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少将。他早年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却坚持回乡务农,他就是有“将军农民”之称的甘祖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祖昌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却三次向组织提出辞职申请,要求回乡务农。那么甘祖昌将军为何好好的将军不当,却坚持要回乡种地呢?

投身革命,功成身退

1905年3月23日,甘祖昌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一户贫困农户家庭。由于甘家世代务农,甘祖昌在6岁时还是在舅舅的接济下,才到私塾里读了一年的书。

在这之后,甘祖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在家帮父母种田,同时还到地主家做应工。这应工就是没事时你可以回家,但有事时得随叫随到。

1920年,年仅16岁的甘祖昌积极参与到农民运动中,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1925年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后来还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并被毛泽东在八角楼亲切接见。

甘祖昌从事革命后,跟随主力红军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我国的抗战胜利和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1954年,在军阶鉴定中,新疆军区一致同意甘祖昌为正师级干部,报到总政治部后,被批准为准军级干部,1955年大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他却三次向组织写报告申请回乡务农。1957年8月,甘祖昌拖家带口从新疆军区返回家乡,开始了他的另一段奋斗历程。甘祖昌为何要坚持回乡务农呢?这事还要从他调任一兵团后勤部部长开始说起。

解决10万大军粮食问题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10万起义大军的军粮如何解决?由于路途遥远,在当时运输工具缺乏的情况下这成了组织上一个头疼的问题。

国民党起义将领陶峙岳对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说:“我们这里国民党票子很多,可惜是一堆废纸,就是粮食不多,吃饭是个大问题。

时任第一兵团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向王震提出派人到新疆摸情况的建议,并主动请缨带队前行。临行前,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4个组,他带一个组8个人,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翻译。

甘祖昌等人骑着马,在白雪覆盖的北疆,走遍了戈壁牧场,在经过20多天的艰苦调查后,各组陆续归队,甘祖昌把摸到的情况汇总后,心中已经有了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祖昌向王震汇报说:“有办法了,只要能解决牧民的生活问题,粮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甘祖昌的话把王震搞得一头雾水,这10万大军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当地牧民还能解决?接下来甘祖昌说的话却让他也不由兴奋了起来。

原来,新疆已经连续三年丰收,当地群众都把粮食藏在地窖中,不给国民党反动派吃。因为是国民政府不收老百姓的羊毛,他们就没有钱买盐和茶叶。只要把牧民的羊毛换成日用品,这粮食问题就解决了。

于是通过商谈,让苏联方面提供一些生活日用品,而牧民则用羊毛来偿还。与此同时,甘祖昌还把后勤人员分成多个小组,用人民币、银元和日用品收购牧民的羊毛以及粮食。

让牧民们没有想到的是,甘祖昌等人并没有趁机压价,他们用同等羊毛换得的实物,还要比国民党统治时期多一两倍,这让牧民们很开心,便纷纷拿出粮食来换日用品。

就这样,10万大军的口粮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还让人民军队与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功成身退,原因让人心酸

新疆和平解放后,虽然在甘祖昌等人的努力下解决了大军的口粮问题,但由于当时有一批国民党特务潜伏了下来,他们企图搞垮人民政权。

这些特务囤积一些必须的日用品,妄图哄抬物价,甘祖昌采取有效措施,把布匹、盐等日用品的价格压了下来,还从上海调了10万匹棉布,彻底稳定了当地的物价。

然而敌特分子的阴谋一再被甘祖昌挫败后,这些人对他恨得牙痒痒,便在暗中策划阴谋活动,将魔掌伸向了他。

1952年春,甘祖昌去检查工作时,需要乘坐汽车经过一座30余米的木桥,敌特分子提前把桥板锯断,导致甘祖昌连人带车掉进河里。

甘祖昌被人救上来后已经奄奄一息,他身负重任,上嘴唇因撞击裂成三片,下额脱臼,流血不止,被紧急送进兵团医院进行救治。

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亲自给甘祖昌做了手术,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后,虽然化险为夷,但却给他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

1953年以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是越来越严重,发作时甚至经常昏倒,这让他的家人和同志们都对他很担心,1954年把他送到了庐山进行疗养治病,但一直不见好转。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他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回到家后就跟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之后,甘祖昌便向组织写报告:“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上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对于甘祖昌的请求,当时组织并没有批准,他在1957年又向组织递交了第二份辞职请求报告。这一年,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到新疆检查工作时,甘祖昌就当面向其提出了申请。

最终,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后,这才批准了甘祖昌回乡务农的请求。

解甲归田,投身家乡建设中

1957年8月,甘祖昌将军期盼已久的回乡务农的愿望终于是实现了。在临行前,甘祖昌对家人说:“从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

甘祖昌全家老少14人,行李只装了3个箱子,另外他还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有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

甘祖昌一家人回到家乡后,就和两个弟弟挤在一起,三家人同住在一栋老房子里。组织上提出要为他修建一处住所,但被他婉言拒绝了。

甘祖昌一回到家乡就马上投入到建设家乡中,在他的带领下把原先的冷浆田改造成了良田,使得产量提高两倍以上,同时他还带领乡亲们修水库、建电站、架桥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祖昌回到家乡后,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他的每件衣服至少要穿10年,衣服是破了就补,补好接着穿,实在是不能再补了就拿去做鞋底。

然而,甘祖昌为了支援家乡建设,为乡亲们扶贫救危,他却是十分慷慨。

图田村有个叫刘海青的青年,他因病打小就不能站立,父亲又有肝病,这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艰难。甘祖昌不但在上面派医生来给他看病时让医生去给这两父子看病,还出钱请师傅上门给刘海青教编织的手艺。

在刘海青父亲肝病复发住院缺钱时,甘祖昌立即给县医院打电话说,住院费记在我名下,赶紧给病人动手术,他还亲自到医院陪着病人九天九夜。

1986年春节刚过,81岁高龄的甘祖昌病危,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

甘祖昌在回乡的二十九年时间里,与群众同甘共苦,一直以带病之身坚持参加劳动,在他的带领下,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甘祖昌回到家乡后,组织上依旧给他发放薪金,他在自己共计102452元存款中,拿出79032元用于支付国家建设,为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这样一位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是牵挂着家乡农业发展的“将军农民”,这位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的将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