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79年,大渡河上,名将李晟率神策军在大渡河大破吐蕃、南诏二十万联军,联军伤亡高达九万。

显然,吐蕃和南诏哲学学得都不咋样,不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吐蕃将这次大败归罪给南诏,南诏则认为吐蕃这么乱指责太不厚道。

互相指责,相互之间就会有动作。

吐蕃动作是加大对南诏的奴役,从征收赋税到招兵都越发严苛,这让南诏国君异牟寻很不开心,怎么说我南诏都是独立自主积极发展的国家,不是吐蕃的榨汁机。

南诏虽没有行动上的动作,却出现了思想上的动作——希望和大唐建立盟友,对抗吐蕃。

面对吐蕃日益加深的压迫,南诏的想法付诸行动。

公元787年,南诏找了些中间人,就是归附大唐的部落,让他们帮忙捎个信儿给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表示南诏愿意与大唐和好,共抗吐蕃。

韦皋是个战略家,认为这是打击吐蕃的最好时机。他给唐廷上书,多个朋友多份力,建议与南诏和解,并收拢周边亲近大唐的部落。即使南诏不帮大唐打击吐蕃,不给吐蕃帮忙大唐也少了个敌人。

此时唐廷也正在计划一个宏伟的包围吐蕃计划:回鹘从北边,大食从西边,南诏从南边对吐蕃构建巨大的包围圈,彻底堵死这个大唐百年宿敌。

四朝明相李泌认为南诏是个包围圈最关键一环,现在有这个机会,应该积极把握。

唐德宗对吐蕃这个曾经将自己老爸赶出长安的高原帝国非常反感,他本身也是个自诩雄才大略的帝王,对这么雄才大略的计划欣然接受。

于是,韦皋开始积极寻求和南诏建立正大光明的关系以打击吐蕃。

大唐希望正大光明的交往,可吐蕃却不这么想。毕竟和大唐为敌这么多年,作为游弋于大唐吐蕃两大帝国中间各种吃利益的小国,南诏很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到最后时刻,不和吐蕃翻脸。

以至于南诏不敢安排本国使者到长安觐见唐德宗,只是让附属部落首领前去。

公元788年,吐蕃命令南诏派兵跟随自己攻打四川,南诏都没敢拒绝,安排了数万士兵在金沙江北岸打酱油。既不进攻四川,也给吐蕃表忠心。

说韦皋是名臣,是因为所有事他都看得明明白白。

既然你南诏不愿意把和大唐的关系阳光化,那么我就帮晒在太阳下。

韦皋写了封信,文采绝代,对南诏国君异牟寻赞美连篇。你的忠诚、你的美德,大唐国君都看在眼里,我们一起会共创美好未来。

不但文采好,封装也好,韦皋将这封信封在了银制的函件里。

我如此隆重,不是为了感动你,而是为了让敌人敢动你。

这封信没到南诏国君异牟寻那里,而是到了吐蕃手里。

韦皋安排一个部落首领,将这封信交给了吐蕃。

所谓深信不疑,深吸一口气,看到一封信,不得不怀疑盟友的忠诚。

本来吐蕃对南诏并不积极的军事配合就很怀疑,现在有了这封信,就坚信南诏私下和大唐勾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谴责是没用的,送礼是徒劳的,吐蕃来了点儿实际的,直接安排军队阻拦南诏军队前进。

这是让整个南诏国家都很没面子的时刻,吐蕃军队横刀立马地拦住了南诏军队,趾高气昂,告诉你们不能再向前一步,否则吐蕃铁骑将对你们格杀勿论。

南诏国君异牟寻很生气,后果是撤兵。你吐蕃自己玩儿吧。

吐蕃这边对于南诏的愤怒没感觉,却认为自己的得到那封韦皋反间信的猜测是正确的,你南诏就是偷偷和大唐好上了,这次出兵就是装样子打酱油,不然我不让你进兵你就退回去啊!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测,吐蕃又给双方的不信任加把火,一年之间,吐蕃多次派人到南诏,要求安排皇子皇孙到吐蕃做人质。

自此,吐蕃和南诏关系彻底恶化,走向不可挽回地步。而大唐正是依靠韦皋一封离间信,撬开了吐蕃和南诏的盟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