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博团队

最近,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了一个新闻,那就是北京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硕博毕业生预计为16.08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预计为13.61万人,这样看,北京今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确实要超过本科。

不要小看这个变化,事实上,中国城市高教版图,在过去2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年前,我国大学生最集中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而现在的大学在校人数排名,北京被挤出了前五,排在第6,上海甚至被挤出了前十,只排到了第13位。

今天,我们就透过各种统计数据来浅谈一下重点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01

要问现在中国哪个城市的大学生最多?

现在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图,据说2022年,武汉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张图被多家媒体使用,但从权威网站包括各地统计局和教育局官网上,还没有看到正式的数据发布。

目前,2022年各城市的统计数据正在陆续发布中,为了统一口径,我们以2021年各地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为准。

2021年,有6个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超过百万。

它们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和北京。

再往下一档,老牌省会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也不容小觑。

西安、南京大学生人数超90万,长沙大学生超80万,哈尔滨、南昌、昆明、上海、合肥的大学生数超70万,济南、天津、兰州、石家庄的大学生人数超过60万。

这里我们把香港地区的数据纳入排序,20/21学年,香港本专科生人数(专上教育)达30.7万,排在青岛和大连之后,苏州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少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虽比不过省会城市,但他们正在疯狂建大学,快速补短板。

2021年,苏州大学生人数29.6万,宁波为18.4万人,佛山、深圳和东莞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5.3万、14.5万和13.9万。

以上统计的是各城市高等教育的在校总人数,如果进一步细分本专科和硕博研究生在校人数的话,情况又有何不同?

先看37个城市本专科生在校数量,2021年,本专科大学生破百万的城市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和重庆,大学生基本盘十分夯实,成都紧随其后,本专科生接近百万。

在成都之后,还有9个城市的本专科生数量超过北京,排在北京前面。

若看研究生数量的话,北京当仁不让,总数一骑绝尘。

2021年,北京的研究生人数高达41.3万人,其中,硕士生29.65万,博士生11.66万。

其次是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广州和成都,其研究生数量均超过10万。

02

我们再剔除8个未公布研究生数据的城市,看看29个城市硕博研究生数量占比情况如何。

从占比来看,情况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目前我国硕博士生占总在校生最多的城市,第一名仍是北京,硕博研究生占总人数的41%,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

其次是上海,上海2021年研究生数为19.1万,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5.8%。

此外,深圳的研究生数占比其实并不低,接近20%,排在第三。

这个比重,远高于在校研究生数量超10万的城市,如武汉(18.3万)、南京(17.8万)、西安(16.4万)、广州(14.6万)和成都(12万)这5个城市。

和巨大的本专科生数量相比,这5个城市的研究生占比明显较低:

南京(18.6%)

西安(16.8%)

武汉(14.2%)

成都(10.9%)

广州(9.3%)

为什么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在校研究生数量占比在这些城市中排名靠前?

从高等学校数量排名可以看出,北京的高校数量最多,科技实力最强,上海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深圳的大学数量是比较少的,在37个城市中排倒数第四。

虽然在高校数量上存在一头一尾的差距,但在科创方面的顶尖追求,促使三个城市将目光锁定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上面。

03

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有两点提法十分重要。

一个是持续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

另一个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上海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紧迫态势,要求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显著增强。

上海教育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因此,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人数都领先的北京和上海,率先将自己从堆大学堆大学生阶段,向上拔高到培养硕博高层次人才阶段;

而本身存在一定教育短板的深圳,由于土地有限,要想弯道超车,单纯建大学拼数量肯定比过传统省会城市。

深圳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香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

据教育部2019年公布名单显示,香港高等学校共有22所,11所院校获批准使用大学头衔。

其中,有8所公立大学和7所私立大学共1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可面向内地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

香港的大学面积都不大,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其他的港校面积只相当于内地一个超级中学的面积。

但这并不妨碍香港高校的名气和办学质量。

在全球大学QS排名中,5所香港地区的高校常年名列全球前100。

要知道,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内地147所双一流大学,进前100名的仅6所。

而靠近香港的深圳,要想利用高水平创新性大学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保驾的作用,就要分层分类特色发展,构建国际化、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

除了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之外,重点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特色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深圳校区;

还有一些充满国际视野的合作办学,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及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对于传统省会城市和一些缺大学的经济强市来说,他们目前仍以扩张本专科教育为主,很多城市即使大学生人数已超百万,但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

很显然,未来谁走到创新前列,谁就是中国的一线城市。

在这场人才和科创争夺战中,不同城市,已形成了不同的打法。

特别是集中了众多优秀大学的城市,如何让自己在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上同样发展领先,是事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