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学期间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是很多学生都会关注的。

关于奖学金,是按照成绩说话,成绩好坏为第一标准,所以没有什么不公平,想要拿奖学金,就努力提升成绩。

但是关于助学金,在很多大学都有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助学金评定有哪些争议问题?

  • 1、 到底谁才有资格拿助学金?

助学金也有几千元,对于学生来说,数目不少了。可能对于个别同学来说,不过是一套衣服的钱,但是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这笔钱能解决大问题。

十年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大家都想拿这笔钱,但是拿了钱以后呢,经常是一个宿舍一起出去吃吃喝喝,让没有拿到的觉得有失公平。

到底谁该拿这笔钱?最后还是导演员说了算。既然是人定的,就难免有失公允,因为会有一些客观因素掺杂其中。

  • 2、 条件差的没领到,给了不该给的人

“她(他)家条件这么好,她(他)还能拿助学金?”这种声音挺常见的,我们读书的时候,一个女生领到了助学金以后,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宿舍的同学吃饭,然后去买了几件衣服回来,让没有领到这笔钱的同学觉得非常不舒服。

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贫困,每天要靠外出打工赚生活费的同学,会觉得不公平。

  • 3、 领了助学金,也不舒服,成了众矢之的

其实领了助学金,也不见得会有多好过,一旦一个同学领了助学金,他(她)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使用手机等方面都要受到格外的关注。

因为人们会觉得:既然你穷到要靠助学金了,那生活就必须低人一等,不能有正常同学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4、 自尊心强大,不去申请助学金

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尊心强大,不想去申请助学金,因为助学金的申请流程很复杂,还要在村子开证明,家庭的详细情况要在同学前展示。

出于保护自己的隐私的初衷,有一些学生宁可自己啃馒头,也不会去领助学金。

所以,助学金给了不该给的人,其实在大学里非常常见,真正贫困的,自尊心强大,不想揭开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条件还可以的,想要拿到这笔钱,就会夸大家庭的贫困。

南京理工大学通过数据定“贫困”

近日一段文字,温暖了很多网友:“南京理工大学通过大数据筛选,把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次,每月饭费不超过420元的学生,定位贫困生,既不审核也不公示,把补助直接打到饭卡上。”

默默守护着贫困生的自尊心,通过这个数据,还能把那些“假贫困生”给筛选掉,让真正贫困的学生能够受益,得到学校的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艰难的阶段安心读书、安心学习。

为这样的学校点赞,为学校的这种暖心行为点赞。

希望这种暖心行为别被有心之人利用

当这件事不被人知道的时候,那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就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当这件事被大家广泛知道以后,希望不会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

比如说每个月都去食堂打卡,没每饭费控制在420元以内,但是之后再去校外吃饭。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很难坚持大多数时间都去吃食堂,不点外卖或者是不出去聚餐,但是如果一部分知道了这个规则之后,会不会利用大数据来制造“贫困”的假象,那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大数据下,人们都是“裸奔”的,如果学校一旦发现数据作假,会给予严格的惩罚,就能有效禁止这部分有心之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综合来看,通过大数据默默给真正的贫困生们的饭卡上打钱,是真的可以解决贫困生的所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大学的时候,专业里有个女生,家庭条件非常贫困,父亲瘫痪,母亲精神有问题,全家没有固定收入,她在大学四年,吃饭永远是食堂,当别人都吐槽食堂的饭难吃的时候,她永远是微笑着说:“我觉得挺好吃的,还有很多没尝试过呢。”

通过在食堂用餐和外出就餐的大数据,以及食堂用餐的开销,来判定学生贫困与否,真的非常准确,往贫困生的卡上打钱,是真的可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让他们不用再为几块钱纠结。

为这样的学校,和学校的这种操作点赞,真的为那些自卑敏感的贫困生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