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我今年 27 岁,孩提时代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记事起,生活中基本上没有我妈的影子,零零星星能记起她的事情,都是不好的,以至于她和我爸离婚,我和妹妹都是拍着双手赞成的。

我家在一个偏远农村。父亲母亲是别人介绍在一起的,那个时候的农村结婚都很早, 19 岁的父亲和 17 岁的母亲就这样结婚了。(父亲是家中长子,一弟一妹;母亲在家排行第三,有两个兄长和一个弟弟。)

我和妹妹是父母的第三胎,前面两个都夭折了。在那个不兴产检和 B 超的 90 年代的农村,恰巧那天爸爸、爷爷和奶奶都不在家里,妈妈提前发作,在家生下了我和妹妹,我们成为十里八乡少有的双胞胎。

我和妹妹生下来只有三斤多一点,从小没有吃过母乳,也没有奶粉牛奶,吃的是四块八一瓶的炼乳,每个人一天一瓶,连吃了我爷爷三年。姑姑未出嫁之前也带了我们姐妹俩两三年。

在那个还需要交皇粮的年代,农村结婚后都是要分家、分地、分灶台煮饭的。父亲需要外出务工,挑起养家的担子。农忙时期,爷爷要帮忙耕种属于父亲母亲这个小家的农活,所有收成都归父亲母亲的小家。

记忆中母亲特别不愿意干活,和爷爷奶奶常有争执,有时会把爷爷奶奶骂一天,嫌我们家穷。她有一句名言“横看壁林仰看天”直到现在还盘旋在我脑海里,因为 90 年代至 2000 年以前那里的农村大多是土墙房子,她就这么来形容我们村的穷。

从记事起爷爷奶奶就有小卖部,我们家在方圆 4 个村里是最早有打米磨面大设备的。爷爷勤劳,奶奶慈祥,其实我们家里当时的小日子是过得不错的,不至于像我母亲口里嫌弃的那样。

然而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

那时上学是自己走着去学校,中午放学走路回家,吃完午饭再走回学校,有很多次我走回家不是没有做饭,就是还没有做好,做好了也是太烫基本没法吃,午休时间本来就没有那么充裕,所以很多时候只好空着肚子往学校走。爷爷奶奶看不下去,就从小卖部一人拿个饼给我和妹妹,我们边吃边往学校走。

02

现在纵观我母亲这半生,都是一个会享受且非常自私的女人。

在我们姐妹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人烧柴火,另一个站在小板凳上做饭,当然是她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什么。

在物质比较稀缺的年代,夏季的玉米是我们最期待的美味,在母亲同意的情况下我们会去玉米地掰玉米煮来吃,我的右手除了拇指,其他四个手指头都被玉米叶子划得渗出了血,到现在还留下长长的印子。

姐妹俩生火煮出来的玉米被她吃了,爷爷奶奶心疼也不能多说什么,只有晚上煮了叫我们姐妹俩过去吃。

记忆中她为我们洗过两次衣服,第一次我差点淹死了。母亲带我们去一个坑里洗衣服,我和妹妹在另一个坑里玩水,我不幸被妹妹挤到大水坑里,妹妹不敢喊人,导致我差点卒于上幼儿园前(那时的幼儿园一般只读一年)。好在恰逢爷爷奶奶牵牛走过,把我捞了起来。

第二次是借口“洗衣服”,实则抛夫弃子追求她的真爱去了。

那天放学回家,我看见母亲回来了,就很兴奋和期待地问她第二天去干嘛,她说哪也不去,要给我们洗衣服,让我和妹妹早点睡。结果第二天,她把我和妹妹睡觉盖的新棉絮换成了旧的,把家里的电视机(我们家是村里第二个买黑白电视机的)、电吹风、新棉被等,都装好准备带走。

爷爷奶奶发现了,拉住她不让走,她不听,爷爷奶奶只能惊动了邻居和长辈,让帮忙一起劝她,但反反复复都没有劝住,母亲背上这些东西和等她的那个男人汇合了(这发生在正式离婚前)。就这样我和妹妹成了别人口中没妈的孩子。

越是没有的越在乎,敏感、没有安全感的性格从那时就开始萌芽了,也听不得别人嘲笑我们是没妈的孩子,别人嘲笑,我和妹妹都是直接动手打回去。

从那以后,我十年不敢听《世上只有妈妈好》,偶尔听到就泪流不止。

03

父亲母亲在正式离婚之前,我妈还闹过两次比较大的离婚(那时农村离婚就是把村干部叫到一起做个见证),一次一次地问我们是跟爸爸还是跟她,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答应了跟她,但没有离成。

正式离婚是在我们小学二年级上完的暑假,那个时候我还不到 8 岁吧。那天是去的镇上,当天有婆家娘家两边的村干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后面跟母亲在一起的那个男人。离婚时本来说好我跟着父亲、妹妹跟着母亲,但鉴于我俩是双胞胎,虽说经常掐架却又彼此离不开,最后就协调为一家养一年。

之前一直生活在爸爸家,所以接下来的这一年我俩是要跟着母亲去生活的。爷爷奶奶纵有千般不舍,也只得让我们过去。临走时爷爷给我俩买了很多梨子,我和妹妹就身上还穿着父母离婚时穿的那套衣服,一脸懵逼的跟着母亲去了她和那个男人的家。

去了才知道,我母亲是真的眼瞎,那个男人的家,是真穷,穷到哪种地步呢?就是烧柴火得有个铁的抛灰的火钳,那个男人家里都没有,只能用黄金棍儿代替。

我们去的时候只穿了身上的衣服,连套换洗的都没有,第二天把身上的衣服洗了,就没有衣服穿了,以至于父亲第三天一早天未亮就出发来接我们姐妹俩,两个 8 岁的女孩在床上窝着,最后穿了还没干的衣服离开。

在我记忆里,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穿过了很多稻田和菜地,才终于回到熟悉的爷爷家。

暑假结束,爷爷就给我们转到隔壁乡一个有校门的学校,这离家更远了,早上需要起得更早,要自己煮碗面条吃了再走路去上学,中午吃饭来回路程要一个小时,还不算吃饭的时间。

四年级上完由于五年级没有老师,又得换学校,爷爷就把我们换到隔壁县的镇上学校就读,要住校且自己带米蒸饭。

等到上初一,第一因为该县不是贫困县,学费太贵;第二考虑到户籍不在那边,初升高不好考学,于是又张罗转回了户籍所在地的镇上读初二。

因为不停转校要适应新环境、新同学,且两边属于不同市区,教材和考试都有些不一样,所以我和妹妹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很难拔尖。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离婚后,父亲还那么年轻,不再找是不现实的,且在农村也是会被人笑话的,所以爷爷奶奶托人给父亲说了很多次媒,媒人和对象来我们家,红包钱也没少花。

说的大多是离异的,也有丧偶的。那些女人不是自己带一个孩子,就是打算过来了再生一个,所以都介意我们家是两个娃,嫌负担大。

说说我爸的女朋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吧!

A 阿姨,离异,有一个儿子比我们大,条件比我们家好吧,反正我们姐妹俩 10 岁生日是在 A 家里过的,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吃生日蛋糕。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成,可能是 A 家还有个儿子,以后压力比较大吧。

B 阿姨,离异,有个女儿跟着前夫,我上五年级时来的我家,是我爸在云南工作时认识的,比我爸小七八岁。她和我们姐妹俩相处挺好,还帮我们写作业,我们留长发了,会帮我们扎漂亮的头发。我们家修房子时活比较多,帮忙干活什么的她都没问题,挺能吃苦。

后来我们都叫她妈妈了,但爷爷奶奶却不同意了,大致是因为我们家给了她钱她就寄回娘家。她家我爸去过,不知是云南哪个偏远地区,奥运会之前连电都没有通。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真离婚。

C 阿姨,有个女儿比我们高一届,当时初一完了转校,爷爷都在帮她一起看,结果还是没有成。

以上是我爸再婚之前处的几个女朋友,我不记得里面还有哪些有喊妈妈且相处愉快的,哪些是不情愿喊的,哪些是我们姐妹觉得可以大人却觉得没戏的,只是从此心里就暗暗下决心不管哪个都不喊了。

05

到后妈出场了。她是重庆人,在昆明工作,她弟弟是我叔叔生意上来往的伙伴。她和我爸的婚礼是在昆明办的,那时我和妹妹正上初三(住校),就没去参加。

她在我爸之前也有一段婚姻,因为不能生孩子,离异多年。别人介绍时,我爸觉得不能生刚好,有我们姐妹两个也不想再要了。但后来不知怎么她又怀孕了,因为是第一次做母亲,之前没有孩子,也不能说不要。

在这里说两个小插曲。

在学校里妹妹做了一个梦,梦到好多蛇,同学们都说你们家谁要生儿子(很多人都知道梦到蛇是家里要生儿子)。我们家亲戚很少,自从嫁了姑姑以后十多年没有喜事,后来才知道是这个从没见过的后妈怀孕了。

快放寒假时,在外打工的都要提前回家等过年,那天放学回家路上,妹妹说梦到一个女人穿着红衣服坐在我们家门口,而且买了特别丑、我们不喜欢的衣服回来。

事实是等我们放学走到崖口,就能看见对面山脚下的房子,门口是女人穿的暗红色衣服(不过后来证实是罩衣,下厨穿的)。爸爸是给我们买了衣服,这也是长这么大第二次给我们买衣服。可能真的不懂欣赏吧,高腰的牛仔裤,高腰的外套,反正就是不好看(以前衣服都是叔叔、姑姑给我们买的,爸爸挣学费,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和生活费)。

我们回到家,东西照收、零食照吃,喊人是不可能的。但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来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我俩做思想工作,说我俩要一直这样,我爸就没什么想头了,反正他现在又成家了,孩子也快出生了,我们不喊以后就不回来了,我俩就真的变成孤儿没人要了。

于是,在爷爷奶奶的恐吓下,我们在害怕中妥协了,也就以“妈妈”称呼她了。

她烧得一手好菜,会勾鞋子、打毛衣,对爷爷奶奶挺好,对我们俩也可以。她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工作完打打麻将。

在弟弟半岁时,爸爸在一次意外中右手无名指被压断了,在医院手术,也是她没日没夜地照顾,连弟弟都丢给了姑姑帮忙带。

后来我得蜂窝组织炎,要喝中药,都是她帮我熬好倒好了再让我喝。

做年夜饭,只要她在家永远不用我们进厨房,丰盛且美味。以至于工作后,有一两次过年她带弟弟回了外婆家,我都不乐意回家了,因为没有人张罗做饭就得自己来,我和妹妹都不擅厨艺。

后妈对我们是比亲妈对我们好。亲妈从我们 8 岁到18岁,真的是一百块钱都没有花到她的。现在后妈嫁到我们家已经 12 年了,我从心底里祝愿她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06

至于从小没有感受过母爱,也没有在父亲身边长大,不知道什么是爱,这些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读中专时,我早恋过、叛逆过、迷茫过,离家出走过半年,但我一直自诩三观比五官端正。村里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叛逆期成为了少年犯。我很庆幸自己黄赌毒都没有沾,这既得益于自己看了很多拐卖、贩 毒这一类的电视剧,也感谢爷爷奶奶的严厉教导。

我是一个独立又依赖的矛盾综合体,独立到小时候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时,我自己会权衡轻重,思考了爷爷、叔叔、姑姑的经济状况和外公舅舅家的实际情况后,选择了爸爸;中考过后选了省钱的中专院校,中专未毕业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就开始工作,工作后自己花钱上专科、上管理班;每一段感情都自己做主。

依赖的表现是,在一个城市快 10 年了依然是个路痴,有人跟我一起我就从不记路也不想动脑子思考,出去旅行全靠朋友们做好所有攻略。

我的感情相比妹妹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到现在为止结束了 4 段感情,除了初恋 A 是正常家庭长大的(太年轻,分分合合 2 年时间),剩下三个都是单亲家庭的, B、C 都没有超过 3 个月。

B 我觉得他没有那么在乎我,因为自己要出差不想耗着就主动说分了。C 会为我系鞋带,陪我坐公交、坐地铁,但他妈妈不是很喜欢我,而是喜欢另外一个女生,他说分了,期间还藕断丝连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他在这个时期同时耍了 3 个女朋友,妹妹鄙视说我是车轱辘变备胎、备胎变千斤顶。

D 是我耗的时间最长的。缺爱的人要么不断地索取,要么不断地付出去证明爱。我是后者, D 是前者。D 前些年事业上遭受重创跌入谷底,多年后我们重聚,然后在一起,断断续续地到现在已经 5 年了。

他是长我很多岁的离异大叔,阅历丰富,儒雅浪漫,对我而言他亦师亦友、如兄如父。在一起早起永远都有做好早餐,晚上睡醒对他说渴了,他能去烧壶开水凉了再端给我,像他这样对我的估计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他总觉得大我太多不敢承担责任,他说他有过失败的婚姻,一个孩子都没有教育好,他给不了我婚姻和孩子。当时我觉得自己可以不在乎所有人的眼光和他在一起,他也知道我不是图他钱,甚至可以不在乎婚姻那张纸,我可以和他就这样走到 99 岁。我为他拒绝了家里 5 年的相亲,但他连进一步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最后还是分开了。

和他在一起,我不想他麻烦,总是无底线地退让,很多时候以为自己也是单亲家庭过来的,会理解他的孩子,会感同身受,但其实就是自己圣母心泛滥。

或许很多人羡慕我小小年纪就能如此独立和懂事,其实我想说,如果能被捧在手心里做公主,谁又愿意如此拼命呢?

这就是我,单亲留守儿童成长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