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里的鱼究竟有多大?三峡大坝蓄水20年了,里面还有中华鲟吗?

2003年,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三峡水库在论证阶段时,有很多专家提出反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水库会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很多长江特有的鱼种会因为水库的修建而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过去了,三峡水库里的鱼生活的怎么样?我们还能看到中华鲟吗?

2021年,我国的环境部门组织了一次三峡水库生态环境考察,各领域的专家一齐上阵,对三峡水库周边的水质、地形、鱼类资源等等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采用标记重捕法测算出了三峡水库里的鱼群种类和数量。

在三峡水库1084平方公里水域范围内,共生活着589种野生淡水鱼类,在这些鱼类中,鲤鱼鳙鱼青鱼草鱼数量占比最多,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很适合四大家鱼生存。除了这四大家鱼以外,铜鱼鲢鱼赤眼鳟鱼的数量也不少。相比于2011年,十年间三峡水库鱼类数量增加了三倍。

三峡水库里鱼类的个体重量也在稳步增加,2021年九月,三峡水库发现了一条1.3米长的胭脂鱼,重量达到了50.86斤,对于这个鱼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大型个体。如果和三峡水库里的其它鱼种做对比,50斤就是一个小弟弟。

在三峡水库中,青鱼的重量能达到150斤以上,在禁渔令颁布之前,三峡水库周边的渔民曾捕捉到一只300斤的大青鱼,但是这个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过,近二十年的时间,三峡流域的鱼越长越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的禁渔期,现在又发布了十年禁渔令。三峡水库的修建使得很多靠江吃饭的渔户都搬迁出去了,渔民减少了,三峡流域鱼的体型自然就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个结果并没有让专家们感到满意,他们这次的调查,主要看的是长江特有鱼类,例如中华鲟长江刀鱼江豚鲥鱼等。在这些长江特有鱼类中,生态专家最看中的就是中华鲟和江豚。这两个物种的体型大,处于长江食物链顶端,它们的数量可以反应出长江生态环境的好坏。

江豚这些年的数量在稳步增加,经常成群结队的在江面上嬉戏,但是中华鲟的数量依旧很低,情况不容乐观。

中华鲟是长江里最大的鱼类,体重能达到600公斤,青鱼是无论如何也长不到这个体格的。中华鲟和长江里的其他鱼类不一样,它幼年时生活在长江、金沙江里,成年后随着鱼群顺江而下到大海里生活。到了繁殖季节,中华鲟又回到长江、金沙江,在淡水里产下鱼卵。

因为有三峡大坝的阻拦,中华鲟的洄游之路完全被封死,这也是中华鲟数量上不来的原因。尽管三峡水库设立了鱼道,长江里的鱼可以通过鱼道一级一级的越过大坝,但是中华鲟的体型太庞大了,这些鱼道对它们来说毫无作用。因此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捕捉到的中华鲟放到上游去,长江下游的河水对于中华鲟来说温度太高,不适合产卵繁殖。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认为中华鲟的数量减少,就是三峡水库导致的,三峡大坝就不应该修。其实中华鲟的数量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减少了,到上个世纪70年代时就已经濒临灭绝了,那个时候三峡大坝还没有修建。中华鲟濒临灭绝主要是渔民的过度捕捞导致的,现在国家颁布了禁渔令,相信不久以后中华鲟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我国政府一直都在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2021年,环保工作人员向长江投放了800万尾鱼苗,其中有很多是长江特有的鱼种,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这些钱都是从哪来的?三峡大坝肯定贡献了很大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峡大坝修建完成以后,长江流域每年可以减少1.1万亿元因洪水导致的经济损失,三峡水库所发出的电量每年价值400多亿元。水库建成后,长江河道的运输能力提升了30多倍,修水库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有4.2万亿元,这些钱随意抽出个零头,都足够治理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了,因此三峡水库是一定要修建的。

我们的生态治理必须要立足于发展之上,三峡水库每年发那么多的电,为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也非常大,我们不能只盯着中华鲟看。况且现在中华鲟的养殖技术已经突破了,2022年4月,三峡集团在湖北宜昌一次性投放了23万条中华鲟子二代幼苗,相信中华鲟种群数量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