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0万”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刚刚完成了276天的在轨任务,天舟6号就要发射,为空间站的航天员运送“粮草物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舟6号即将发射意味着神舟十六号也即将前往空间站。自从中国空间站的基本型完成建造,我国载人航天也是开始了小规模的长期空间驻留。航天员队伍也开始采用老带新的模式,这一次会是谁带着新航天员前往空间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是50万?

据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5月8号早晨返回地面。虽然官方的通报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但大家都清楚这个是“50万”也就是中国的空天飞机。与美国的X-37B类似,具有普通航天器不具备的多方面用途。

当年小道消息一经爆出,在国内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议,但我国保密工作非常严谨,至今这艘航天器都没有谍照曝光。所以就有网友表示抓住间谍奖励50万,随后该航天器也就有了“50万”这个代号。(下文就以50万代称)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空天飞机,做好保密工作,无疑是具备着一些太空领域的战略用途,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太空战做好前期一系列的技术准备。让我们回顾一下,50万的任务历程:

第一次任务是2020年9月4日,发射成功后仅在轨飞行两天,就返回地面,成功降落。

第二次任务,直接大跨步,去年8月5日第二次成功发射,在轨飞行276天以后,于5月8号成功返回。

而这两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官方的配图,正所谓“过于先进,不宜展示”。

除了发射这个航天器的运载火箭是长征2F号运载火箭的T版,其余的全靠脑补。那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首先,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我们拥有于美国间谍飞行器“X-37B”同款航天器,目前能够与之制衡的只有我国这一个。从长征2FT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上看,8.8吨的LEO运载能力。而美国的X-37B才4.5吨,所以,我们的50W在并不会跟X-37B差太多。

还有一个大家不太了解的点,从50万发射入轨那一刻起,虽然对普通人保密程度很高,但几乎是尽收美国情报部门眼底,毕竟目前没有一款航天能做到隐身效果,尤其是在布满卫星的轨道上。美国有美军有一个公开网站,这个叫做NORAD的网站专门用来公布各种航天器的轨道信息,数据来源是美国太空军的太空监视体系,包括地面的雷达、光学设备,还有高度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监视卫星。

50万的几次大动作变轨,也在该网站上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有国外网友发现,美国太空军的间谍卫星也有过几次疑似监视50万的机动变轨。

可能就有小伙伴问了,那保密程度这么高的任务不就被美军观察的一清二楚?

当然,也没有这么严重一切都是在掌握范围内。航天器在秘密做一些什么实验,他们也看不到,一些轨道参数有什么用呢?别的不说,他们的X-37B我们也一直在监视。所以说,轨道数据他们看就看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击的天舟6号

随着中国空间站任务的有序进行,天舟货运飞船也保持着一年两趟的货运节奏。值得一提的是,天舟货运飞船并不是像国外某些飞船一样一成不变的充当货拉拉的角色。天舟飞船每一次新的发射任务都时隔半年左右,所以每一次发射都是一个新的进步。

天舟6号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整体长10.6米,总重13.5吨。舱内的有效装载容积扩大了20%,从天舟五号的有效装载容积18.1立方米,提高到了22.5立方米。载货能力从6.9吨提升到了7.4吨。

而这次运送的货物是给神舟十六号机组成员准备的补给,本次运送的物资种类主要包括服装、食品、饮用水等。新鲜水果的重量约为70公斤,是天舟五号的两倍。神舟十五号之前的机组可要嫉妒了,待遇越来越好了呀。同时,货运飞船还将补充空间站所需的推进剂,本次携带了1.75吨的推进剂。

神舟十六号 杨利伟能上吗?

我国载人航天的一个传统,只有在航天员出征前数小时前记者见面会的时候才会正式介绍任务的航天员。但通过航天员休整以及老带新的模式大家都多少能猜一个“老”的是谁。而01、02号必须在执行过任务的第一第二批航天员中选拔。

那神舟十六号任务中,杨利伟会带队出征吗?

馆长认为,有可能。

目前,第一批航天员中,仅有景海鹏和杨利伟不在休整期。通过今年举办的“飞天开放日”活动来看,总计有11位航天员出现,为神舟十五号送上祝福,再排除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剩下的就只有两位(第一,二批次),那就是杨利伟和景海鹏。

有人认为不会是杨利伟,根据杨利伟之前透露了,我国对航天员的选拔,一般都是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在选拔确定之后,将全部进入封闭训练阶段。但在今年杨利伟出席了各种航天活动,甚至在4月底还参加了电影《长空之王》的首映礼。

今年是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执行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的20周年,馆长也希望可以在20周年之际看到杨利伟再一次出征。也许是虚晃一枪,毕竟载人航天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也许过不了几天,在神舟十六号即将出征的时候,杨利伟身穿舱内航天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