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红刚)在周原人的心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家族、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而且,周原人的家国情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是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周原精神的记忆密码,是推动周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在周原镇印象馆,珍藏着四封纸质已经泛黄,有多处折痕的家书,其中一封原文是这样写的:

父母亲大人:......现在新中国和过去不同,有共产党领导绝不会饿肚子的,儿工作身体都好,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祖国消息,三反运动、增产节约很是热烈,咱们是否反击恶霸地主或大贪污者?我们全志愿军反击好几千个大贪污犯,我到这一运动得到不少经验教训,提高我的思想和觉悟,树立了廉洁奉公的关键,今后革命工作更能巩固,前途更能远大。望大人和小弟努力生产……今天更是无尚光荣伟大。最后祝家中大小平安。儿:王兴玉。1952年4月20日。

这是71年前,一名奔赴朝鲜战场叫做王兴玉的战士,年仅26岁的周原青年写的家书。一年后,王兴玉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今天,当我们再读这封家书,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军人气概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浓厚的家国情怀扑面而来。

1949年7月16日,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指司令部进驻周原镇张谢村(原名文广村)。19日,在南王村龙王庙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议根据扶眉战役后西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和军事态势,制定了“钳胡打马”平定西北战事方略。在这三天四夜,周原的百姓主动让出房子,拿出铺盖、粮食等,保障解放军的生活供给,用朴素的道理、具体的行动、给力的担当,诠释演绎着家国一体的情怀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周原镇作为宝鸡县人口、粮食生产大乡(镇),以全县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和十二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占到了全县的十分之一,每年承担的公购粮任务在全县占比九分之一,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2003年(后因撤县设区、乡镇合并有变化)。从一九五零年到2004年,全镇累计交纳公粮1.8亿斤,完成国家定购粮任务近3亿斤,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54载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尽管粮食生产有增有减,但周原人民“交公粮,交好粮,多交粮”的积极性不变,热情不减,成为体现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民思想觉悟的生动实践。

1971年,宝鸡市冯家山水利工程上马动工。该工程冯干渠建设占用周原镇高里、坡子、杜赵、张谢、太子沟、中堡、东王七个村1200余亩耕地,因工程需要高里村一、二村民小组120户525人迁移至村北,控制性项目二号长隧输水洞入口位于张谢村。按照上级安排,周原镇从1971年12月起先后承担了一号长洞3000米,水库大坝导流洞开凿和坝前鱼塘开挖土建工程任务。全镇21个村派出精壮劳力,以民兵(营)连为单位归属工程指挥部管理参与建设,四年间全镇投入劳力9000多人次,投工286万个,按时完成了工程指挥部划定的建设任务,其中承担四分之一工程量的二号长洞土建项目,因组织有方,保障有力,科学施工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通报表彰。在参加建设中,先后有一人在施工中牺牲,三人在运输过程中牺牲,四人受伤致残。为确保“关中大粮仓,一渠清水润西秦”,周原镇广大人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和战天斗地的豪情刻写在的三秦大地,也成为了激情岁月的美好回忆。

2005年11月,宝鸡市实施“突破西山”扶贫战略,异地集中安置搬迁移民成为“板块式”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原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号召,主动与移出地凤阁岭镇对接,按照市西山建委工作规划和要求,在杜赵村筹建西山移民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定位建设,采取住房统一规划修建,水、电、路、绿化、亮化、气化公共服务基本设施同步配套推进,从2006年起,历时四年建成了占地126亩,安置凤阁岭镇后排、泉义、孙家村三村275户贫困户1720人,成为杜赵村第七村民小组(现为文广村第七村民小组)。该移民新村是当时全省建设最早、宝鸡市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使世代饱受恶劣环境制约的西山群众走出了大山,告别了贫困,体现了周原人民群众“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社会尽责”的包容、开放、共享社会主义制度的胸襟情怀与大局观。

近年来,在“崇德向善、文明有礼、开拓奋进、务实笃行”的周原精神和周原人的家国情怀的滋养下,周原镇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再次为我们阐释了周原人的家国情怀。

文广村企业家史军辉,创建育才集团公司。自创业伊始,史军辉及育才集团公司就一直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在扶贫攻坚、兴学助教、助残帮扶、社会慈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共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达4.5亿元,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首批精准扶贫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100余项。2015年育才集团积极践行“旅游+生态+扶贫”的经营模式,投资开发建设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有力的拓宽了西山群众增收渠道。2017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深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大湾河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对史军辉及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彻底解决西山群众出行难、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总理动情的说到:有一个企业家开发了这里,改变了这里!

高里村人青年马阿龙,遇到一名老人不慎落入引渭渠中。面对冰冷湍急的河水,马阿龙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救起了落水老人。张谢村王飞在磻溪镇虢镇桥南碰到一起持刀恶性伤人事件,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夺下歹徒手中凶器,制服了歹徒,阻止了违法犯罪行为的继续发生,有效保护了受害群众的生命安全。亚子村村民付国栋,为救引渭渠落水者不幸溺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近两年来,国家将粮食安全纳入总体战略规划。周原镇一大批在外创业人员毅然带着资金回到家乡,流转闲置土地开荒种粮,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2年,全镇流转土地种植粮食1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50余户,年内种植秋粮35800亩,夏粮4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