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长的季节》是部好剧,所以大家有兴趣讨论。很多大神分析了剧情方面的问题,我就不掺和了。

五一假期,朋友圈对这部剧的安利达到了高潮。我正准备去看的时候,有位沉迷美剧、英剧的朋友泼了盆冷水:《漫长的季节》她只看了第一集,而且睡着了。

我当然知道国剧的拖沓,但这可是封神的剧啊,节奏真有那么慢吗?

实测的结论是,除了第一集的某些情节偏慢,总体的节奏还好。特别是2倍速播放的时候,有些细节会促使你恢复到正常速度。

就是在这样时快时慢的速度下,我发现了某些细节的拉胯

我真不是故意的。只是看着看着,顺便觉察到了哪里不对劲。不是我存心去找它们,而是它们扑面而来。

我是不看美剧、英剧、韩剧、日剧的。我真心希望国剧好,除了剧情出色、表演到位,制作水准也要给力,更接地气。

不用担心我剧透。我今天只讲细节,不讲故事。

你是不是也发现了下面这些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喜欢看视频,这个精华版适合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漫长的季节》细节bug小盘点

接下来是图文详解。

1.离谱的身份证号

《失踪人口登记表》上,沈墨的身份证号离谱到家了。

案发的1998年,身份证号码是15位。这一点,没毛病。

开头是370981,这是哪里的身份证呢?网上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山东某些地方的,也有说370981并不存在的。你如果确切知道,欢迎留言告诉大家。

紧接着区域代码,问题就来了。

那时候的身份证号码里,出生年份只有两位数,所以沈墨的出生日期应该表示为770420。但这个画面里,77前面居然还有个9,乍一看还以为是跟前面的1连在一起组成了1977这个年份,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不但穿越了,而且会导致区域代码变成37098,缺一位数啊!

再往下看。

出生日期之后,应该是三位数,这里却只有两位数:39!

先是多写了个9,然后没地方写全最后三位数,干脆省略了一位数?

这难道是暗讽桦林警方的作风不实?真是一盘大棋啊!

2.混乱的出租车资格证

龚彪的“桦林市出租车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亮了。问题不止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租车汽车驾驶员”,意思是开出租车的汽车驾驶员,但你不觉得这种表述很累赘吗?

“出租车”就是“出租汽车”的简称。

所以,直接说“出租汽车驾驶员”就行了,各种正式文书里也是这么用的,类似的表达还有“出租汽车行业”“出租汽车企业”“出租汽车经营权”,等等。

简化成“出租车驾驶员”也行啊。“出租车汽车驾驶员”太古怪了。

如果说这也是暗讽桦林市有关部门作风不实,那我只能无语。但下面这个玩笑就开大了。

这个证,是桦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核发的,却盖着交警支队的方形章

你以为这是驾照或者行驶证吗?

道具师和导演不会觉得运管部门和交警部门是一家人吧?

下面这个是驾驶证,俗称“驾照”,是针对人的:

下面这个是行驶证,是针对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济南车管

我上网搜索剧中那种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的照片,发现很多地方把这东西称为服务监督卡,少数地方称为准运证。这个东西大都是运管部门发的,少数地方是行业协会发的,都不关交警的事。在有些地方,是盖了章的,但都不是交警的章。

▲图源:星辰在线
▲图源:大濮网
▲图源:今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黄骅阳光交通
▲图源:中国利川网

而且,你发现了吧,正如我前面说的,没人写“出租车汽车驾驶员”。

3.粗糙的文件封面

《桦钢1998年度第一批下岗分流人员名单》,这是谁制作的文件?厂办主任也不审一下吗?

为什么“桦钢1998年度”的字号那么大?因为在第一行吗?因为字少吗?

如果需要用大字突出一部分内容,难道不该突出中心语“名单”吗?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也可以突出“下岗分流人员名单”:

还可以从头到尾用同样字号,断行时注意美观就行了。比如这样:

什么?剧组可能是故意弄出那种别扭的文件封面,暗讽厂办的业务水平?

又是一盘大棋啊!

4.穿越的海报、灯箱、报纸

下面是1998年的电影海报,你敢信?

电脑喷绘的既视感。片名只有英文,而且是电脑字体。

国际化、信息化水平太超前了。

回到现实中,那个年代的巨幅电影海报,是浓浓的手工画风:

当然也有发行方印刷下发的海报,电脑排版,无需手写,但没有那么大张,而且不可能是纯英文的。

下面就是网友拍摄的《廊桥遗梦》海报,说是1996年的:

▲图源:7788收藏

插播一下:《廊桥遗梦》是1995年在美国上映的。有人说,中国内地没有公映过。但上面的海报可以证伪了。而且,网上也能找到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版本片段。

我还有一个疑问:1998年,桦林电影院门口,除了同年公映的《泰坦尼克号》的海报,还有1996年《廊桥遗梦》的海报,后者是不是留太久了?难道又是在暗讽电影院的懒惰?

《漫长的季节》还故意“调皮”了。据说,剧中两人看的是《春风沉醉的夜晚》,同样是秦昊主演的。但你有没有想过:那是2009年的片子,而且没在中国内地公映过。

有个广告灯箱也穿越了。

“源媛家常菜馆”太潮了吧,1998年就用上了这样的电脑字体?

那时候,我在大学里编学生报刊,电脑里比较酷的字体也就水柱体、琥珀体、彩云体之类,各种印刷品、招牌的常用电脑字体也屈指可数。

很多年以后,社会上才开始涌现一大批不拘一格的书法字体。

上面菜馆那个灯箱,用的是华康正颜楷体。你如果知道这个字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欢迎留言告诉大家。

1998年某期《桦钢报》的头版头条是《厂长宋玉坤亲切慰问我厂治安积极分子王响同志》,这标题的字体也有点可疑。

这种细细的黑体,叫什么名字?那个年代有这种电脑字体了吗?

另外,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很少报纸会把一张照片放这么大(超过了版面宽度的二分之一,接近三分之二的宽度),更何况内刊。厂报这么前卫,符合大型老国企的身份吗?

顺便说一下,报眼位置的标题《桦钢建设创新型企业商标》很费解

商标怎么建设?说“培育”还差不多。

5.不规范、不友好的字幕

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一点是,《漫长的季节》分了四章,每章的标题挺文艺的。

这些竖排的标题确实文艺,但表现形式是不规范、不友好的:

1.汉字部分没有用竖排的引号,不符合国家标准;
2.有时,字幕和背景画面的区分度不高,不好辨认,特别是小小的英文;
3.竖排的汉字从左到右排列,不符合常规。

第二、三个问题,还出现在其他一些场合的字幕里。

先说第一个问题。

2012年实施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规定,在竖排文稿里,引号改用双引号﹃ ﹄和单引号﹁ ﹂。

所以,上面这个标题应该像下面这样:

顺便说一下,现在一些新媒体在横排文稿里的引号,貌似竖排的单引号﹁ ﹂,但又逆时针旋转了90度。很潮很文艺,是吧?

这实际是港台常见的横排引号格式,并不符合内地的标准:

咱们的横排文字,双引号就应该用“”,单引号应该用‘’。

再说第二个问题。

每章的标题,字号不是很大。其中,英文不仅是不大,而且是很小。

描边、阴影?不存在的。

一切都为文艺范儿服务。

至于会不会费眼神,要取决于背景是不是浅色、是不是杂乱,就随缘吧。

第贰章的标题比第壹章好认:

第叁章的标题厉害了。图像在移动,如果能同时看清中英文,算你狠:

第肆章标题遇上了比较深色的背景,所以是相对最好认的:

你发现了吗?对白字幕都比每章的标题大,而且加了阴影,辨认起来无压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再看片头的演职员表。

单一的黑色背景,降低难度了。

姓名的中文没有对白字幕大,但还算好认。身份的中文开始考验视力。至于英文,基本就是在挑战视力极限了,除非你的屏幕很大很大。

在我过去半年看的剧里,《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向风而行》也有字幕太小或者不好认的问题,包括歌词字幕、演职员字幕、地点字幕等,影响了收视体验。(但对白字幕都是清楚好认的。)

▲《去有风的地方》片尾
▲《梦华录》片尾,右侧竖排的歌词如梦如幻
▲《梦华录》片头,歌词字号很小
▲《梦华录》剧中插曲,歌词字号很小
▲《向风而行》地点字幕,英文很难辨认
▲《向风而行》片尾,歌词字幕不好辨认
▲《向风而行》片头,演职员身份用深色字,有时会跟背景颜色很接

总之,这些字幕的效果是对观众不友好的,需要改进。

回到《漫长的季节》,现在展开说说字幕方面的第三个问题。

竖排汉字的行文方向,应该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像上图这样从左到右是不合常规的。而且还配有英文,整体的行文顺序就更混乱了。

剧终时打出的那首诗也是这个问题。

就写这么多吧。总之,希望国剧打磨好细节,多出精品。

欢迎留言交流,欢迎转发、点赞,欢迎关注本号。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