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国在海外其实还有领土?准确的来说,这个地方实际上不能算作领土,不过中国享有开采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在欧洲北冰洋海域内有个斯瓦尔巴群岛,它的主权归于挪威所有。不过在过去几个世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挪威、瑞典和德国等国的北极探险家都来过这里。等到19世纪50年代时,一个名叫肖尔德的芬兰籍探险家抵达此地,并给群岛取名为斯瓦尔巴群岛,斯瓦尔巴本意是寒冷的海岸,当时他的国籍是瑞典。
而在经过5次的探索之后,肖尔德最终在岛上及周围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这个重大的发现瞬间就刺激到了西方国家的敏感神经,于是那些曾经到访过斯瓦尔巴群岛的国家,都要求勘探群岛中的煤炭资源储量,并取得矿产所有权。
于是乎,欧洲诸国的探险家和商人开始乘船渡海,其中人数最多的当属挪威和俄国人。他们首先是在这里捕鲸和猎熊,之后又将目光聚焦在煤炭、磷灰石、石膏和石棉这些矿产资源上。我们都知道,此时中国正处在鸦片战争时期,欧洲列强的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各国急需大量资源来发展本国工业,所以一旦见到利益那是必然不会松口的。
整个18世纪后半叶,各国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岛上以及周边地区地下煤炭和相关矿产资源的勘探。我们都知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嗜血的机器,见到利益是绝对不肯轻易松口的。
在很短的时间里,有大量的国家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开采,使得这一岛屿的主权问题越来越棘手,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主权争议。后来,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决定这一群岛的主权归挪威所有,但是矿产的开采权以及其他几方面非军事权利,都归这些国家共享,这就是著名的《斯瓦尔巴条约》。
本来,这里面是没有中国什么事儿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度混乱的军阀割据与混战时期,各自为政,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自己都乱成一锅粥了,根本没有心思注意到这个事情。
但是,有时候无心插柳的时候就会柳成荫。就在1925年,也就是这一协议签订5年后,当时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收到了法国人发来的消息,他们要求段祺瑞代表中国在这一条约上签字。
法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虽然中国已经表现出赢弱的状态,但是毕竟是地大物博的东方大国,有了中国的加入,这个条约就会显得更加合理和公平。
但是,段祺瑞心里是不想签的,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甚至都不知道这座岛屿到底在什么地方。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开发这么远的一座岛屿上的矿产资源的能力,签了这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过,最终段祺瑞还是签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段祺瑞一方面认为这个条约虽然跟中国在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也不算是一个对中国不平等的条约,因为这个条约里并没有任何割地、赔款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心里还是对法国人很惧怕的,毕竟当时法国也属于西方列强国家之一。
于是,在1925年,北洋政府当时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就派遣了特使远赴法国巴黎代表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斯瓦尔巴条约》上面签了字,而且还是在海牙国家级法院的支持下进行的。
由此,两个事实成立了,一个是这座岛屿的主权归属最终确定为挪威,具体来说是属于挪威极地自然群岛的一部分;另一个则是,中国享有对于这座岛屿的永久开发权利。
由于这个条约长期有效,所以理论上讲,现在的所有中国公民,都可以自由出入该岛屿而不需要挪威政府给出任何签证批准,此外,只要中国在这座岛屿上不从事军事相关的活动,那么其他方面的任何行动都是受到条约保护的。
于是,我们看到,在2004年的7月,中国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并从此开始了对北极的科学考察工作。这个拥有高达51个签约国的条约,一直在赋予签约国特殊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岛屿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上,在这座岛屿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施,这就是被称为“末日粮仓”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为了保障在灾难时,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全球各种已经被发现的种子都在这里有着自己的备份,并且备份内容还在不断更新和增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岛屿本质上不属于中国的海外领土,因为根据条约的规定,其主权是归挪威所有的,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签约国都有着特殊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集中在对于岛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我们虽然不能说中国在海外有着自己的领土,或者领地,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在遥远的北冰洋上,中国有一块自己拥有自由开发权利的岛屿,其实这样的表述才是更为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