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识:学识、见识、胆识。学识决定底蕴、见识决定水平、胆识决定气魄。学识打牢基础,见识提升高度,胆识彰显品格。

学识,主要指知识、学问、学养。是一个人的能力基础,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文化知识、理论修养及专业水平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识,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人的眼界,胸襟和格局。它来自“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机结合,来自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会贯通。
本质上,见识大致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密切相关。它能帮助人透过现象看到实质、从微观的具体和局部把握宏观的整体和全局,然后通过客观辩证的分析判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学识是有字的书,见识是无字的书,读无字的书能丰富自己的见闻,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才能转化为思想力量,进而指导人们的行动。见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光有学识、没有见识,学识再大,也往往容易由于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孤芳自赏、怨天尤人而难以自拔,最终难成大器,不堪重用。
胆识,主要是指胆略,智慧和魄力。没有胆略和气魄,没有胸怀和格局,做事就会瞻前顾后,畏畏缩缩,难有大贡献、大作为。
底气不足,就谈不上胆识。培养胆识,要靠逆境,通过实践锻炼、工作历练、困难锤炼,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底气”,增强胆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心里有底才能敢于决断,才能够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判断制约工作、需要突破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及时作出正确决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学识,贵在强调一个“真”字。不能把学习当应付差事,把学习看成装点门面,而是要下真功夫、用真气力,决不能满足于“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满足于浅尝辄止,知道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增见识,贵在重视一个“思”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学”与“思”不可分离,只有善思,才能做到善断。不善思,懒于思,就难以透过现象看到实质,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更做不到灵活运用。
增胆识,贵在克服一个“私”字。不计较一时的得失,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排除疑难,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