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节气的清明,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是勃勃生机,「清明」一词再恰当不过了。

清明时节,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往往形成降雨,正所谓「听风听雨过清明」。

此时繁花似锦,堤草铺茵,不过时至暮春,早春的花也开始落了,劝君努力惜春华,不要辜负了难得的假期。清明之后,炎热渐来,过了谷雨,就要到夏天了。

清明物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候 桐始华

泡桐(白桐)清明开花,有紫、白两色。《逸周书》曰:「清明之日,桐始华」,又曰:「桐不华,岁有大寒」。

二候 田鼠化为鴽

《本草》:鴽(rú),鹑也,似鸽而小。鼠,阴类。鴽,阳类。字面意思是田鼠变成了小鸟,其内涵是到了清明节,小鸟多了起来。也有阴气向阳气转化的意味。

三候 虹始见

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清明时节,彩虹就开始出现了。

清明养身

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大地明。中医养生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清明节气之后,天清则对应人体心清、肺清。地为厚土构成,人体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土对应脾,主肉,因而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出新一片碧绿相似,处于「明」的状态,此谓「大地明」。

清明养生需要人与自然同气相求,身体与天地一样天清地明,清心清肺,脾胃运化好,推陈出新,清理身体的垃圾。

拍掌养心

大道至简,自然简单的拍手就可以很好的养心护心。可以在早上,也可以在晚上7~9点拍手掌,三五分钟也行,十几分钟更好。这样可以充分激活手掌上的心包经和心经,疏通经络,使心血充盈,泻除心火,加速身体毒素的代谢,还可以防治胸闷胸痛。

注意: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心率过快者不宜。

推天河水清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的方法,除了日常保养,也用于退烧和止咳。

需要人来配合,让对方左手握住你的右手腕偏上一点点的地方,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你的右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连续推即可。力度不要太大,可涂一些润肤露,再做。平时不发烧不咳嗽时,每天一次28下即可。如果发烧咳嗽,每天一次81下。

也可以用刮痧板直接推,省劲。

祛湿暖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湿气较重,身体寒凉的人需要注意祛湿暖中。平时可以多用掌心捂肚脐,少食肥甘厚腻。

也可以晚上用南师肚脐贴,贴在肚脐神阙穴,祛湿暖中,安神助眠。

【材料】

桂圆肉(干品)一颗;

花椒六七颗:芳香走窜

艾绒适量;

【制作方法】

将花椒打碎,加入碾碎的桂圆肉和艾绒,捣成药泥放在纱布上,睡觉时贴在肚脐上,可以每天贴。

不要小看肚脐,肚脐会吸收的。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

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灸脐法实在太省事了。材料常见容易入手,做法简单,贴肚脐又不用取穴,睡觉贴又不费时间,而且温和安全,老人都能用。

我们也严格按照付老的方子,并参考中医专家的建议,定制了现成的南师肚脐贴,阳虚体寒的朋友建议在出伏到秋分前这段时间,贴三天,停两天,温阳养正气。

胶布和包装经过两次迭代,从卷状的防敏胶带升级为片状的专用脐贴胶布,安全系数更高,贴合度好,不易过敏。

当然,好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当然是原料了。产品研发的同事和中医顾问就为了这三味药材,反复对比了多个产地的品质,才出了这款好评无数的南师肚脐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椒来自「中国花椒之乡」四川汉源,从唐代起就是给皇宫供奉的贡椒,气更清、味更重、香更浓。肚脐贴里用花椒,正是要用到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一般市面上的花椒味道还是淡了些,力道不够。

桂圆肉来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早在1000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桂圆肉在脐贴里很重要的价值是它的黏性和甘甜,既能把艾绒花椒都黏成团,而甘味又能缓急,调和诸药。

最后说一下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1. 晚上睡前擦干皮肤贴上,第二天早上起床撕掉,最晚不超过上午10:00,长时间贴胶布,怕皮肤受不了,也给脾胃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2. 对胶布过敏的人,可以用保鲜膜替代。

3. 容易上火的人,贴了睡眠不好的人,加贴两脚心的涌泉穴,引火下行,清虚火,温暖脾肾。

清明汤饮

清明时节湿气较重,饮食上我们要记住这几种健脾祛湿的食物。

1.芡实,味甘性平,入脾经,健脾止泻,除湿止带,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它来祛湿。

2.白扁豆,夏季祛湿的佳品,号称脾之谷,健脾和中,祛湿消肿。

3.山药,提到健脾不能少了山药,尤其是垆土铁棍山药,无论是营养还是健脾的能力,都很不错,能买到的话可以蒸着吃。而且,山药不仅能健脾,还补益肺肾,肺管全身水的通道,肾又主全身的水,这俩调理好,也有强化辅助的作用。

4.小米,小米养胃也健脾。

5.莲子,莲子清火安神的能力强,而且安神,脾虚还有一个原因是想得多,思虑重,吃点安神类的食物可以算是“曲线救国”,间接健脾。

这几种食物可以相互搭配着煮粥喝,简单方便,分享给大家四神汤的做法,这是古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莲子、茯苓、怀山药、芡实四种食材炖煮而成,上述材料各15~20克混合,加水1500毫升,先浸泡1个小时;第一遍大火烧开,小火煮煮20分钟,然后将汤液倒进碗里;用同样的方法煎煮第二遍;将两次汤水混合均匀,早晚分两次空腹温服。

下面有四神汤和各种食物的搭配,都有不同的效果,可以在家换着炖汤,既美味又能健脾祛湿。

这款熟制的茯苓山药粉,也是我们升级后的四神汤,配料只有铁棍山药,莲子,茯苓和薏米,无糖,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剂,防腐剂,地地道道的天然之品。

煮粥,煲汤,做糕,做面食或是直接冲泡都可以食用,咱们这里的山药用的就是河南温县出土的铁棍山药,健脾补虚,营养比普通的菜山药高许多,自带一股清香甘甜。

云南的高山茯苓,无硫熏,无漂白,挖出开经过简单的晾晒,就要切块打粉,茯苓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安徽的薏米颗粒饱满,湘潭的莲子清香自然,无硫熏,祛除了莲心,不会苦涩。所有的食材经过破壁技术打粉,粉质细腻。

添加在汤粥或是面食中,都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如果觉得天热,懒得烹制,也可以用热水冲泡,直接喝,喜欢浓稠点可以少放点水,还可以自己加一些牛奶或是蜂蜜调和味道,淡淡的谷果香中夹杂一些奶香,好喝又营养。

像是咱们早上没时间吃饭,或是下午饿了想要垫垫肚子的,别再吃一些生湿化热的甜品,奶茶了,换成这种四神粉冲泡的饮品,还能养好脾胃,祛祛湿气。

我们在冲泡时,建议用沸水冲泡,因为茯苓不溶于水,边冲泡边搅拌才能把粉粉彻底化开,搅拌均匀哦。

清明风俗

清明节

清明节气的第一天,被称作清明节,今年在公历4月5日。清明节主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古人和我们一样,有节日过,就有美食和假期。古人清明踏青游玩,也留下不少故事传说,白娘子和许仙就相会在清明时的西湖边,你是去哪里游玩呢?

扫墓

西汉杨贵有云「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古人认为人死之后,属于灵魂的那一部分上了天,属于身体的那部分便归于地。清明扫墓祭奠祖先,一则要用「烟火香味」祭奠他的灵魂,再则要用「谷食」祭奠他的形魄。

戴柳

丰子恺《清明小景》

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chài 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毒。今盖师其遗意也。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唐朝在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顺阳气,又在三月三赐柳圈给大臣免毒,到了清代把两个习俗融合,用头戴柳枝来代替了。到了如今,不提倡折柳枝,变成爱护柳树了,柳树是清明很重要的风物。

上巳节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有参加祓禊(fú xì 众人手持兰草在水边举行的祓除不祥和求福的活动)的习俗,其本质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游春的机会。今年的上巳节在公历4月18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就相聚会稽山兰亭,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唐代杜甫的《丽人行》写杨氏姐妹三月初三在曲江池边游春,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再现了此景。

清明闲趣

《花气熏人帖》

译文: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1087),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王诜,北宋词人)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何传声)

《杏花天影》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美景不单是一幅画,一首诗,还能是一阕词,一首曲。

南宋词人姜夔(kuí),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传世的十七副工尺谱,是目前仅存的词调音乐。姜夔羁旅金陵道中曾作一曲《杏花天影》。

倾听南宋的音乐,穿越800多年,飘来竟如此缓慢、低回、优雅,会有很奇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