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各国货币在全球贸易的国际支付比例出炉。

今年1月,美元的国际支付比例达到40.12%,而两年前美元的占比为38.26%,所以2年内美元比例提升了4.8%。

美元仍然是国际支付占比最高的货币,随后是欧元、英镑、日元,国际支付比例分别达到:37.88%、6.57%、3.15%,而人民币排名全球第五,支付比例为1.91%,和2年前(2.42%)相比下跌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人民币去年一度反超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然而此后又开始下降,如今在国际支付比例中排名第五。

即使和2022年12月相比,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仍然是下降的。去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达到2.15%,今年1月跌至2%以下。

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人民币都出现了下降,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目共睹,为什么支付比例还是下降了,究竟发生了什么?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第一,今年1月份是我国的春节假期,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劳累一年休息调整的最佳时间,大部分的工厂、企业都会停工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1月份企业生产、人员到位比例都不高,经济数据几乎是全年垫底水平,外贸进出口数据也是较低的一个月份,进出口减少,人民币的支付比例下降也是正常的。

第二,1月份也受到疫情的第一波冲击影响,去年12月我国疫情防控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步放开,不再隔离和封锁,随后出现了疫情的第一波感染,大部分人感染后都在家休息。

很多企业、工厂的员工出现感染后,只能请假回家治疗和休息,所以12月份的疫情冲击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月份仍然有人陆续感染,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都造成影响,所以对人民币的支付比例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SWIFT系统中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被低估。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而且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贸易顺差也位居世界第一,但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只有1.91%,这显然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不匹配。

SWIFT系统是全球银行间的报文传输机构,是一个国际组织,并不对银行账户进行划拨,资金的清算和支付由其他系统来完成,比如,美国使用CHIPS来实现美元的支付结算,而我国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来实现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人民币跨境系统(CIPS)的客户规模与SWIFT还有很大差距,但是CIPS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就当前国际形势来看,只要给足时间,CIPS未来也可以形成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要绕过SWIFT进行贸易结算,除了CIPS这样的替代系统,还可以通过双边货币互换等方式来实现。

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使用人民币的场景不断增加,包括和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出口商使用过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表示将允许对我国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3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达成首笔人民币贷款协议,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