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非常震撼:《可怕!日本饮料悄悄渗透中国40年》,乍一眼看去,还以为又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看完全文也确实有一些惊叹,日本人真行,他们“坚持”的精神真让人佩服,但转念一想,他们的“长期坚持”,跟“拿不出新东西”似乎也没啥区别。

日本饮料在中国的40年

基本上,目前在国内声音还比较响亮的品牌,在那篇惊叫“可怕”的文章里都提到了,他们就是养乐多、三得利、宝矿力这三个。

然后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日本饮料品牌实际上不止这三个,但他们在一片混战中,和那些陨落的国内品牌一样,也都败下阵来。

朝日、麒麟、三得利是日本最大的三家饮料巨头,都是最早进入中国的,1984年三得利就进入中国,1996年进入上海生成销售啤酒,迅速占据30%的市场份额。1994年朝日进入中国,在各地合资建厂,还入股了青岛啤酒。1996年麒麟啤酒在广东成立合资公司。

但是到了2017年,中国啤酒市场被华润、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五巨头瓜分,日本啤酒品牌出局,朝日也把他在青岛啤酒的股份给卖了。

至于在热门的碳酸饮料、茶饮料、饮用水领域,除了三得利的茶还有一定的市场外,基本难见日本品牌,但如果不是以前国内的饮料企业没有在无糖茶饮上发力,三得利能不能抗住还是未知数。

宝特力的名声鹊起,也是因为疫情解封之后,很多人都去囤电解质水。

相比前两者,养乐多的地位确实更高一些,某种程度上养乐多已经是乳酸菌饮料的代名词,后来者在包装上面都不敢跟他有太大的差异,基本上是神一样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存的三强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站在全世界的市场上看,日本的饮料企业比国内企业强很多,诸如一些媒体所说“三得利全球的销售额是农夫山泉的4倍”。

但是把眼光放到国内市场,除了养乐多还是高高在上外,三得利和他所处的国际地位完全不匹配,基本是被碾压。

至于宝特力,就更不用说了,电解质水对于其他国内饮料企业而言,根本不是一个核心产品,而宝特力作为品牌的核心产品还站不到市场第一,哪都可以说是耻辱了。

养乐多虽然还是市场霸主,但是他的销量并不是节节攀升,而是出现了下滑,查数据,2018年,养乐多在中国日均销量达到752.6万瓶,而到2021年日均销量为698万瓶,下滑严重。

而春节刚过,养乐多就开始了涨价,涨价幅度达到8.7%-14.3%,根据消费者购物记录,2022年8月北京711便利店的养乐多活菌型乳酸菌(5联包)价格为11.7元,2023年1月,该款产品价格为12.8元,上涨了1.1元,涨价肯定是带不来销量增长的,更别说国内的乳品企业肯定会加大进攻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料市场新的竞争才开始

如“可怕”的那篇文章所说,这三强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在坐冷板凳期间,他们坚守着,坚持在一个细分市场耕耘,所以他们有了今天的成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够继续保持原来的成绩。

过去的三十年,国内的饮料企业忙着混战,争市场,这期间,有人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被淘汰不仅仅是国内的饮料企业,国外的品牌也有被淘汰的,比如上面说到的啤酒市场。

日本这几个还留在国内的品牌,之所以没被淘汰出局,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市场没有人去争,不在核心战场,他们的胜利只是局部市场的胜利。

经过混战后,国内已经涌现了娃哈哈、农夫、统一、康师傅这样的传统饮料巨头,近几年元气森林又从中杀出,崛起速度快的让人惊讶。

相比之前的战争,新的战争开始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消费品牌涌现,虽然他们没有达到前辈们的规模,但新来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细分市场为进攻点,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不会再有空白的细分市场。

到战火烧到细分市场,要想获胜单单依靠“坚持”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但是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们没有看到日本品牌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正如某些媒体所说那样,站在全世界的市场上来说,国内饮料企业还不够强,三得利的全球销售额是农夫山泉的四倍。

不过,我们相信在国内市场取胜只是国内饮料企业的第一步,走出国门只是时间问题,就如国产汽车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