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龙堡街一高层住宅楼内发生火灾,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室内物品多数被毁,损失较大。经初步确认,火灾因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充电引发。
当天上午8时20分,家住龙堡街槐桐别苑B座附近的居民发现,B座3单元中上部位置,一户居民家窗户有火苗蹿出。就在人们抬头查看火势情况时,现场突然发生爆炸,燃烧瞬间更加猛烈,并有破碎的玻璃等杂物从高空落下,比较危险。
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经现场确认,火情发生在3单元27层。经过20多分钟扑救,明火熄灭。经初步确认,火情因电动自行车在家中充电而起,爆炸即为电池爆炸,房内物品多数被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禁止电动车进楼入户
禁止违规私接充电线路
一直在强调的事情
但仍有人心存侥幸
2022年12月8日凌晨
天津某小区一楼道内
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
突然发生爆燃
事发监控记录下
短短5分钟内
电瓶接连发生了18次剧烈爆炸
现场火花飞溅,浓烟弥漫
整个楼道都被熏黑
避免电动车火灾
要做到:
电动车火灾发生后
应当紧闭房门
用湿的毛巾、衣物等堵住门缝
阻挡烟气进入
争取逃生时间
08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正确进行扑救也很重要
怎么做?
第一时间切断电闸
防止触电、漏电事故发生
使用ABC干粉灭火器
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在附近没有灭火器的情况下
电动自行车起火
也可以使用干沙子
泼洒在起火点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紧急,难以控制
要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寻求救援
太原这个小区电动车免费充电8年多!
“看看人家的小区物业,电动自行车统一放在车棚里,给免费充电。”2022年11月2日,太原市民赵先生说,龙城南街的首开国风上观小区,物业建成的停车棚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免费充电,又方便又实惠。
赵先生说,他上周末去朋友的小区玩,发现人家的停车棚写着“电动车免费充电”。“我们小区存车棚也有充电桩,但是充一次2块钱,人家这里直接免费,真是实惠又方便。”赵先生说,他本来以为这是新小区,物业也就让业主们尝尝鲜,以后再收费,可朋友说从入住小区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一直免费,不过只有本小区业主才能享受这项优惠。因为,进入车棚得刷本小区的业主卡。
有记者来到这个存车棚,看到有三三两两的业主进出。车棚外显眼位置写着“非机动车停放点电动车免费充电(禁止其他车辆停放电动车电源充满及时移出)”等字样。业主一刷卡,车棚大门打开,里面大概80多平方米,整整齐齐停放着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口统一安置在车把高度处,方便业主充电。
几位业主表示,大家都很关注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所以小区物业的这项举措,非常受大家欢迎。
随后,记者联系了小区嘉宝物业的负责人,对方表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飞线’、堵单元门口充电等危险行为的发生。二是方便管理,电动车在小区随意停放,也有不便之处。”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在小区成立之初,就实行了这项免费充电的举措,坚持了8年多,会继续坚持下去。
电动车虽小, 起火危害却很大
希望每个人都能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防患于未“燃”!
同时,对于电动车充电桩问题
确实也是近年来城市遇到的问题之一!
说起充电桩,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但如果从保有量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远远大于新能源汽车,且还有很多需求没有满足。
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即常说的电瓶车)保有量在3亿辆以上,每年新增四五千万辆。特别是在疫情后,电动自行车的销量暴涨,其中仅雅迪和爱玛两家企业2021年销售量就超过2000万辆。
每一辆电动自行车背后,就是一个充电需求。在乡镇地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往往可以在自己家中完成,但在城市中的小区内,充电却不那么容易。
每次1元,但收入稳定
老旧住宅往往没有非机动车停车库,更谈不上充电设施;而新建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库,开发商一般不会配套建设充电设施。由此在城市小区中,一些低楼层住户选择“飞线”(将插线板从窗户吊在地面),高楼层住户就只能在单位或者其他地方充电。
此前也有一些人将电瓶车推进电梯带回家充电,或者将电池取出带回家充电,不过在发生多起电池自燃事件后,绝大部分小区已经禁止这类行为,公众也意识到其危险性。
2018年前后,开始有企业和资本涉足这一领域,为小区加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为了保证充电安全,政府部门也在推动规范化的充电设施落地。
上海玖电科技从2018年开始从事电动自行车充电业务,其运营负责人赵永林对界面新闻表示,其实这个行业门槛不高,只需要一个充电插板加上简单的芯片控制,就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充电设施铺设完成后,后期基本不需要太多维护成本。
目前上海玖电科技在全国20个城市设有约10万个充电口,在许多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只需与当地的电工合作,普通的电工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维修工作。如果出现问题,远程查看并指导其完成修理即可。
赵永林向界面新闻介绍,目前行业各公司仍处在抢占市场的阶段,比较普遍的操作是免费提供设备,后期通过充电收费收回成本。一般而言,一台有两个充电口的设备成本在100多元,加上安装和人工,总成本大概300元。
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标准一般1元钱充电4至5小时,如果一台设备一天产生一次充电行为,除去电费成本,一到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充电企业与物业的合同期限一般是5年,这意味着后续3年的收入将成为利润。
“这些设备都可以购买,成本也不高,投入几万块钱在自己小区就可以做。”赵永林表示,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复用率极高,除非设备很难用,否则几乎不会有用户流失。这是刚性需求,不用担心转化率的问题,所以后期收入很稳定。
市场缺口大,难以产生头部企业
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最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发展迅速。北京是铺设最快的城市之一,在2022年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超36万个,已基本实现全市居住区全覆盖。
而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3亿辆以上,每年新增四五千万辆,更多的城市仍存在较大充电缺口。赵永林分析认为,总体而言,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目前可能只满足了1/10。
从地域分布来看,南方地区的充电设施多于北方,大城市多于小城市。由于北方冬季低温冰雪,骑行者很少,充电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另外,小城市人群的安全意识和花钱充电意识相对较弱,且充电替代方案较多,因此充电设施覆盖率小于大城市。
低门槛、低成本、低定价,这些特点使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看上去是一个小生意,也使得市场主体数量极大。目前行业内没有大型头部公司,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本土企业。
据赵永林估计,仅在上海地区,就有一两千家电动自行车充电相关企业。“大资本如何取高效发挥作用,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好的案例。这个行业太下沉了,它不像共享单车砸钱就能出规模,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多了。”
最难的是获取信息——知道哪个小区有此需求。所以传统的地推效果并不好,一般是与当地做弱电和门禁的个体进行合作,他们与各个小区有业务往来,由此获取信息资源。
事实上,大资本已关注到了该领域,猛犸充电曾获得蚂蚁集团的投资,顺丰也曾布局该领域,不过后来都未成气候。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雅迪也在布局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这与其主营业务吻合,不过能否形成规模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