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译文: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重复从本国征兵,粮草也不反复从国内补给;消耗都从敌国获取,粮草也从敌国补给,这样军队的吃穿用度是可以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草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译文:国家陷入贫困是因为大军远征,由于大军远征,消耗国内百姓的物资,百姓会因此而陷入贫困。凡是大军所使用的物资,都容易因大军的需求而涨价,那么百姓只能花高价购买,导致百姓财力枯竭。百姓财力枯竭,就会引发国家赋税告急。长久下去,整个国家人力枯竭,财力尽丧,内部空虚羸弱。百姓在这个过程中,损耗掉十分之七;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用坏的车辆,战死的军马,破碎的铠甲,消耗的箭弩,损失的兵器,失去的补给车,占十分之六。所以,高明的将领一定会从敌对国家去获取损耗。吃掉敌国一钟粮食,相当于节省我方二十钟粮食;用掉敌方一石饲料,相当于节省我方二十石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所以说杀死敌人,是为了发泄愤怒;夺取敌人的物资,是为了补给。因此,车战中,缴获敌方十辆战车以上的,就要封赏最先夺得的士兵,然后改变战车上面的旗帜,与我军战车混合使用,优待俘虏,并混编到我方军队之中,这就叫既战胜了敌人,又强大了自己。

所以,用兵最重要的在于战胜并且利己,而不在于时间长久。

综上,知晓用兵要义的将领,可以说是掌握了百姓的身家性命,掌握了国家的社稷安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考:本章是《孙子兵法》第二篇的下半部分。在上半部分中,孙子主要讲了要“关注消耗”,即用兵打仗一旦开始,钱粮、物资等等会进入一种不可逆转的消耗阶段,也就是孙子讲的“用兵之害”。这些消耗,一旦维持不住,就会陷入一种境地,即孙子讲的“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孙子提出了:“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的观点。就是要提醒用兵者,关注消耗,一旦用兵时间长,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篇的下半部分,孙子主要讲:如何将用兵消耗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方法,核心在于四个字“以战养战”。

孙子首先从总体上,提出用兵打仗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减少消耗”,第二步“取用于国”。

第一步“减少消耗”。意思就是在用兵之前,就要计算好需要消耗的物资,并且达到两个要求。第一不至于让国家过于空虚,第二最好只调取一次。核心在于保证国家总体实力的不被削弱。孙子认为用兵打仗,前提就是要保证不会影响到国家,否则会得不偿失。做事也是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关注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然后再去计较能够取得的收获。反观有的人,无论是创业还是做投资,光看到可能取得的巨大回报,而没有看到自己需要付出的巨大金钱成本。更有甚者,借钱投资、借钱创业,拿着自己身家性命去赌,完全不考虑失败带来的后果。最后投资失败,钱全部打了水漂,导致妻离子散,生活落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步,“取用于国”。意思就是在用兵打仗的时候,从敌对方去夺取物资,并以此来补充我方消耗。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打仗这件事,打仗其实是打消耗。交战双方在战争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巨大的人员、物资消耗,本质来看,打仗其实是双方的资源对冲,双方的资源比拼。谁的资源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孙子认为,在拼物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去夺取对方物资,补充我方物资。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加速敌方消耗。二是减少我方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加速敌方消耗。孙子讲了“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草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即从资源对冲的角度看,我方如果夺取敌方一份物资,并为我所用,实际上等于对方损失了二十份物资。具体孙子这个一比二十的数字怎么得来的,我们无法考证,但是由此可见,夺取敌方,为我所用,对于敌方物资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

二是减少我方消耗。孙子讲:“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即己方不断的获取对方的战车、人员,补充到我方之中。那么,我方的物资消耗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时,士兵看到不断的资源获取,也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越是胜利,获取的资源越多,士兵斗志越高昂。这样,便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越战越勇,越打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孙子提出了第二章《作战篇》的核心:“故兵贵胜,不贵久。”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贵胜”。在孙子看来,用兵打仗的目的就是“胜”。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胜利”。“胜”就是赢的意思,“利”就是得利的意思。所以,“兵贵胜”实际说的是既要打赢,还要得利。二是“不贵久”。要有意识的减少损耗,缩短作战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到这里,《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就讲完了。这一篇,对我们个人做事,是非常有启示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任何人,只要做事,都会耗费心力。而做事的目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为了钱财,有人为了名声,有人为了权力。其实,这些做事的目的都错了。无论是钱财、名声、权力,都换不回做事失去的心力,越是追逐这些,越是消耗心力,最后心力被掏空,换回一些身外之物,换回一些虚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确的做事目的,应该是“用心力换心力,以内心同内心”。我们付出心力,目的应该是汲取更多别人的心力。用自己的心力,影响别人,让更多的人,为我投入心力,让更多人的内心,同于我心。只有这样,我所掌控的心力越来越多,我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以事促事,以心同心”的目标。如果能够做到这点,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