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年,李治想立庶母武则天为皇后,遭到权臣的反对。就在他要放弃之时,李世民留下的一人扭转了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立皇后,反对最激烈的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在立太子之初,他帮过一个大忙。

原本李治并无缘皇位,偏偏他的哥哥们不争气,为了争夺皇位起兵谋反。

于是,太子被废,两位皇子也分别被贬杀。

李世民在痛心之余,不得不重立太子。

这时候,长孙无忌站出来举荐李治:“晋王宅心仁厚,乃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选啊!”

长孙无忌的私心,不过是认为这位性格软儒的外甥易于控制。

最后在他的强烈力荐下,一直犹豫不决的李世民终是下定决心,把李治立为太子。

可以说,李治能当储君,长孙无忌功不可没。

649年,李世民病重。

临终前,他任命长孙无忌和禇遂良为顾命大臣,并交代李治:“有这二位在,你即位之后就不用愁了!”

之后,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长孙无忌以元舅身份辅政,只要是他的进言,李治都优先采纳,几乎是言听计从。

然而,长孙无忌窃威弄权的苗头却越来越明显。

李治渐渐发现,以他为首的关陇集团,已几乎掌控着整个朝政大权。

李治对舅舅逐渐心生不满。

653年,“房遗爱谋反案”终让李治决定有所行动。

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和妻子高阳公主因意图谋反被抓捕。

李治让长孙无忌审理此案。

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却要一并清理掉自己的政敌,将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皆牵连在内。

李治为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求情:“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匄”,同丐,是乞求的意思。

皇帝如此低声下气,长孙无忌仍然不留情面,斩钉截铁地拒绝道:“不可!”

最后,他们还是在这场冤案中被处死了。

若说,李治之前还一直感念舅舅为他争取皇位的恩情,这件事之后,他的心中只有透心的寒意。

同时,他也明白,自己必须要夺回皇权,才能重树君王的权威。

事情的转机,就是“废王立武”。

原本,李世民已经把武则天发放到感业寺里当尼姑,万万没想到,李治到庙里烧香,意外和武则天旧情复燃,又把她带回了皇宫。

重返宫闱的武则天,一步步除掉障碍,成为李治最受宠爱的妃子。

甚至让李治动了改立皇后的心思。

李治或有一点为色所迷,但最重要的,是他想借此机会打击朝廷中的嚣张势力。

坚定主意后,李治决定先礼后兵。

他亲自去到长孙无忌府中,先和舅舅商议。

果不其然,面对李治征询“想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长孙无忌态度坚决地反对:“不行!”

李治的脸色有点难看。

同行的武则天母亲杨氏、许敬宗等人见状,纷纷委婉请求长孙无忌何不顺水推舟。

但长孙无忌板着一张黑脸,硬是不肯点头。

李治只好泱泱而归。

回到朝中,李治开始有所行动。

他对首起支持的中书舍人李义府重重赏赐,接着,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都识时务地转向拥护。

但在朝中,能与关陇集团抗衡的,只有以李勣为首的山东集团。

李勣其实也是李世民留下的辅政能臣。

李世民在病重之时使出一计,先将李勣贬谪,再嘱咐李治上位后把他调回来重用。

以此让他受恩,对新主誓死效忠。

李治登基后,即将李勣官连三升,并安排他和长孙无忌一起共同辅政。

“废王立武”这事,李治在长孙无忌那碰了一鼻子灰,他再次找到李勣。

李勣说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

立皇后之大事,从来就不是家事。

但李治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他的态度。

原要放弃的李治得到支持,大喜过望。

他不再理会反对派的意见,坚决下诏废掉王皇后,并于次月正式册立武则天。

不仅如此。

他更是将和长孙无忌同声同气的禇遂良,贬去了外地。

一直萎靡不振的皇权,第一次得到激扬。

武则天上位后,成了李治政场上的“战友”。

没多久,长孙无忌遭流放自缢,褚遂良病死异乡,党派内的大臣也相继或死或贬。

曾经不可一世的关陇集团,就这么轰然倒塌了。

而除掉这股威胁皇权的强大势力后,李治终于得以实现君主集权,一展抱负。

【心然轩】

李治性格温厚儒雅,但他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

为了不被唾骂为刻薄寡恩之人,他对扶持自己上位的舅舅长孙无忌始终温和礼让。

直到长孙无忌气焰熏天至让他无法容忍。

夺回皇权之后,李治在皇位上大有作为。

对外击破突厥,灭国无数,使大唐的疆域面积达到历史高峰,威慑四方。

对内开启“永徽之治”,打造一代大唐盛世。

只可惜,李治身体状况欠佳,经常头晕目眩,政事上才不得不倚赖武则天。

提拔武则天上位,李治只是视她为宠信的妃子。

可在执政后期,他的身体严重到无法上朝,已身不由己。

妻子总比臣民让他放心。

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女人会夺走大唐江山,真正君临天下吧。

就连神武如李世民,在听说“女主武后”的传言后,对武则天也只是有所怀疑,并没有赶尽杀绝。

他们都以为,一个女人,成不了大气候。

却不知,正是这种低估,才使得江山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