出5千块钱帮小儿子还房贷,大儿媳直接开怼:亲兄弟明算账。

详情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珍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才三十多岁就得帮着公婆养小叔子。

回想当初,阿珍准备和阿强结婚的时候,父母就不是很赞成。

“阿珍啊,你可要想好了,嫁给有两兄弟的家庭,后面的麻烦事多着呢。”

面对父母的好言相劝,恋爱脑的阿珍哪会考虑得那么长远,一门心思只想着要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可真的和阿强结婚后,阿珍才发现,婚后的生活和她预想的人生并不一样。

婆家没有准备婚房,阿珍只能和阿强在外面租房住。阿珍的父母也一直在为阿珍偷拿户口本登记结婚证这件事赌气,阿珍刚结婚就面临诸般不顺,举步维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婆对待小儿子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小叔子是第二年结婚的,公婆放低姿态到处找亲戚借钱,只为帮小儿子买房。

当时阿珍就特别不甘心,明明都是儿子,对大儿子各种冷眼旁观;对小儿子各种宠爱给钱,难不成阿强是公婆抱养的,小叔子才是公婆亲生的?

好在小两口在外面单过,眼不见心不烦,而且,通过几年的努力打拼,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起来,阿珍心中虽有埋怨,但也懒得去计较。

本想着没有被善待过,也就不需要去讨好公婆,可阿珍没有去讨要公平,这份“公平”却自己找上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强啊,你可要帮帮你弟弟啊!”

看到婆婆心急火燎的模样,阿强开口问道: “妈,弟弟出了什么事,你别急,慢慢说。”

婆婆说: “你弟弟单位的领导总是故意刁难他,他一气之下辞职了。这都三个多月了,还一直没有找到新工作。”

阿强说: “我还以是多大事呢,不就是工作丢了,让他继续找啊。”

婆婆说: “你是不知道,你弟弟这三个月找工作处处碰壁、备受打击,如今整天躲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我们劝了好多次,他都听不进去。就因为这事,你弟妹嫌弃你弟不上进,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这好好的一个家都要散了。”

阿强有些为难, “找工作这事我可帮不上忙,这还得靠他自己,如果是让我去劝他,你也知道,从小到大他都不听我的。”

婆婆连连摆手: “我不是让你去劝他,你弟没工作,现在房贷也还不上,我想的是,你能不能每个月给你弟5000,帮他还房贷。让你弟先渡过这个难关,等他思想转过弯来了,找到新工作了,再让他自己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婆婆如此说,看到阿强有些不知所措,阿珍生怕阿强点头应承了下来,赶紧开口阻拦, “妈,这些年,我们又买房装修,又生孩子养孩子,这日子哪一次不都是过得紧巴巴的,你们什么时候可怜过我们?帮过我们?甚至连主动问一句都没有过。现在小叔子有难了,怎么着?我们就活该出钱又出力的去帮他?”

阿强见阿珍语气不善,只能从中打圆场: “老婆,不要把话说这么绝情,要不,再商量商量?”

听到阿强如此和稀泥,阿珍不由得有些生气: “你要是敢扶贫,我们就离婚,就凭你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你能扶贫多久?一个月,三个月还是一年?”

听到阿珍这样说,阿强默默低下了头。婆婆见阿珍不肯答应,有些着急,迫切地说: “就帮这一次,你小叔子找到工作了,有了收入,慢慢的就能把这钱还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珍冷笑地告诉婆婆: “不是我挑拨他们的兄弟感情,亲兄弟明算账,一码归一码,谁需要钱,谁就来借钱,给我打借条,注明还钱的时间,别到时借了钱又赖账。”

“好,这个借条我写。”婆婆不以为然,满口答应。

看到婆婆应承得如此爽快,阿珍哪能不明白婆婆的心思, “我说的是让小叔子亲自来借钱,用你的名义借的钱,以后我去找谁要?又是谁来还?”

婆婆有些生气, “你不想借钱就直说,何必搞这么多花样。”

后来,没借到钱,婆婆骂骂咧咧地走了,阿强认为一家人何必分那么清楚,也埋怨阿珍心胸有些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可以有自己的偏爱, “疼幺儿,重男丁”,这是千百年传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性,这种行为本身有它生存的土壤环境,理不顺也掰不清。

上面的故事中,做婆婆的心疼小叔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再亲近的人之间,钱物也需要做到透明,涉及到借钱,亲兄弟之间更应该把账算清,和稀泥只会伤了彼此的感情。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个钱该不该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