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谚说“不怕清明晴,就怕清明雨”啥意思?有啥可怕的?清明将至,早 了解 !

清明,既是24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时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4-6日,但多数年份是在4月5日,而今年的清明节就是在这一天。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般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基本都会下雨,可见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农村里,就流传着一句农谚“不怕清明晴,就怕清明雨”是什么意思?清明节下雨有什么好怕的呢?马上就要迎来清明节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气的小简介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因为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并且还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至于二十四节气,它作为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在古历书中记载: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因为这个时候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因而称之为“清明”。自古以来在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习俗。

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扫墓祭祖,实际上时间是很长的,并不只是在清明节气当天才可以,在有些地方有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仲春与暮春之交)两种说法。

换言之在清明节前后这20天都是属于清明祭祖的节期内。像今年的清明节假期只有一天,如果大家时间比较紧张,可以提前或者是推迟到周末回去扫墓祭祖,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怕清明晴,就怕清明雨”,有什么说法吗?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清明节当天是晴天没什么好怕的,但如果是阴雨天,那就不是好事了。在农村有些老人也常说,清明节是“宜晴不宜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清明节下雨,预示着后面的雨水较多。因为在民间还有一句农谚“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说的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般雨水是比较多的,很少出现晴天。而且如果清明节当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农谚还有“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说的就是如果清明节当天是阴雨天,后面会持续两三个月都是阴雨天气。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就是凸显出清明节阴雨天,后面没有好天气。

在我的家乡这边则有“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意思是说春分节气如果有雨,一般就会持续到清明节才会有好天气,而清明节如果还是接着下雨,那后面就会持续下雨。

而今年我的家乡这边就是如此,春分节气下雨了,而后面几乎天天都是下雨,搞得人的心情也有点烦躁。

其次,清明节如果下雨,既影响扫墓,又会影响播种。在清明节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扫墓了,如果整天阴雨绵绵的那就对大家出去扫墓祭祖有影响。

而且农谚还说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时候农民也是非常忙碌的,很多农作物都要播种了,如果持续的阴雨天气,那就会导致农民不能正常的播种,可能会导致误了农时。

最后,清明节是晴天顺应了节气,也是丰收的好兆头。

前面也说了,古人之所以把这个节气称之为清明,是因为到了这个时节的时候春和景明了,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了。如果是持续的阴雨天,那就可能气温不高,甚至容易出现倒春寒。

另外在民间还有通过节气的天气预测后面收成好坏的说法,而清明节是晴天,就预示着后面农作物会丰收。

比如农谚说“清明一日晴,庄稼好收成”,在有些地方还有“清明是晴天,不用问神仙”、“清明晴,六畜兴”等说法,都是说清明节是晴天预示着当年的农作物会迎来丰收。

其实古人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到了清明节期间本来雨水是比较充足的,而且随着气温的上升,农作物生长也迎来了关键期,特别是越冬的小麦就要开始开始返青到乳熟期,它们对雨水的需求量是比较大。

但如果持续的阴雨天气,那农作物长时间没有阳光的照射,肯定对其生长不利的。因此如果清明节能晴几天,那对其生长就更有利了,农作物有了雨水、温度和充足的阳光,肯定丰收有望了。古人说“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农谚也是有地域性的,并不是在全国都是适应的,在北方地区因为春季老爱遭受干旱 ,而清明前后刚好是庄稼最需水的时候,所以这些地方反而是期盼着清明节下雨才好,因为清明节前后下了雨,小麦等庄稼就会有充足的水分,对其生长有利,为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明节就要到了,你还知道哪些清明节相关的农谚呢?你认为清明节是下雨好,还是天晴好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