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的教育和贫富无关,好的教育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关。好的教育培育出的孩子有稳定的情绪,面对问题的时候理性分析、能够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好的教育培育出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持有感恩的态度,能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感恩父母的付出。

拥有好的教育的家庭,家庭氛围是和谐的,是积极向上的,一家人坦荡面对生活,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一点点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最不该在孩子面前最为贬损

网上刷到一篇,以妈妈的口吻写的一段文字,文字的大意是说:孩子特别争气,考上了上海交大的临床医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要3.5万,这对她和老公来说压力太大了。

她说穷人的孩子想要翻身,就得扒层皮,没有那么容易,言语中还不断地自我否定:孩子争气,但是我们太窝囊了,连孩子的学费都供不起。

不过后来她也在自我激励和打气,说一定要供孩子上完学。

看完以后,觉得特别的不舒服,如果这位母亲的文字透露的是真实情况,她们日常也是这样对待孩子的,那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孩子过的生活一定不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过得生活,不管父母有多辛苦,孩子都不会去替父母分担,缩减自己的生活费,或者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法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不是孩子的错,因为父母压根就没有给孩子这个机会。

父母的做法是:你尽管好好生活,我们苦点累点没有关系,是我们废物、是我们窝囊,没让你过上好日子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情形:父母和孩子的生活是彼此脱离的,父母省吃俭用,但是孩子吃喝不愁,并且可以享受相对较好的生活。而且孩子是心安理得的,他们不会有任何的愧疚感,他们只会觉得,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和父母是站在一起的

孩子考上上海交大,进入大学以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还款压力不大,每个月几百元而已。

孩子可以申请助学金,可以通过好好学习来申请奖学金。

家庭贫困的前提下,在上海交大申请助学金,难度一点都不大。

这样讲吧,家长没有必要来自己贬损,说供不起孩子读书,进入这样的大学,家庭条件再差点,孩子也能读下来大学。

最怕的是,有一些家长,本来条件不行,却要打肿脸冒充胖子,一定要勒紧裤腰带,让孩子享受比较好的生活,不想要让孩子有一点压力。

这不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和父母站在一起。

条件好了,孩子和父母一起享受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孩子和父母一起承担生活的艰辛。

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让孩子和父母站在一起,让孩子充分了解家庭的真实收支,这非常有必要。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更现实,更务实,更有目标感,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专业里就有这样一个女孩,母亲瘫痪,父亲精神有问题,大学四年,她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没有跟父母要一分钱,反而会时常给父母寄点生活费,如今她在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到天津电网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彻底改善了父母的生活条件。

她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整个家庭的福星,而她的优秀的基础就在于,她从小就和父母站在一处,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改善家庭的现状,让父母跟着自己过上稳定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孩子量力而行

上文中提到的母亲,争议性还是有点大的,在她晒出的内容中,提到了孩子每个月生活费2000元,这一点争议就挺大的。

当然了,孩子是自己的,父母想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水准,是个人的事情,跟别人无关。

但是一方面哭穷,说供不起孩子读大学,一方面又晒出给孩子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这就自相矛盾了。

贫困家庭的孩子每个月花不了2000元,即便是国际大都市上海,也一样,贫困生在大学里的消费水平差不多,既然每个月能够拿出2000元生活费,说明还没有那么贫困。

这就是一种常识。如果父母真的感受到压力巨大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孩子每个月2000元生活费呢?这就是一个死胡同了,更正不了这种观念,这就是无解的,那就自己承受这样的家庭教育带来的一切后果,不要指望着孩子能够早一点独立或者是能够替父母分忧。

培养孩子量力而行,否则吃瘪的就是自己。

结语:

对于这样的家庭而言,每个月2000元,算是富养孩子了,但是这种“富养”是荼毒,对于提升孩子没有一点好处。

孩子非但没有打开视野、提升格局,反而会容易滋生自卑、敏感、虚荣的心理,他们很难反过来感恩父母,只会朝着更拧巴的方向成长。

“富养”、“穷养”不重要,关键是有教养,从长远上来看,如果想要孩子始终和自己是一条心,让孩子多点参与感,父母不要“牺牲感”太重,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