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乔冠华在中国诸多历史人物当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他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临危受命出任外交部长,在挑起国家外交事务的大梁。

在历史上乔冠华被人谈及最多的时候,便是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归联合国席位的那张照片——坐在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上,乔冠华仰面大笑向世人展现出中国人自信自强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

乔冠华的一生是传奇的,这位外交天才早在16岁的时候便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的学识水平在国内一众人才当中是非常顶尖的水准。

年轻时在清华大学汲取知识;在革命时代奔走于各地宣扬革命;在抗日年代乔冠华代表中国游走于大国博弈场;新中国建立之后又同总理一起组建新中国第一支专业的外交团队....乔冠华值得说道的地方太多,他的一生处处都写满传奇的味道。

对于女儿乔松都而言,乔冠华却仅仅只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乔松都时常回忆起同父亲生活的日子,她表示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快乐的时光。相比之下,父亲在七十年代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之后,那段生活对她而言是一段“辛酸的岁月”。用乔松都自己的话说便是:

“那是我离父亲最远的岁月。”

对于乔冠华自己而言,那段岁月的辛苦程度也是远超于此前的工作。由于国内处在特殊时期,乔冠华不仅需要应对国内各种突发情况,并且在国际社会上还需要同多个大国周旋。由于工作关系的缘故,他被迫同家人分离,那段日子的乔冠华头发上的白丝越来越多。

时间来到1976年,乔冠华由于受到不公对待,被迫离职外交部长,这位为国操劳多年的前外交部长,离职后并没有轻松起来,一些激进者对他的怀疑之声蜂拥而至……

革职、审查、重病——乔老的人生低谷

乔冠华顶住压力,白天配合检查工作,晚上坚持要处理滞留的外交事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外交局势处在一个空窗期之中。乔冠华必须要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以保障中国在外交事务上处在接轨的状态。

审查当中,乔冠华从不表露出任何过激行为,即便是言语也是保持着克制和理性。这对于一位处在低谷期的政治人物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和不轻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乔冠华终于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随后他被转送进入北京医院进行疗养。医院工作人员告知乔家人,乔冠华患上了心脏病。乔松都对此非常震惊,父亲以前也时常进行健康检查,但是从未被人提起有过心脏病史。但如今工作的劳累,让乔冠华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不停地吃着心脏病的相关药物,只为能够尽快好起来,重新回到需要他的外交岗位上去。乔松都流着眼泪回忆道:

“当时我正在上大学,我根本无法想到父亲在那些年经历了什么。”

家里人对于他非常牵挂,时常询问医院和有关部门是否有办法见到乔冠华。但是负责人总是摇摇头,乔冠华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对此乔松都的大哥花了大精力不断奔走各处,终于拿到进入医院看望父亲的机会。但这次见面,对于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制。按照要求,只有乔松都的大哥得以进入病房。

乔冠华见到大儿子,热泪已经夺眶而出。在经历如此多的变故之后,乔冠华仍旧叮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成就,一定要相信共产主义事业。他向自己的大儿子说道以前的事情,最后感慨道:

“我并不后悔走上这条路,这是值得的。”

乔冠华理解国家对他的审查,并且也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休养期间的乔冠华

在医院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乔冠华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他的脸上多了几分红光,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乔冠华还戒掉自己几十年的烟瘾。他同周边医护人员说道最多的话,大多是关于自己的孩子。根据后人回忆,乔冠华当时在医院感慨地说道:

“我最红的时候,孩子们离开了我。当我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回到我的身边,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啊。”

1978年2月,乔冠华在经过最后一次治疗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中。此时的他,已经不再需要负责外交事务。卸下政治重担之后,儿女成为乔冠华一生当中最大的牵挂。回到家中同儿女谈起过去两年的事情,他才了解到乔松都此前也和他在同一个医院做手术。乔冠华对此非常懊悔,表示自己作为父亲没有能够陪伴自己的孩子,这是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责。

乔松都也安慰父亲,表示父亲不应该对这些小事太过在意。乔松都这样对父亲说道:

“回来了,比什么都好。我们又有一个温馨的家了!”

对于乔松都来说,陪伴父亲的日子才是最快乐的。

乔老的心结——女儿的纠结

回到家中之后,乔冠华没有了工作的负担,生活变得闲下来。对于这样的生活,乔冠华是极为不适应的。

每日赋闲在家,乔冠华最大的爱好便是数着日历盼着周末。只有周末到了,女儿乔松都才会回到他的身边,同乔冠华一起聊聊天说说家常。但是每次两人聊到一半,就再也聊不下去,气氛也变得非常尴尬。乔松都知道,父亲的心上还是存有心结的。对于过去的事情,父亲终归来说还是有些在乎的。但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安慰父亲,说话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措辞应对父亲。她找到自己的好友,谈起同父亲尴尬的对话。朋友们纷纷宽慰乔松都,让她面对父亲不要太过紧张,多表露出自己高兴、积极的一面就行了。只要看到自己的子女高兴,乔冠华的心结自然而然便能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之女——乔松都

乔松都每周末来到父亲的家中,都是极为努力地为父亲带去开心和欢乐。父亲在明面上积极开朗,但是在乔松都的心中她并不这样看父亲。她是知道的,父亲对于现在的状态并不适应。早年的乔冠华是在外叱咤风云的外交官,如今只是一个赋闲在家的闲人。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任何一个人都难以适应。

乔松都素来是不喜爱父亲回到政治工作中的。在她的眼中,父亲从事外交工作会变得非常忙碌。并且由于工作性质的问题,还会时常同家人保持距离。这对于思念父亲的乔松都而言,是断然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看到父亲在家的种种情况,她总是打心眼里希望父亲回到自己的岗位去,只有那个阶段的乔冠华才是让家人最放心的状态。

1982年乔冠华终于得到机会重新回到岗位上,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乔冠华回到外交岗位上,将自己的激情交付给国家和外交事务。

但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长。1983年乔冠华癌症复发,他最后一次住进北京医院同病魔斗争。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尽管曾经的乔冠华在外交事务上被外媒称之为“震慑议会大厦的人”但面对病魔,乔老仍旧同普通人一样,同样是被病魔折磨得非常煎熬。那种折磨的滋味,让他的家人看着非常心痛。

乔松都回忆,当时看着父亲的样子,他们都不忍多说一些。每次说到一些政治上的事情,都会绕开避而不谈,仅仅让乔冠华保持轻松的心态。乔都松也时常安慰父亲:

“要好好休养等到康复那天,要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

但这一次,乔冠华终归是看不到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那天。这位曾经在德国参加反帝工作;在重庆和上海等地为革命奔波;在美国震慑一众列强代表的外交官。终归是敌不过时间的催促,只得在此停下脚步。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停下了脚步,但是他的身后事问题还没有解决。乔冠华的骨灰盒该安葬在何处?又该同谁对接完成?这些问题,再次成为乔家人的一个大难题。根据现存记载历史能够看到,乔老去世之后的几年时间当中,安葬何处一直是颇为敏感的话题。

在北京医院逝世之后,乔家人先将乔冠华的骨灰盒存放在八宝山公墓三天,又放置在乔冠华夫人章含之卧室两年之久。

归宿——“我来做乔老的守墓人”

1985年,章含之亲自怀抱着丈夫的骨灰盒,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将其郑重地安放在东山杨湾华侨公墓内。乔冠华是江苏盐城人,为何会选择将自己的骨灰安置在苏州?这背后的故事让人非常感慨。

1940年,德国士宾根大学哲学博士乔冠华来到重庆工作,受命在《新华日报》担任国际新闻主编。重庆城内百姓最爱看的文章,便是由乔冠华写的国际新闻。今天盟军在何处对抗法西斯;明日苏军又战胜多少德军;后天太平洋上日本人又有多少战舰魂归海底。精通三国语言的乔冠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重庆人民带去抗战胜利的希望。

1943年深夜,龚澎跑到重庆市七星岗市民医院,寻求外科主治医师李颢的帮助。通过和龚澎的交流,他才得知有一位病人正处在很危急的情况,急需要外科医生李颢进行手术。李颢并未多加言语,提着急诊箱便随李颢跑出医院。病人躺在一处普通的民房内,看着瘦瘦高高的样子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此人便是乔冠华,经过李颢的仔细诊断,得出结论乔冠华患上肠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在李颢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市民医院得到救治,但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急需要输血才能挽回乔冠华的性命。得知《新华日报》主编有难,重庆市各地老百姓争先恐后跑到市民医院输血,只为帮这位开阔国人眼界的大主编活下去。

李颢用高超的医术,将乔冠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二人由此结交为好友。李乔冠华一直将其视为自己的挚友,在乔冠华的影响下,李颢不断为党的秘密行动人员提供帮助,运送大量重要情报。二人的关系颇为密切。

动荡时期,乔冠华生活情况大不如前。得知消息后,李颢派自己的孩子带着苏州特产前去慰问乔家人。患难见真情,唯有真切的兄弟情才能够做出如此大义之举。

1980年乔冠华在北京身患重病,李颢知晓后又让次子前往看望乔伯伯。乔冠华时常感慨,大起大落之后才分得清谁才是真交情。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逝世,将骨灰盒放置于何处成为一个大难题。

1985年章含之来到苏州,李颢见过章含之后,表示若没有合适地方安葬自己的老伙计,便将其放在苏州来。李颢这样同章含之说道:

“我要给老乔这个老朋友、兄弟、同志做一个合格的守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冠华之墓

安置乔冠华的骨灰盒,并不能单单只有李颢同意便能达成。此前章含之曾经前往乔冠华故乡盐城市建湖县,希望有关部门为其丈夫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但是协商之后,仍旧没有突破性进展。在李颢提议将其安置在苏州之后,李颢便带着章含之走访苏州吴县县委书记管正的办公室,询问是否有机会找到一块适合乔老的安置地。

管正听到是赫赫有名的才子乔冠华要葬在吴县,便积极配合章含之和李颢,最终在吴县东乡为这位外交天才找到一块适合的墓地。后世有人追问管正,当听到是乔老前来安葬的时候,自己是否有过犹豫。管正哈哈大笑说道:

“我只知道乔老是在联合国大会上为中国讲话的才子,能够代表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讲话,为国家建设出力。我相信乔老是有能力的人,他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