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月18日下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陈姓副教授在安徽省庐江中学感恩主题演讲开始前的“暖场”期间,陈副教授和蒋同学对“读书是为了什么”给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面1
陈副教授:读书,就是为了钱!
蒋同学: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事件一经爆出,在网络引起热议!批判陈姓副教授者众,支持称赞蒋同学者亦众,也有一些对“抢话筒”行为是否妥当的讨论……
画面1引起热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所呈现出的画风:粗鄙的老师VS高尚的学生,老师三观“低俗”VS学生“三观正”。
笔者以为:1、支持并点赞,蒋同学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抢话筒”的方式不宜提倡或鼓励。2、陈姓副教授面向中学生的公开言论,是非常不妥的,其被网络挞伐也是咎由自取。
下文不再对陈姓副教授个人和蒋同学个人进行评价和讨论,仅就“读书为了什么”进行分析。
本文以为:“为了钱而读书”与“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并不相悖,既不对立也不冲突,特别是在当下,前者是从属于后者,且有助于后者的实现!
一、几个不同画风的画面
画面2(政治或思想品德课堂)
教师:读书为了什么?
学生:为了钱。
教师:不对,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画面3(家庭餐桌1)
家长:娃,为啥不想读书了?好好读书将来才会出息,才能挣大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不对,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家长:……
画面4(家庭餐桌2)
孩子:我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家长:嗯……好,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有出息就行,能挣大钱,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
与画面1相比,画面2的画风基本是颠倒的,我们可能这样认为:学生认知不够,老师纠正得当。
关于画面3,我们可能这样认为:家长有点功利、有点无助。甚至可能会有那么点讽刺、感伤……
关于画面4,我们可能这样认为:家长有点功利,孩子有点无助。
这三个不同的画面,我们大概率不会去批判孩子和家长,更不会去批判老师。
我们会觉得“学生认知不够、家长有点功利”大概是因为这个“钱”字,我们会觉得“家长有点无助、孩子有点无助”大概还是因为这个“钱”字。
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个“钱”字而迁怒于家长!
二、一个钱字了得?不再谈钱色变

钱,原本至少是中性词,甚至是偏正向的词(使得人类经济活动更便利)。曾几何时,让我们“谈钱色变”?一谈(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到“钱”(谈买卖时例外),总习惯往负面联想:拜金、违法犯罪、剥削、克扣……谈钱还容易伤感情……
只有在我们缺“钱”时,方可大谈钱的好处,还不用背负道义上的压迫。
在当下,国家缺钱、政府缺钱、民众缺钱,但我们还是选择坚持,不愿把“钱”与高尚的事业(如教育等)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公开场合),生怕玷污了高尚事业的“高尚”……
还是在当下,“钱荒”导致全球放水……有“钱”,才能活络经济、才可能让经济复苏并再次腾飞。“钱”在一定意义上,已然是经济的代名词,挣钱、为了钱,不应也再不适合成为负面的词汇了。
三、“为了钱而读书”,错了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一条就是富强。何谓“富强”?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列位看官,物质基础离不开“钱”、富强更离不开“钱”。如果民众“谈钱色变”,何以建设富强国家?
中华历史自古以来,“读书”是普通民众实现“阶层突破”最为重要的途径,钱(即财富)是“阶层突破”的重要表征之一。如果不能“为了钱而读书”,何以突破阶层?即便在当下,“钱”亦发如此。
如果“读书人”没钱(无法解决小康,甚或温饱),就意味着“读书人”早期的投入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读书是相对意义上最为公平的途径和手段。如果多数“读书人”都穷困潦倒,这会是社会之福?那大概率是教育(人才选拔制度)出了问题。
试想,如果连这一条道路都被堵住了,社会该走向何方?
是故,钱应该成为读书的必然目标之一。“为了钱而读书”并非耻辱!事实上,对这点,民众“了然于心”。只是公开的秘密,秘而不宣而已!
“钱”可以个体“读书”的目标(非唯一),但不能成为公众“读书”的目标。
因此,不应以“为了钱而读书”为耻,亦不应宣扬“为了钱而读书”为荣。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佳的方式就是荣辱与共。
四、“为了钱而读书”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并不相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色,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避免南美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的“老路”、要培养厚实的“中产阶级”。“读书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进程中),理应是未来厚实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读书人”,“读书人”把“钱”作为个人“读书”目标之一,无可厚非!这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并不相悖!
事实上,若个体都以“钱”为目标而努力“读书”并最终达成这一目标,众多个体目标达成的“外溢效应”必然推进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是故,个人目标“为了钱而读书”从属于社会群体目标“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特别是在当下,“为了钱而读书”客观上有助于后者的实现!
社会群体目标“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是高尚的、是堂而皇之的、是“阳春白雪”。个人目标“为了钱而读书”是小众的、是“下里巴人”,但绝非耻辱的。两者既不对立也不冲突,反倒是相得益彰。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内在统一,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