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要得到人才。这个“人”就是党员干部。新时代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乡村振兴,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攻克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如此,给党员干部“精准画像”,就显得很有必要。

给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精准画像”。“人生如屋,信念如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是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思想就会滑坡,意识就会扭曲,行为就会越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进入新时代,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员干部要筑牢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坚定人生观、价值观的定盘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的考验,要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练就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金刚不坏之身”。

给党员干部担当有为“精准画像”。“为官避事平生耻,大事难事看担当”,是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在困难面前不推搪,在矛盾面前不推诿,在失误面前不推过,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境界,也是一名党员干部自信、成熟的表现。一事当前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的干部,绝不是事业需要的干部;有了好处往前凑、碰到困难往后缩的干部,绝不是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的干部,绝不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事业需要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面对新矛盾和新难题,不回避,不敷衍,主动研究,攻坚克难;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不逃避,不推诿,耐心细致,认真工作;面对繁重的群众工作,不退缩,不犹豫,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给党员干部为民务实“精准画像”。“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立党之初,到建国之后;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服务”这一初心始终烙刻在共产党人的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党员干部要把为民务实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导向,要时刻心中装着百姓,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身处“清水衙门”“艰苦岗位”不埋怨、不懈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身处基层就要扎根基层,在基层一线提升真本领,展现大作为,成就大事业。要视自己为人民公仆,把群众的要求视为最高要求,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给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精准画像”。“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是好干部的正气之源。党员干部面对各种诱惑,如果在廉洁自律上放松了警惕,就容易出问题。自古以来,权力都是一把“双刃剑”,党员干部要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要有坚定的原则,敢于拒绝朋友,拒绝礼尚往来,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处世原则,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倡清廉之风,养浩然之气。要紧绷纪律之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方能做到肩膀硬、腰杆直、底气足。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