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神经内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铅衣为铠甲,以介入室为战场,以导管为武器,招之即来,来之即战,争分夺秒,勇与病魔斗争,敢与死神亮剑。不管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急诊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凭着一颗医者的赤子之心,守护着百姓健康,为病人除疾祛病。张磊就是这样的一名医生。
张磊是市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介入专业组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2009年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已从事神经介入工作13年,擅长颅内外急慢性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众所周知,人体脑部神经系统和血管分布十分复杂,在脆弱弯曲的脑血管里面做手术,难度和风险之大不言而喻,就像在刀尖上行走,如履薄冰,对医生的手术技能要求极高,每一步操作,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而急性脑梗死是危险性很高的一种疾病,很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使患者本人痛苦万分。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的病死率高达53%至78%。目前,急性脑梗死取栓术(神经介入取栓术)是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项高、精、细的介入微创手术,目的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手术越早,对患者的预后越好。
2月初的一个深夜,一位78岁的高龄患者突然发生意识模糊,口齿不清,并伴有右侧肢体完全丧失活动能力,陪同而来的家属既慌乱不安,又紧张无奈。病情就是生命,张磊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一双双渴望求助的眼神看向了他。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张磊初步诊断患者发生了“急性脑梗死”,他一边仔细检查患者情况,一边安排紧急手术,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办理了入院,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这对患者手术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该患者需要行颈内动脉狭窄合并大脑中动脉血栓取栓手术,老人病变的血管狭窄、迂曲,这种精密的手术,动作稍大就会穿破血管,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此时对病人来说,每一秒都非常珍贵,都是救命的时间。危急时刻显担当,更显功力,张磊的心,沉静似水;手,稳如磐石,以严谨、精细的操作技术将血栓去除。血栓去除后,大脑中动脉恢复血流,手术成功。手术后,张磊时刻关心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偏瘫的症状逐渐恢复,言语功能逐步改善,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患者的子女感激地对张磊说:“张主任,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让我们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这仅仅是众多通过介入取栓治疗获益病人中的一例,通过介入技术,张磊挽救了许许多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张磊告诉记者,对于大血管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神经介入技术动脉取栓,动脉抽吸,大大提高了血管的再通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技术上非常成熟,成为临床的首选治疗方式。
只有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谨慎拿捏手中的分寸,才能在一次次手术中成功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脑卒中如果抢救不及时,救援每延误一分钟将有约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且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如果能赶在脑卒中后‘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或取栓,将大大降低致残率、致死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就是生命。”张磊说。
凭借先进扎实的神经介入取栓技术,张磊开始了与“脑血栓”交手的漫漫征途。加班加点是他的工作常态,睡梦中被电话唤醒,即刻奔赴医院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完成一个通宵手术,第二天简单洗把脸再投入到正常的诊疗工作。对于张磊来说,每一例取栓手术都是“遭遇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神经介入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有时1台手术需要经历好几个小时,再加上一身20多斤重的铅衣,往往手术结束后人累得精疲力尽,衣服早已经全部湿透。
“神经介入手术,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手要稳、心要静、眼要细、脑要清。”张磊跟记者分享他的经验,治疗脑梗死的取栓手术与其他手术不同,为了能够时刻掌握血栓和导丝导管的位置情况,需要借助放射线成像技术,虽然穿着铅衣,但医生也要长时间在放射线下工作。“我们管这叫‘吃线’。长期在放射线下工作,对人体是有害的。我们是以自己为灯,照亮患者对生的渴望;用自己的健康,为患者争取生机。”
所谓医师,亦医亦师。为医,救死扶伤;为师,教书育人。张磊既在临床一线救治病人,也在执身为教,为医学院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进修医师讲解先进的技术,将诸多临床知识传给后辈,将市一院的先进经验及技术传播到下一级医院。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先进技术的结合,张磊介入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技术理念上不断学习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对于复杂病变的取栓都有独到的见解,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来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