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材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当下是什么样的环境,教材中就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们小时候的教材,有爸爸妈妈的情况下,通常都是一个孩子,因为那个时候还在提倡“一家只生一个,优生优育”。

现在我们组建家庭了,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了,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家庭变成了三个孩子,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片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变仨,打太极的老人消失了

有细心的家长发现,三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封面做了细微的调整,旧版本是爸爸妈妈带着女儿在放风筝,背景是公园,有遛狗的人,有看报的老人,还有三个打太极的老人。

而新版的封面发生了变化,爸爸小心呵护着怀孕的妈妈,姐姐在招收,推车里一个小宝宝在看着姐姐。

一个变仨,一片祥和。

背景依然是公园,还是有个遛狗的人,和看报的老人,但是打太极的三个老人消失了。

网友戏称:打不了太极喽,要延迟退休了,老人还在工作呢!

不过这个细节确实很能说明问题,除了家庭中一个孩子变成了三个孩子以外,老人确实没有闲心打太极了,要么帮助子女看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要么还在岗位上工作,毕竟如果真的延退,就得60以后退休了,退休以后还得看娃,哪里还有时间打太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三个孩子,老人没得闲了

大多数普通双职工家庭,都是父母带孩子,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我们可以来算一算,等到完全不需要父母了,父母已经多少岁了。

按照55岁有了第一个孙子、孙女来算,这在城市里,这样的父母已经算是年轻的了,我们小区有很多带娃的老人都是60出头了。

一个孩子要带到幼儿园毕业,老人才稍微喘口气,在有校车接送的情况下,不需要老人帮忙,另外孩子上学、放学时间可能可以和父母对接,这个时候就老人就可以放手了。

按照一个孩子,要照顾6年来算,如果是三个孩子,在有年份交叉的前提下,有同时带仨的前提下,最少也需要10年,这是非常保守的说法,实际上三年、四年生一胎更为常见,那么就要延长三年或者是六年,那就是13年或者是16年。

从55的基数上往上加,那就是68岁或者是71岁,而且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

所以在倡导三胎的前提下,即便老人没有延退,老人也没有什么时间打太极了,他们打太极,谁来照顾孩子呢?

观念变了,想要孩子的少了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推行起来不容易。

二胎开放以后,没有怎么见成效,所以开放了三胎。

如果退回去20年、甚至是10年,大概愿意生孩子的人还是有不少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人们的观念变化,养育孩子的方式和目的也变了,我们在乎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在乎孩子的成长方式,在乎孩子的感受和心理发展,在这些因素下,很多理智的父母,都不敢生二胎,更别说生三胎了。

一方面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成长,另一方是考虑到个人的精力,和家庭经济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人们养孩子,生下来就养起来了,老人的话说是:养一个也是养,养两个也是养。

现在养一个就是花一个的钱,这已经是家庭的最大的支出了,养两个就得花两个的钱,在各方面不能有偏向。尤其是在教育资源方面,不想凑合,想要给孩子好一点的教育环境。

不过农村还是有为了生儿子,愿意拼三胎,因为在农村,观念会滞后很多,传统观念的存在,就是人们愿意生育的基础

为了香火“拼儿子”,为了以后老有所依,多要几个孩子,这些传统观念,对于提升生育率都是有帮助的。

结语:

精养孩子,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提供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养育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步入老年之后不指望孩子养老……

为什么城里人催不动?因为城里人的这些观念,想通了,想透了,也就催不动了。

不过政策放开了,有需求的人,愿意生孩子的人,自然会生。

设计到个人和家庭,还是要理性生育,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真正的疲累才开始,只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如果想要二胎、甚至三胎,熬过这几年,养大了,就会欣慰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