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十六稷下学宫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为掌握了解这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本人多次踏入齐都故地,继续《齐地访古迹》之篇章,以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齐文化之概貌。
39、稷下学宫
讲到古代齐国的文化思想,稷下学宫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
战国时代,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也可谓之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或学术研究院)。稷下学宫的创建,稷下百家争鸣的展开,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且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岁月沧桑,因为太过久远,时光早已抹去历史的痕迹。在如今的临淄土地上,早就没有了稷下学宫的影痕遗存,就连其确切位置也是莫衷一是。
据此前考证,稷下学宫遗址的位置在齐故城小城西和西南,北起齐都镇长胡同村南,南至西关西、刘家庄南,西至遄台左右,东至齐故城小城西门和南西门。2003年,临淄区政府在此区域内、现张皇路路南,立稷下学宫遗址标志碑一座。
一年前(2022年2月)传来消息,经过近五年考古发掘, 稷下学宫遗址基本确定了——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近两年来,这里一直处于封闭考古阶段。
网络图片
稷下学宫创建于田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而得名。它兴盛于威、宣王时期和湣王前期,中衰于湣王后期,恢复于襄王时期,经历了六代君主。随着秦灭齐统一中国而消亡,历时大约150年左右。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最高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求贤养士。如著名的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以及秦相吕不韦等人,都养士(“食客”)3000人以上,并且这些士在各国都受到了很高的待遇。随着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士阶层对于自身人格的独立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追求,往往傲然藐视王侯。思想约束的减少及学者独立精神的增长,滋养了思想界众多的学术派别,当时号称“百家”(当时大抵持有独立见解的个人或若干人,都可成为一家,因此这里所谓的“百家”,不能完全都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学术流派)。这些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且相互激烈论战,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齐国国君齐桓公开办了稷下学宫,以非常优厚的待遇,引来了列国众多学者(士)在此讲学和论述,形成了一个影响极大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如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慎到、田骈、环渊、接子、尹文等人,都曾在稷下讲学。
稷下学宫从齐威王时开始兴盛,到齐宣王时达到极盛。齐湣王时,燕军攻破临淄,稷下学宫解散,学者们纷纷离去。田单复国之后,齐国政府重开学宫,到齐襄王时又再度复兴,直至齐国被秦国灭亡,前后共持续150年左右,为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探索和中国上古文化的总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齐国稷下学宫的存在,有力地推进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开展;有人甚至说,从稷下学宫时期严格意义的百家争鸣才真正开始。在这里讲学的学者,分属不同的学术流派,有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兵、农等,他们在这里进行自由的学术讨论,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教育弟子,并在争鸣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学说。这无疑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并且开启秦汉文化发展之源,对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专家分析稷下学宫具有多种功能。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它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大学。它是由齐国政府出资,吸引列国学者到此,有名望的学者称为稷下先生,来这儿学习的年轻人则叫稷下学士。先生们教学,学生们学习,故本质上稷下学宫是一个教育机构。其次,它具有政治咨询功能,承担了政府智库的职能。齐国当权者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提交稷下先生们讨论,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并且稷下先生们也不会担心因言获罪,甚至可以在君主面前高谈阔论,据理力争,君主们只是洗耳恭听;有时候还说得君主哑口无言下不来台,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可以说,它是一个充满政治色彩的咨询机构和智囊团,是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并具有后世“政协”的雏形。第三,它具有学术研究功能,是战国时期的学术研究中心。稷下学宫制定了“期会”制度,即定期的、常规性的学术集会,由德高望重的学术领袖主持(称为“祭酒”——荀子由于德高望重、学问最好,曾经三次担任“祭酒”),主要内容是演讲和辩论。稷下先生们围绕着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世界本原、名实等时代论题开展学术辩论,而且这些辩论在形式上是不拘一格的;学派之间、学派内部、稷下先生们之间、学生们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可以进行辩论,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一代新风。
40、刘家庄窑址
在稷下学宫遗址西侧、与之一路之隔的齐都镇刘家庄村边,立有一块文物标志牌——刘家庄窑址。
关于刘家庄窑址的具体内涵,村民多不知其云,网上查询也无从知晓。相传此地亦被认为稷下学宫遗址,曾多次挖掘出齐瓦当等文物。另说刘家庄西南还有战国时期齐国官方制陶作坊遗址,曾发现大量陶器。也许,这可能就是被称作刘家庄窑址的缘源?
特别声明:
本网媒“生眼观景”凡是标注“原创”的作品,皆为本人原作、业经网编审核通过的原创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其版权及使用权归笔者本人所有。
近来发现有人竟然将本人原创整篇文章窃为己作,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别处发表,如在“网易号”已发现数次剽窃本人文章;还有人将本媒所发的图片下载,用于自己的作品。对于这些侵权行为,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在此特意声明:未经本人授权或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本媒所发图、文用作己用!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