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文学彩绘土家民族的英雄史

湖北省公益学术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项目——长篇系列小说《武陵王》(8部),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4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出发,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大旗,以中国鄂渝湘黔武陵地区延续了将近五百年的土司制历史为背景,把武陵深山明清时期一段少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历史演绎得精彩纷呈、大气磅礴。全书架构恢宏,视野开阔,思接千载,其情节叙述兼具文学性、史诗性和可读性。作品以土司王英雄为主角进行传奇演义,既继承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美学基因,又汲取了大量新的技法,丰富和填补了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地域题材。

作者“贝锦三夫”,即李传锋、吴燕山、李诗选三人,领衔者李传锋,退休之前曾任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三人均已年逾古稀。土家族在土家语中自称“比兹卡”或“贝锦卡”,因此,“贝锦三夫”的含义,就是三位土家族的男子汉。

从2008年到2011年的十三四年间,这个作家团队走遍武陵山地,踏勘故址,翻读史籍,玄搜冥索,查阅了大量明清文献与学术研究文集,拓抄碑碣,考证族谱,积累史料笔记,寻访民间老者与拜谒专家,其足迹遍及鄂渝湘黔土家族的聚居地,可谓夙兴夜寐,勤苦耕耘,终于为土家民族精心编织了一只历史文化的花环。这一套系列性的历史巨著的出版,第一次把土司英雄形象引入当代文学人物的画廊,被专家誉为“是我省历史小说创作的丰硕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民族史诗写作。”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谨奉正朝,保境安民”,秉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智慧,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成功尝试,它为中华民族疆域的稳固立下了不朽功劳,为后世多民族团结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元至大年间,到清雍正时期,武陵地区的土司制是如何从勃勃生机走向僵化的?各土司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土司王在中国历史大剧中如何伴舞?我们今天当如何以现代视野回望土家这个民族的历史烟云?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吸引作者写作系列小说《武陵王》的主要动因。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国体的演变和民族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大势。对于丰富多彩的武陵山地少数民族历史,封建王朝史籍记述得极为简括,无数慷慨激昂叱咤风云的人事史迹多被尘封土埋,后人所能看到的惟有历史夹缝中几点闪闪烁烁的光斑,让我们难以感受其历史真实而温热的血肉。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新篇章,又由于极左的干扰,对“土司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才逐步丰富与深入,有的渐成显学。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关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系。武陵土司的叛服不常、兴衰沦亡,区域内发生的家国沉浮、爱恨情仇,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

《武陵王》系列所写到的土司诸王,均有着较强的中央政权依附心理,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善于借鉴和包容。“因俗而治”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治国理念,而土司制就是这种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生动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现代视野回望本民族的历史烟云

这一套《武陵王》系列小说共分八卷,分别写了八个土司王英雄:

第一部:《白虎啸天》,刻画了明朝嘉靖年间容美土司王田世爵承袭司主之后,团结诸司,广纳贤才,将容美土司引入中兴而成为一代雄杰。这位年少时历经家族中变乱之苦的宣抚使,一方面注意“以诗书严课诸男”,使诸子“并为成材”,一方面在倭奴患境、国难当头时,与其子田九霄、田九龙、田九璋等统领上万名土家与苗家的兵丁,万里赴战,奋力抗倭,五战五捷,受到朝廷的重赏。田世爵花甲之龄客死芜湖军营,田九霄挂金封银扶送其父的灵柩回乡安葬,演绎出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浩歌。

第二部:《皇木遗恨》,以朝廷派遣钦差到武陵山地督采“大木”的史事为线索,着重写历史上盘顺土司王和钦差大臣围绕“大木”采办所发生的矛盾与斗争。明朝大兴土木,多路钦差长年在西南各省督采“大木”,通过长江航运与京杭大运河运往京都,但鲜有采木的实录。《皇木遗恨》一书在国内首次真实再现了采伐“大木”的艰辛与为害。书中亦写了采木钦差徐珊在督木过程中,实践和传播“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故事。题材独特,风物殊异,情节引人。

第三部:《虓镇海疆》,写湘西永顺、保靖、容美等土司响应国家召唤,远赴江浙参与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立下“东南战功第一”的历史故事。小说占有丰富的史料,视野开阔,文笔清朗,读后能使读者对为祸数百年之海疆的“倭患”有较为全面准确的了解。

第四部:《蜀锦征袍》,写汉家女子秦良玉嫁到石柱宣抚司扶持司政的故事。当时适值国家内忧外患,秦良玉先后参与平息“播州之乱”、奉调北上援辽抗金、转战川黔平息“奢安之乱”、亲率5000白杆兵解京城之围。她战功赫赫,被朝廷封为“汉土官兵大都督”。小说注重写巾帼英雄,情节跌宕起伏,尽得传统话本小说魅力。《蜀锦征袍》于2016年荣获重庆市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第五部:《酉水流香》,描写武陵山酉阳土司白再香从一介小妾破茧化蝶,成长为摄政女王为国效力的故事。作品取材于酉阳冉氏土司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高潮迭起,具有鲜明的历史风貌和民族地域特色。除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展示出巫风猎猎神秘莫测的传奇色彩,揭示了武陵土家族诸多奇特的风俗秘闻。

第六部:《凤鼎唐崖》,以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为题材,写明朝天启年间唐崖土司王覃鼎、田彩凤夫妇打开山门,学习汉文化,以民生为重,发展生产,并逐步建造起三街六巷三十六宫院的土司皇城,振兴民族的故事。

第七部:《文星曜天》,取材于湖广容美土司田氏家族诗人群落,特别是清康熙年间的宣慰使田舜年。田舜年从父亲田甘霖手中接过司职后,特别重视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他打开山门,招引文安之、严守升、顾彩等汉族文人学士进山推广汉文化,大兴诗歌与戏剧,创造了兴文伟业,并编纂成一套12卷本的土家族诗歌巨著《田氏一家言》,在容美土司盛演孔尚任的《桃花扇》。田舜年的祖辈、父辈包括他自己六代,先后涌现出九个诗人,人人有诗集,成就了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土家族诗人群的文学奇观。

第八部:《恨海情天》,写清雍正年间容美土司的末代土王田旻如,为了扶住即将倾颓之大厦,在改土归流的历史巨变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抗争。因祖宗基业毁于一旦,最后以含恨自戕之法谢罪于先人,演化成惊心动魄的恨海情天。田旻如本是“上派”京官,被指派回司袭职,但“生于末世运偏肖”,纵有千般能耐,也只能葬身于历史大潮之中。

浓郁的民族文化乡愁为小说营造了优美动人的叙事氛围

在武陵地区,从元末至清初,诸土司的历代土司王,作为朝廷代理人和地方统治者双重角色而存在。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武陵王》选取鄂渝湘黔明清土司的一些真实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土司上层人物为中心进行传奇演义,同时融合进了大量土家民族的风俗民情与心路历程。《武陵王》作为历史小说,所写的土司王者,不再是历史烟云中孤独的个体,而是社会前进中的民族英雄。本书追求通俗传神之美,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进行宏大历史叙事。作品以广阔的视角,将武陵土司的命运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变革中进行审视,并融入文学艺术的意蕴和情怀。

《武陵王》系列小说透过历史史实和史料,以当代人的想象去激活了历史意象。虽然小说的主人公均是土司王,显然,与一些写帝王的小说是有差别的,不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卖点,而选取诸多土司王中的精英,注重写他们闪射出的崇文尚武光芒与家国情怀。作品通过对民族历史进行文学的还原,同时借此去发掘本民族精神的内核,对民族文化进行寻根。作者不是一种个人化的历史叙事,而是代表着自己的土家民族,对历史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美感知和文学表达。

湖北大地荆楚文化十分辉煌,《武陵王》把文学追光投向了鄂渝湘黔交接地带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武陵王》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土司制真实历史的系列小说宏著,是一曲唱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大团结的悲壮浩歌,是武陵山地土家族、苗族独特历史和奇丽景观的精彩演义。2015年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会议决定将我国老司城、唐崖城、海龙屯三处土司遗址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处都在武陵山区,而且都在《武陵王》系列小说中进行了精彩描绘。

这部长篇系列小说陆续出版,一直受到评论界关注。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蔚蓝认为:“《武陵王》长篇历史系列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视角…… 系列小说以文学的方式对土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最为有效的存储,这一系列作品在完成后,将会成为中国历史小说中的超巨型文本。”

知名评论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博士刘保昌认为:“《武陵王》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数百年土司制的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是一次成功的民族史诗写作。生动形象、具体细致地展现了武陵地域文化与土家民族风情、土司制度,凝聚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智慧,闪烁着不朽的文化、政治光辉。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有史诗的恢宏气势,宏大雄伟的叙事结构,兼具历史理性与文学审美,亦可视为一部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