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理税务事项时,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一般纳税人”,那么一般纳税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规定呢?相信大部分人,甚至一些做财务工作的小伙伴也搞不清楚,今天就做个普及。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增值税纳税人的一个分类,它是相对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的。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类纳税人在税款计算方法、适用税率 (征收率) 以及管理办法上都有所不同。对一般纳税人实行凭发票扣税、计算扣税的计税方法;对小规模纳税人规定简易的计税方法和征收管理办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应的税率为13%、9%、6%等,小规模纳税的统一征收率为3%,现在的优惠税率为1%。

所谓的一般纳税人很多人的概念可能是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其实这个是大家概念性的,并不是税法的标准。税法上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基本标准是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的大小和会计核算水平。

年应税销售额不能达到规定标准但会计核算规范符合相应条件的,也可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这里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就是指销售超过500万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 12 个月或 4 个季度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也包括免税销售额和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当然偶然发生的销售无形资产、转让不动产的销售额不计入年应税销售额。

会计核算规范符合相应条件的,这里的资格条件税法上的要求是: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权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

所以,年销售500万从来都不是一般纳税人的唯一判定标准,只要你的会计核算符合规定完全可以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