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央公园的国浩白屿林项目火了,半天卖了3栋楼,当天要买房的客户要排队等一个小时才可以进售房部。

这个楼盘确实也值得买,中央公园一环核心位置,品质小高层,光感玻璃立面,颜值耐看,只要建面一万五左右的价格,相较隔壁鲁能泰山七号的二手房价格也是有倒挂的,价格相当有诱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本来平淡的重庆楼市泛起了一些涟漪,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再差的市场,只要你产品足够好、价格足够到位,依然有需求,没得需求也能激发需求。

更关键的是,这是第3个加入中央公园价格战的楼盘,第一个是朗诗熙樾府,建面1.6的单价买精装洋房,还送车位;第二个是象屿光海,总价149万就可以买建面99的精装洋房,甚至不限楼层单元,还炒作可读西大附中。真的一个比一个狠。

号称宇宙中心的中央公园何以至此?

那些被大V忽悠着到中央公园买房的外地炒房团,感觉又要站岗了,想着也真是坏,其实这对重庆并不友好,还是要让外地投资者赚钱才行呀,长此以往形成在重庆投资买房就是个坑的印记就不太好了。

可是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两年在中央公园买房投资容易踩坑呢?仅凭自己的一些感觉,来给点评论,仅供参考,来解释一下其后的一些逻辑。


01

中央公园大的配套已然落地,后续利好空间有限

跟炒股一样,利好都已确定了,你还要往里面冲,很容易买在高位。中央公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亚洲第一大公园已经修好了,ZF部门也已进驻,360万方商业也已成型,该有的学校也都已进来了,轨道也差不多了。利好兑现成利空,差不多就这样了,你还要未来有多大的升级,有多大的空间?

02

高端产业较匮乏,接盘侠有限

产业这个点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产业背后对应的是人口,有高端产业才能留住高端人才,未来的接盘者才能支撑更高的溢价力。

但是中央公园周边的高端产业是比较匮乏的,或者不太集中。无法形成像照母山周边的光电园、互联网产业园那么大的规模效应。中央公园周边的产业有空港的航空等产业,有数据谷、水土、悦来那边的一些产业,但是说实话,规模都不大,也没有特别大的公司入驻,而且这些区都是新区,都有大量住宅供货,会分化中央公园的购买力

房价背后的关键是人,中央公园也许未来可期,但目前这个产业的聚合规模效应并未形成。

我们看成都最火的高新南区和天府新区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这些板块聚集成都大量高新企业,金融城大量大厂云集。集聚人才,他们有旺盛的购买力去支撑高房价。

03

距离解放碑超20公里,与传统核心区相距太远

虽说重庆四大山脉,两江四岸,将重庆切分成多组团多中心。但城市无论如何发展,社会需要交换,需要交流,真实的交换才会产生价值。各个板块不可能相互之间完全阻隔,经济不互动,国与国之间尚且需要经济交换,不然再强大,闭关锁国终不会强大,更何况板块与板块之间。

重庆这么多年发展,永恒的中心,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两江交汇——朝天门。那些距离核心越远的位置,无论规划如何优秀,都会受这一条定律所牵绊,原则上越远,风险越大

这也许就是能解释,为什么中央公园发展这么多年了,入住率依然不太高的原因之一。

04

天量供应,高地价

中央公园最近几年可以说是持续霸榜重庆楼市。无论是土地供应量,还是成交量都是第一。供应量不可谓不大,东西南北同时开弓,连空港也叫中央公园。

还有一点很尴尬的是,楼市的火热顶点恰遇中央公园的配套兑现顶点,这带来的结果是,21年一大堆高价地几乎都出自中央公园,一大批开发商高位站岗!

如此才导致当下,这些开发商也是骑虎难下,被逼要打造高品质物业去博取溢价,而另一边确实较早拿地和晚拿地的开发商地价要便宜5000-9000+(保利21年高峰期地王价15711,保亿22年低谷期中央公园楼面价6300,价差高达9411,一倍多的差距!)

这些低价地的楼盘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抢占市场,就算跟高价地同品质打造,空间利润依然丰厚!如果打不过,那咱就比价格?

你让那些高价地的开发商怎么玩?只有2种选择,要么以时间换空间,要么割肉!

在中央公园新房存量依然较大的基数下,未来中央公园各个楼盘的博弈手段一定会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继续坐观好戏。

但是同时,马上4月底重庆就要首次土拍,其中有一块是中央公园的地,也值得我们期待一下,但是如果以这套逻辑来看,可能要十分火热也很难。

综上,我并不是在给中央公园泼冷水,中央公园未来依然可期,但是原则上自住大于投资,除非有极低价格优势可以博一把,同时要放弃对学区的过份信仰,不要为学区支付过高的溢价,那样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