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读过《读者》和《意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中国人出国不方便,国内基建也落后,因此这些杂志上时常有描述外国大城市建设得好的文章。

不过,如今日新月异,中国的基建不仅迎头赶上,甚至还有反超的势头。有一些对比中外一线城市的内容,评价也有扭转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有一位印度UP主就以拍摄中国街景,在外网上收获了大量关注,尤其是他去到一些三线城市甚至是乡村里时,更是让网友直呼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新时代的《读者》《意林》之流,会如何评价如今的外国城市呢?

他们的说法是——“外国城市之所以脏乱差,是他们主动变成这样的,这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理念规划”。

兼听则明,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新时代的意林风格文章:

这次在意大利,发现一些地方简直像小印度,棚户小贩成群。一群外国大哥看起来不是要冒犯你,就是要侵犯你。

这是一件反直觉的事,为什么发达国家会有脏乱差,中国却能一切整洁有序,光鲜亮丽?是欧美没有管理城市的能力吗,不是,它们是主动变成这样的。因为它们觉得这样对城市更有利。是不是听起来很荒谬?

这里要说到一位已经去世的女士,雅各布斯(Jane Jacobs),世界城市规划领域中的重要人物,她的代表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美也曾经追捧过“现代主义都市”的概念,一切要整整齐齐,光鲜亮丽,要漂亮得像城市宣传画一样,但如今都纷纷摒弃。

雅各布斯认为,一味追求市容市貌,追求街道整齐划一,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这种审美带有中高收入阶层的傲慢,而忽视了底层民众的需求。

时代科技不断进步,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底层民众只会越来越多。他们没有钱,没有铺面,甚至没办法找到糊口的工作。他们需要买便宜的东西,也需要做一点小买卖。所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流动小摊贩都无法杜绝。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如果只是为了让城市看起来更有秩序,满足一部分人的审美,就要断绝另一部分人生存的机会,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更偏远、经济活动更差的地方,未免太过残忍。毕竟这也是他们的家乡。

更何况只为追求美观,就打压底层民众的生计,必然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扩大贫富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各布斯觉得,要保留城市的多样性,要让所有人都可以生存。你有高大上的市中心,也要允许底层民众有蜷缩的巢穴。城市规划不能只是自上而下,要让所有人参与其中,自发形成平衡。适当的一些街头小贩,街头市场,本身也是城市活力的一部分。

从逻辑和道理来讲,我很赞成雅各布斯的观点。但作为长期生活在整齐划一、马路宽阔洁净、道旁花每月一换的大城市的我,看到拥杂的棚户小贩,还是不由神经一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理性与感受、任何观念理论,都还有太多需要讨论的地方,人的一生都是在和偏见做斗争的过程。

最后附上这篇文章的作者,“陈生大王”。

你觉得他的说法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