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改造十年发生了什么?女婿喜获诺奖,儿子因交不起学费自杀

2015年9月19日晨,吕家硷村布政界茔地举行了一场骨灰安葬仪式,安葬了四人的骨灰,送他们魂归故里。在这四人中,其中一人是抗日名将杜聿明,而另一人则是一个穷困的出租车司机。

这两个天差地别的身份,很难令人联想到一起,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们二人竟然是父子。这名出租车司机名为杜致严,是杜聿明的二儿子。

时间退回到1981年5月25日,杜聿明死后18天,隆重举行了一场追悼会。在这场追悼会召开期间,杜致严的身影没有出现。

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怀揣着悲伤和愤怒,心里泣血,忍痛送走丈夫。杜聿明共有六个子女,除了长女杜致礼以外,包括杜致严的其他子女甚至于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杜聿明魂归故里

杜聿明出生于1904年,他的父亲是一个举人,带兵打仗一事在杜家并无任何家世渊源,而杜聿明的父亲更是笃信“好男不当兵”这一真理,对于将军这个身份,只有“一介武夫”这种带着鄙视的评价。

虽说如此,但杜聿明仍然坚定地走入黄埔军校。因为赶路,杜聿明错过了军校的第一次招生,只能拜托父亲好友于右任帮忙。

在于右任的帮助下杜聿明得到了补考的机会,顺利入学。1924年6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之一。

图|黄埔军校杜聿明

与他后来展现的将领才能不同,军校时期的杜聿明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不久后‬,杜聿明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军校教导1团,成为一名军需上士,起步并不高。倒霉的是,从军期间,杜聿明还生了疥疮,只能回家治病,病好回来后,1团也没有了他的位置。

霉运似乎就此与他相伴,从教导1团离开,杜聿明被派遣到了国民2军。在这里,带着“黄埔军校毕业生”这一金闪闪标志的杜聿明,遭到了军中其他人的排挤,迫不得已,杜聿明只能离开军队,回到老家。

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当将军的梦想,回家后,杜聿明受到了当地一名土豪的聘请,成为其部队一员。然而这只部队很快就被阎锡山的晋军解散,他也被投入了监狱。

杜聿明千辛万苦逃出监狱,思来想去也只能奔赴北伐军的阵地——武汉。

在那里他的老教官张治中给了他一个机会,杜聿明成为张治中麾下的连长,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四·一二”之后,武汉方面就展开了措施,杜聿明被关了禁闭。

三番五次的磨难没有磨掉这个年轻人的意志,他再次从武汉出逃。

直到1928年蒋介石复职,杜聿明再次找到张治中求取机会,成为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4队队长。1930年,张治中再次调任,杜聿明跟随其调到教导第2师,不久后升任为第6团团长。

1933年2月,杜聿明率领25师参加抗击日军的长城战役,在他的指挥下,25师不仅保全了阵地,还歼灭了日军2000余人。

这一场仗打响了杜聿明的名头,“杜聿明能打仗”这一言论也被众多将士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青年杜聿明

1935年4月,杜聿明被授予少将军衔。

杜聿明不仅作战天赋了得,操练军队的才能更是独树一帜。

1936年,杜聿明被徐庭瑶选中,成为陆军交辎学校的学员队队长。不久,蒋介石组建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被任命为第一任团长。

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200师,杜聿明担任师长。他敏锐察觉到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性,竭尽全力研究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指挥,在操练军队方面更是讲究操练即作战,“操场就是战场”,带出了一批精锐的部队。

杜聿明带着他操练出来的机械化部队于1939年末邂逅了日本“钢军”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当时,扼守昆仑关的第21旅团,在关口两侧筑有坚固的堡垒工事,易守难攻。杜聿明别无选择,唯有仰攻昆仑关,打通南下之路,才能夺回失陷的南宁。

在这场战役中,杜聿明的部队攻占了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关日军的退路。士气大振的机械化部队轻易地冲破日军漫山遍野设置的铁丝网,占领了大部分山头阵地。最后杜聿明成功攻克昆仑关,歼灭日军5000余人。

巨大的战果,使得那个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日本“钢军”,陷入绝境,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也死于乱战之中。

1942年1月,为支援英军抗击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蒋介石以第5军为主力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杜聿明被任命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则分别是卫立煌与罗卓英。第5军入缅后就取得了令美国等同盟国钦服的战绩,杜聿明还制定了“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攻击”的战术,创造了著名的斯瓦逐次阻击战的胜利。

3月30日晚,杜聿明命令邱清泉的新22师在缅甸的斯瓦河南北两岸构筑数个梯形阵地,两侧设伏,阵地正面埋设地雷。邱清泉依计而行,虚虚实实,使日军捉摸不透。

杜聿明采取逐次抵抗的战术与日军五个联队激战。日寇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人员与装备巨大消耗的代价。最终,杜聿明以新22师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近5万人的兵力半月之久,毙伤日军4500人,而己方仅伤亡1500人。

但后来因中国远征军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与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未采纳杜聿明的建议,致使第5军被迫撤退;而杜聿明又未能机断专行,只是机械执行蒋介石规定的撤退路线,取道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回国,结果损失惨重。

图|电视剧《大决战》杜聿明

在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坚定不移支持蒋介石的命令。

1945年,率领军队攻占东北地区,先后占领了兴城、葫芦岛、锦州、山海关等地。1945年末,在蒋介石被迫谈判期间,执行命令继续攻占,占领了东北地区北票、朝阳、黑水等城,还于停战令下达之前抢占了平泉等重要军事城市。

杜聿明劳心劳力,积累了一身伤病,在战争间隙期间做手术割去了自己一个肾脏。即便如此,他感怀于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仍在战场上坚持奋战不肯退缩。

1948年,杜聿明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言和平复又反悔,向杜聿明下达了轰炸命令。杜聿明虽然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但是其军队在战场上节节溃败,最终他被俘虏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

图|杜聿明被俘处纪念碑

一朝被俘,十年改造作为蒋介石手下的一员猛将,杜聿明跟随蒋介石几十年,是一个坚定的蒋介石支持者。

解放战争后期,身患重病的杜聿明仍旧指挥部队进行兵团大决战,使出全身解数,一直打到自己的队伍溃不成军。面临失败时,杜聿明掏出手枪准备自杀,但是被副官阻止。抱着必死的决心,杜聿明捡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脑袋。

自杀未果,45岁的杜聿明于1949年1月10日被俘。

被俘后,杜聿明不仅没有被处决,甚至过上了“难以想象”的生活。

身患重病的他,被人民政府送入设备最好的医院救治,常年作战劳累积累的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渐渐得到治愈。新中国成立时,物资匮乏,将领只能吃窝头、啃咸菜,但是杜聿明却可以喝到牛奶、吃到鸡蛋。

在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杜聿明的身体被医务人员细心调养,身心都得到了良好的抚慰。这样的优待让杜聿明有些动摇,但是还不能令他思想从一个坚定的老蒋支持者转变过来。

作为战犯,改造期间,杜聿明在管理人员的安排下劳动、读书,他学习了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先进思想的引导下,杜聿明渐渐有了转变。他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持久战》等书籍,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被俘的杜聿明

改造期间的所见所闻使得杜聿明明白,新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人民的未来是幸福的。

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他,抛弃了自己昔日的国民党将领身份,重新做人,献身于新中国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十年改造期间,杜聿明主动写信给曾经的同僚马师恭,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学习体会去感化对方。

在接到杜聿明的信件后,马师恭被打动,于渡江战役前夕脱离88军指挥位置,使得军中大乱,帮助聂凤智成功突破防线,成为百万雄师中的“渡江第一船”。

1959年12月4日,被俘之后的杜聿明得到特赦,十年改造结束。他也将这一天列为自己新的生日,从此一直奔波在祖国统一的第一战线上。

1961年,杜聿明被任命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对于曾经的战犯来说,这种机会十分难得,杜聿明感激不已。在岗位上,他积极撰写各种文史资料,将他自身所经历的战争事实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写作了《淮海战役始末》、《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等众多珍贵文献。

图|晚年杜聿明

晚年的杜聿明十分关心祖国统一,曾发表《纪念二·二八起义》、《寄语台友》等文章,敦勉在台师友共同为统一大业奋斗。

妻子分居,儿子自杀杜聿明被俘之后,蒋介石节节溃败,仓皇逃向台湾。其夫人曹秀清正闲居上海,收到消息后急忙赶往南京,求见蒋介石,当时相关人员直接告诉她,杜聿明已经被处决了。

悲愤之下,曹秀清收到蒋介石手谕,要求她带着子女和杜聿明的母亲去台湾。手谕里言明,将会承担他们一家的学费和生活费,保证她们的生活。

曹秀清知道自己是被当做了人质,但是丈夫生死不明,她还有六个孩子要养,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也无力抗衡蒋介石的命令。

可真的抵达台湾后,蒋介石的所有承诺全都没有兑现。曹秀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七口之家甚至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曹秀清去找蒋介石,无果;去找宋美龄,无果;她找遍了杜聿明的战友、朋友,寻求不到一点儿帮助。在台的生活,曹秀清只能依靠着打工得来的微薄薪水养活全家老小。

1953年,杜聿明优秀的长子杜致仁奔赴美国,在哈佛大学读书。家境的贫困使得杜致任的求学路坎坷不已,由于家里没有办法提供给他读书的费用,杜致仁只能贷款交付学费。三年的学习生活,杜致仁欠下台湾银行七千余元,由于迟迟还不上,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台湾银行中断信贷,杜致仁被迫辍学。

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杜致仁写信向家里求救,只需要三千块钱,他就可以完成学业,拿到文凭。

曹秀清接到求救信之后,连夜给蒋介石写贷款申请,哭求3000元的借款。

苦苦等了半个月,曹秀清才拿到一份无情的同意书。但是3000元的借款她只能拿到1000元,甚至于这1000元还要分成两年支付。

在美国的杜致仁拿到母亲寄来的500元支票,绝望焦躁,既痛恨于蒋介石的无情,又自责自己的无能。

当晚,22岁的杜致仁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杜聿明和曹秀清

经济上的穷困逼死了杜聿明的大儿子,复杂的家世背景也使得杜聿明其他子女备受折磨。

大女儿杜致礼虽然早早留美读书嫁人,但是因为父亲的身份,她很难能够回台见见母亲和弟弟妹妹。

在1952年,杜致礼难得回台探亲,甚至于遭到蒋介石的扣留。

双胞胎儿子杜志勇和杜致严,一直受到各种限制和责难。

二人终生不能出台,甚至于生活和工作也处处遭到限制。杜致勇努力求学,成为了一名土木工程专家,但是却一辈子都没能够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做任何工作都要遭受“安全考虑”,就连出租房子,他的房客还要被警方半夜盘查,最后一名土木专家只能去球馆打工,做给保龄球钻指孔的行当。

杜致严中途辍学,只能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二人穷困潦倒,生活都难以维持。

其他两个女儿即便是嫁人生子,他们的后代也受到了影响,直到杜聿明被定上烈士称号,才得以松口气。

在台湾的日子诸多不易,杜聿明的母亲也在愁苦之中去世。曹秀清千难万难,却仍旧没有放弃丈夫杜聿明,她千方百计打听丈夫的消息。

诺贝尔物理学奖送来的团圆转机出现在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了这一年的获奖名单,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人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而杨振宁也是杜聿明长女杜致礼的丈夫。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缘分起于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毕业之后,选择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中当数学老师,这段教学经历仅仅只有一年,但是却让杨振宁和杜致礼相识。

1949年,二人在普林斯顿唯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重逢、迅速堕入情网。

图|杨振宁和杜致礼

1950年,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婚。

父亲被俘后,杜致礼一直关注父亲的消息,终于,她得知了父亲杜聿明仍然活在世上没有被处决,目前正被关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这一消息让杜致礼夫妇十分高兴,但是如何传递消息给在台的曹秀清却是一个难事。

为了不引起注意,杜致礼写信回台,在信中,她将父亲含蓄地称为“老朋友”,告诉母亲,“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

收到消息后,曹秀清非常激动,她立即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前往美国的请求,口头上说是看望女儿,实际上是想要前去寻找丈夫。

但是台湾当局却对曹秀清一家下了“禁出令”,曹秀清和杜聿明在台子女都不能离开台湾。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奖的‬消息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注意。

在曹秀清还不知道消息的时候,宋美龄突然派车来邀请她见面。曹秀清胆战心惊,在士林官邸里才得知原因。为了让杨振宁来到台湾,宋美龄软硬兼施,希望曹秀清当说客。

曹秀清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了半年的探亲假期,她可以前往美国,但是却不被允许任何子女随同前往,一路上台湾当局派了两个人陪同,名以上是保护她的安全,实则是监视。

1959年初,曹秀清终于来到了美国,在台湾遭受到的折磨和屈辱使她对台湾没有一丝好感。杜致礼夫妇为曹秀清申办了居住证,从此,她再也没有回过台湾。

1959年杜聿明特赦,重新获得自由。杜聿明和曹秀清二人也恢复了联系。

此时横亘在夫妻二人之间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留京还是赴美。

杜聿明在特赦期间的所见所闻,让他对自己的前半生产生了反思,也产生了亲眼见到祖国崛起、参与建设中国发展这一想法。获释后,杜聿明立即为妻子写了一封信,他把自己这十年的改造生活和获释后的优良待遇一并告诉妻子,他希望妻子能够与他共同留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杜聿明故居

曹秀清接到丈夫的书信,半信半疑。在台的经历使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台湾当局的冷漠态度更是让她痛恨政治。

而且,杜聿明的败将身份也是一个大问题。曹秀清暂时不能理解杜聿明的坚持,只能再三权衡。

获释后的杜聿明一人独居了4年,在这4年间,他未曾停止劝说妻子。

终于,在1963年10月,曹秀清鼓足勇气,从美国回到北京,来到丈夫身边。自杜聿明被俘后,夫妻二人已经分别15年,这15年间丈夫生死未卜、生活穷困潦倒、儿子自杀离世的悲痛压在曹秀清身上。

61岁的曹秀清经历沧桑,感慨万千。杜聿明看着久别重逢的妻子,不禁潸然泪下。自此相逢,二人再不分别。

生命终止、遗憾永存1981年,杜聿明的生命走向了尽头,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自己在台子女,希望能够见他们一面。

得知父亲重病的消息,杜致礼立即出发,同时托付自己在香港的朋友给台湾送消息,希望弟弟妹妹能够前来看望父亲。

1981年5月6日,长女杜致礼从美国赶到北京。

病重的杜聿明看见杜致礼时,他已经没有办法说话了,杜聿明颤颤巍巍露出笑脸,他死前只见到了这一个孩子。

5月7日,杜聿明在弥留之际,曹秀清和杜致礼小心翼翼地陪着他。老人家的目光停在门口,所有人都知道他在等什么,但是在台湾的那些孩子们一个都没有到。

杜致礼一方面给在京的政协领导提出申请,希望弟弟妹妹能够参加父亲的葬礼,得到了同意;另一方面给台湾当局发电报交涉,请求弟弟妹妹离台。

曹秀清甚至央求好友吕德润在香港《大公报》上刊登新闻。

即便如此,台湾当局也一直没有回信。心灰意冷之下,曹秀清对台湾政府的这一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一代名将杜聿明死后18天,他的追悼会隆重召开。

追悼会的隆重程度,是曹秀清所没有想到的。女儿杜致礼看着追悼词里“爱国人士杜聿明”这几个字激动到手指颤抖。

追悼会上,杜致礼强忍眼泪念完了父亲的遗嘱,将杜聿明的内疚、遗憾和对祖国统一的希冀尽数道来。

杜聿明的一生就此结束,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他或许还在想,我的孩子们什么时候会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