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旅游,一位爸爸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清华大学游玩,游玩过程中自然免不了给孩子加油。

事情经过

爸爸指着清华大学的厦门对孩子教育,你要能考上这个大学,咱祖坟都得冒青烟,孩子无奈地笑着说,啥烟也没用啊就别操那心了,两人都笑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在回去的车上,爸爸问儿子“清华大学都看了,你就一点想法都没有吗?”儿子一脸平静“没有啊,咋的了”爸爸再问“努努力呗,是不是?”儿子昂起头:“你非让我试,你当初咋不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父子的生动对话,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旅游参观高校和中高考百日宣誓。

亲身经历,旅游参观和百日誓师

当初学校为了激励我们奋斗,努力考大学,让我们参观了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在南京师范大学给我们上了一堂鼓励讲座,后来回到学校,又开了一场百日誓师会。

我犹然记得在会上各个班级的优秀代表在舞台上大讲理想,校长来领读宣誓词,一个个学生代表以及家长代表发言。

而我作为一个,成绩平平无奇的普通学生,全程听着别人的演讲,配合宣誓,内心毫无波澜,就像这次故事中的孩子一般,后来到了大学我才知道,原来高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组织大学参观,百日誓师等活动,可当时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实在理解不了,这么做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义何在?

  • 第一,开拓眼界,激发斗志

到高校旅游,能让学生暂时脱离原来在高中的上课环境看一看,今后大学里更加轻松惬意的学生生活,从而让学生产生向往。

而百日誓师同样能让学生暂时脱离原有的压抑学习环境,在剧院里在舞台上感受学生和老师的决心斗志,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让一同参加誓师的家长,感受到学校的认真与重视。

  • 第二,宣泄学生情绪,缓解紧张,促进师生交流

到高校旅游和誓师大会能让师生脱离上课教学情景,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交流,能让学生将压抑许久的理想诉说出来。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包括网上一些人说的,大学旅游参观和誓师大会的意义,可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不同的家长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情况

我们当年的情况和这对去清华参观的父子差不多,人是到那了看也看过了,但你要问我们是什么想法,那我们内心毫无波澜,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自己毫无希望,来玩玩就算过去了,老师讲的东西也都是老生常谈,没啥新鲜的,而给我们参观了大学生的惬意生活,倒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但十几年都在学习的我们也深知想要考上,几乎没有希望。

至于百日誓师,除了文艺汇演和校长老师们的日常教诲,学生们的上台讲话是很值得一说的。

誓师之前,老师就把上去宣誓的人员都定了下来,我们班作为理科代表班有6个人上台其中也包括了班长,他们被安排在舞台的前排,汇演结束,学生发言,被安排好的学生挨个走上讲台,开始发表理想,而后排的我作为一名成绩普通的高中生,当时的我,感觉无所事事,但却也和日常被老师批评大差不差。最后誓师结束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

大部分的同学,就和五一逛清华的孩子一般,没什么想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效果

最终我们的成绩也和日常的周考月考,一模二模三模差别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6名誓师的同学,3个人上了专科,1个人当了艺考生上了二本,还有1个人出钱上了三本,而班长选择了去澳洲读预科,上澳洲的本科,他这5年少说也得花200万。几个隔壁班誓师的同学也不清楚最终怎么样了。但是看大家的模拟和最终的成绩也都差不了多少。

曾有学者做过统计研究,一般而言,进入高中时成绩排的位次,在高考时也是差不多那个位置,进入高中的排名和出来的排名都差不多,偶尔也有黑马出现,但在统计上是非常少的。

就我们当下现行的竞争和分流而言,初中升高中,约50%分流到了中专,高中升大学,又有约25%,分流到了专科,能上本科的就已经是同批次人群中的前25%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旅游和百日誓师的问题

  • 第一,只能调动部分的学生的积极性

回顾我们这一代的过往,以及现在的学生,开展游学或百日誓师时个个都经历过漫长的中小学,自己在同学中的水平怎么样?自己努力能发挥多少效果?还有多少余力可以使出来?自己都是清清楚楚的。

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而言,誓师不过就是讲讲话热闹热闹,对于成绩差的同学而言,游学誓师也不过就是参加活动,反正也没有希望,倒是听别人台上各种励志,自己还难受。只有目标成绩不上不下,觉得自己拼一把,也许能够有更好成就的同学,能够有所激励,有所感触。

有些学校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们利用学生的见识少,这个点开始不断渲染,对于考上好学校之后的美好生活不断夸大,宣誓上不断声称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等,这也就造成了前段时间我们见到的,学生面目狰狞地宣誓,以及高校教授在宣誓台上离谱言论被学生夺话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第二,达不到指定的意义和效果,只能让事外人热闹

对于师生而言,这些就是一场活动。日程安排,要做这些就去做,背后的意义没人会去深究,过了也就过了,毕竟他们最重要的是考个好成绩。

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而言,知道学校办了这么一场游学或者誓师大会。看到学生的激烈陈词与励志发言,自然会更加正面地看待这些学生以及学校。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学校特意举办这些活动,来让孩子见世面,为孩子立志立言,这是大好事呀,孩子不领情,那就是孩子的问题,你看人家学校多认真多重视呀,台上讲话的同学,豪言壮语,激情洋溢,你怎么就不能认真起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人期待,孩子无奈

参加百日誓师的很多同学们也都像这次清华游学的孩子一样“别操那心了”,知道这活动的目的,但这活动对考高分就是没什么用,自己几斤几两心里都清楚,说大话反而被别人在背后嚼舌根,遇上家长或别人质疑“你就没什么想法吗?”无话可回,反过来问:“你当初咋不呢?”也是合情合理。

大人都想让孩子更好,可孩子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对父子,对于高中组织的大学旅游和百日誓师,您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