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足迹

科普足迹

网易号

关注
2.2万粉丝
0关注
199被推荐
IP属地:安徽

优质科普领域创作者

3枚勋章

科普足迹,带您探索科学的世界

  • 中国火车进入俄罗斯,为何要停5小时才能走?背后原因“不简单”

    11小时前
    6跟贴
    图片
    04:35
  • 美国航母出海时,为何都要大足大量女兵?她们在船上有什么作用?

    1天前
    7跟贴
    图片
    04:29
  • 零下70摄氏度,一年“冬眠”七个月,西伯利亚人如何过冬?

    2023-11-29
    6跟贴
    图片
    04:53
  • 日本相机“称霸”全球,中国造不出来?只是不值得我们出手罢了

    2023-11-28
    14跟贴
    图片
    04:57
  • 三峡大坝下鱼群泛滥,百斤“水老虎”到处都是,为什么不让捕捞?

    2023-11-27
    6跟贴
    图片
    04:43
  • 都是14亿人口,为什么中国满世界买粮食,印度却大量出口粮食?

    2023-11-25
    6跟贴
    图片
    04:49
  • 堵死日本核电站,顶翻日本渔船,来自中国的水母却成日本噩梦?

    2023-11-24
    6跟贴
    图片
    04:45
  • 顶级捕猎者的晚年有多凄惨?为何只有饿死的狮子,没有饿死的老虎

    2023-11-23
    15跟贴
    图片
    04:19
  • 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为何宁愿绕路北极,也不愿横跨太平洋?

    2023-11-22
    6跟贴
    图片
    04:31
  • 中国是世界第一罐头生产国,一年出口300万吨,为何国人不爱吃?

    2023-11-21
    7跟贴
    图片
    04:43
  • 暴走团变“暴徒团”,横行霸道人人喊打,如此嚣张为何没人管?

    2023-11-20
    5跟贴
    图片
    04:21
  • 为什么我国高铁站要建几十米高?除了浪费人力财力,它还有啥用?

    2023-11-18
    6跟贴
    图片
    04:32
  • 森林真的越多越好吗?早在3.06亿年前,地球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2023-11-17
    7跟贴
    图片
    04:42
  • 全世界最安全的三个人,一人坐拥10万保镖,出国一次花费1800万

    2023-11-16
    5跟贴
    图片
    04:47
  • 百年老卤水300万都不卖?卤水越久越香,它为何不会变质?

    2023-11-15
    7跟贴
    图片
    04:35
  • 贵州一头老牛去世,500多人自发送葬,一头牛为何能有如此待遇?

    2023-11-14
    6跟贴
    图片
    04:31
  • 日本人的祖先是谁?真的有可能是徐福的后代吗?基因表明竟与中国这两个省有关!
    “我是谁?我来自哪?”这两个哲学问题即便是放到民族这个大尺度上也是一个难题。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比较独特,有自己的史官,详细记载本民族的过去。史家据实直书,一字不改,正是历代史官的坚持,我们才知道华夏文明从哪来。 我们隔壁的日本人就比较惨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天照大神的后裔完全是胡扯,关于日本人的由来,最早的明确记载是我国的《后汉书》,当时光武帝赐给日本一枚倭奴王金印,这枚金印后来被日本一名樵夫捡到了,但日本人不想承认,因为“倭”就是“矮”的意思,“奴”则代表日本先祖向中国称臣。 日本人不认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那个时候日本的主体民族还是毛人,又被称为“ 虾夷”。光武帝很可能把金印授给了岛上的毛人,这些毛人恰恰是日本人的仇敌。日本的祖先2000年来一直在攻打这些毛人,不过现在毛人在日本已经看不到了。 那么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谁?目前较为流传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徐福后裔,这里有三个证据。首先,徐福东渡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线索,据传,秦始皇曾派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前往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带领的队伍在东海上的一座岛屿定居下来,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这一传说在日本广泛流传,许多地方都有与徐福相关的遗迹和纪念物。 其次,关于日本人的起源,有一种“绳文文化”的假设。这种文化表明,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日本群岛上的土著居民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其特点是使用绳文符号来记录文字。这种文化的分布广泛,涵盖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绳文文化的起源一直是个谜。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与中国或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有关。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可能与徐福及其随后的移民有关。 此外,日本的一些古老地名、习俗和传统也与徐福及其随后的移民有关。例如,日本有个地方叫“徐福之乡”,那里有许多与徐福相关的传说和纪念物。此外,一些日本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也与中国古代的习俗相似。 基因证据表明,日本人与北方汉族的基因高度重叠,有70%是一样的,而父系基因更是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与我国河南、河北地区人民的血缘很近,这似乎印证了历史的传说。 日本的一些学者很不服气,于是他们搞出来两个概念,即绳文人和弥生人,说日本人是绳文人和弥生人的后代。 绳文人是指日本绳文文化时期的居民,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他们是日本最早的土著居民,主要分布在北海道、本州岛和九州岛等地。绳文人的生活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农耕生产。他们的文化以绳文陶器为代表,这种陶器以其独特的绳纹图案而闻名。绳文陶器不仅在当时广泛使用,而且也为后来的日本文化奠定了基础。 弥生人大约与绳文人同时存在,生活时间也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园前150年左右。日本的学者认为,日本人是这两个民族融合的后代。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我们炎帝和黄帝的翻版,日本人真的没有什么创造力,连这个也要仿。 不论日本人怎么说,日本岛屿的土著与与现代日本人的基因对不上,能对上的只有部分母系基因。这点好理解,战败一方的女性成为战俘后基因也是会保留下来的,而男性通常会被杀死。也就是说,现在的日本人灭掉了他们自认为的祖先。 至此,日本人“本土起源说”不攻自破。 可信的观点是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朝鲜,徐福或许真的到了日本,但是他们去的时候日本的祖先已经占据日本九州了,因为从地理上来看朝鲜距离日本是最近的。 既然日本的祖先是朝鲜人,为什么基因又与汉族重合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朝鲜的祖上也是华夏族。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周灭了商朝以后,并没有把商族王室赶尽杀绝,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于宋,封纣王的叔叔于燕国附近。也有历史记载,纣王叔叔早在商朝末年时就带领族人到达了朝鲜,周武王封召公姬奭于燕地就是为了防范箕子搞事。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捋一捋历史的脉络了,商朝末年,一部分河南人跟着商王叔叔箕子到了朝鲜,箕子在朝鲜生活的时间很长,足足有800多年。这800多年里,这部分河南老乡繁衍壮大,有人出海打鱼时跑到了现在日本的九州,然后部族的人也跟着跑到那里,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光阴流转,物换星移,这群人身上还有着与河南、河北人相似的基因。突然和日本人沾点亲带点故了,河南河北的朋友看到这里会作何感想呢?
  • 山东把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拆了一大半!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是好消息还是给未来留隐患?
    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诞生于德国,建于1932年,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全长约30公里,这条高速公路的出现为后来的高速公路发展奠定了基础。 许多人不知道,第一条高速公路其实是战备公路,道路笔直、起伏很小,在战时能够利用汽车快速的运兵和运送物资。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一个战备省,在这里进行试点拆除冗余的限速标志,这很合理。 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标志目前现状如何? 在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标志非常普遍,这些限速标志通常是由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目的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然而,一些驾驶员对这些限速标志产生了质疑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些标志过多、过密,有时甚至很不科学,导致驾驶过程中频繁出现急刹车和变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诡异的是,一些没有必要限速的地方竟然也限速了,前一段路时速开到120,后一段路突然来个限速80,能把人的心态搞崩。比限速更加恐怖的是过多的测速摄像头,抓拍到了以后就要扣分。 山东这次除了把高速公路限速牌拆掉,很多测速的摄像头也进行了调整,即便以后超速也不罚款了。这次山东的动作很大,一共拆除了4000多个限速牌,有700多个测速摄像头被调整。 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标牌过多,都有哪些危害? 首先是容易导致追尾事故。由于过多的限速标志会导致车辆频繁减速和加速,这会使得后车很难保持安全距离,从而增加追尾事故的风险。 此外,一些驾驶员在遇到限速标志时可能会采取急刹车或紧急变道等危险动作,而后面的车辆驾驶员不一定看到了限速牌,也没有注意前方车辆,或者猛然来这一下没有反应过来,于是就撞上了。这要是小车倒没有什么,如果是货车那可就惨了,能把前面的车撞成铁饼,还容易导致连环撞。 其次是降低通行效率。过多的限速标志会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频繁减速和加速,这会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这种情况会导致交通拥堵和延误。此外,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路况和限速标志,这会增加驾驶的疲劳程度和风险。 而且频繁的变速对汽车本身也有损伤,还会增加油耗。我们现在驾驶的车功率都很大,可以轻轻松松跑到100公里以上,让这样的车一会120一会80的跑其实非常耗油。目前国内的油价并不便宜,拆掉一些限速牌,中国每年能节省几十亿元的石油消耗。 高速不限速的后果会很严重吗? 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高速公路并不设置限速标志。以德国为例,他们的高速公路最快可以开到350公里/小时,但是每年重大事故并不多见。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道路建设和车辆管理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他们的道路质量好、车辆性能高、驾驶员素质高,因此能够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特别要注意这点,驾驶员素质高,我国高速如果不限速,那么最让人担忧的就是“飙车党”,当年那群开鬼火少年长大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高速公路上上演狂飙?把公路当成游戏场地,这样的人在中国并不少见,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晚上开跑车炸街的。这紧箍咒没了,孙猴子会不会大闹天宫? 因此,拆除限速牌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照搬德国等国家的做法。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考虑。在德国等国家能够实现高速不限速的原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包括了道路设计、车辆性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虽然高速公路限速标志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能搞一刀切,在事故多发路段依旧要设置限速指示牌。这是因为这些路段的路况较为复杂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驾驶员降低速度以保障安全。同时,对于一些驾驶员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熟悉路况或者驾驶技能不够熟练,也需要通过限速标志来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综上所述,山东高速公路拆除限速标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取消限速标志。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这需要交通管理部门、道路建设单位、车辆制造企业以及广大驾驶员共同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环境。
  • 不就是把骨灰撒到海里吗?海葬的费用为什么这么贵?竟然要高达上万!
    海葬是一种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中的安葬方式,与传统的土葬相比,海葬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也符合现代人追求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然而,海葬的价格相对较高,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就是想不通,不就是把骨灰撒入大海吗,为什么竟然还要上万元? 具体来说,海葬是在海边或海上的船只上进行的仪式,将逝者的骨灰在指定的海域中撒入大海中,让骨灰随着海流飘散。海葬是一种环保的安葬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海葬为什么这么贵? 海葬的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点限制。不是每个地方的海都可以撒骨灰。一些海域由于自然环境、政策限制等原因,不能进行海葬。因此,选择合适的海域进行海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船只安排。海葬需要安排船只进行仪式,一些海葬服务机构可能会安排专门的船只进行海葬,而另一些则会让家属自行安排船只。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 三、仪式费用。海葬通常会有一些仪式和程序,如祈祷、默哀等,这些仪式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 四、服务费用。海葬服务机构需要提供一定的服务,如咨询、策划、执行等,这些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另外,海葬之前要取得国家颁布的海葬许可证书,这也是要钱的。 海葬与土葬相比哪个更好? 海葬和土葬都是常见的安葬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取决于个人的信仰、文化背景和偏好。 从环保角度来看,海葬是一种环保的安葬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土葬会占用土地资源,并且需要使用棺材等材料,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节约资源方面来讲,海葬是一种节约资源的安葬方式,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而土葬则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文化传统上看,土葬是中国传统的安葬方式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一些人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土葬。而海葬则是一种新兴的安葬方式,还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从仪式感上看,土葬通常会有一些庄重的仪式和程序,如祭拜、烧纸等,给人一种较为强烈的仪式感。而海葬则相对简单、安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综上所述,海葬和土葬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信仰。无论选择哪种安葬方式,都应该尊重逝者的尊严和家人的情感需求。 现在的人看的开,对于丧葬的选择就比较多了,很多丧葬模式比海葬更环保,更有意义,比如说树葬。 树葬是一种比海葬更加环保的安葬方式。在树葬时,逝者的骨灰被埋在指定的地方,并在埋骨灰的地方种一棵树。这棵树不仅寓意着生命的延续,还可以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树苗会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为大自然增添一份绿意。 此外,树葬不立坟头,也避免了因立碑、修缮等带来的花费和不便。因此,树葬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安葬方式。 大自然的物质是循环的,不会因为人的逝去而湮灭,坟头长的那颗树,就是死去的人的物质重生。钙、磷、钾这些元素会被重新利用起来。 说到利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比树葬利用率更高的丧葬模式了。这种葬礼准确来说应该叫骨灰再利用,将亲人的骨灰掺入瓷土中,然后做成骨瓷,骨瓷是一种高级的瓷器,它以骨粉为主要原料,具有高度的透光性,其光泽度非常高,给人一种清澈、明亮的感觉。 骨瓷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可以承受较大的温差变化,因此适合用于各种环境。此外,骨瓷还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长期保持其美观和实用性。 这个花瓶是爷爷,另一个碗是太爷爷,还有一个磁枕是太奶奶的骨灰做的,枕着午睡或许还能梦到先人,想想就刺激。国外还真有很多人用这样的方式安排自己的亲人的骨灰,我国网上也有很多人发动态表示能接受这种丧葬方式,毕竟骨灰掺入瓷土,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总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生命尊严的追求,环保安葬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无论是土葬、海葬、树葬还是骨瓷葬,都是为了尊重逝者的尊严和家人的情感需求。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安葬方式,让逝者得到安息和尊重。
  • 如果一个人在野外快要饿死了,可以吃大熊猫吗?专家:有可能是它吃你!
    快要饿死了,想要在野外吃上大熊猫,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你是在陕西、四川这两个有熊猫分布的省份,动物园里虽然也有大熊猫,但是那些你可吃不到。再说了,都能到动物园了,跑到旁边的沙县小吃大吃一顿不好吗?填饱肚子不一定就要吃熊猫。 如果现在你满足了第一个条件,身处秦岭的深山中,这时快要饿死的你碰到了一只熊猫,能不能马上架锅呢? 还是不行,这时你必须要能证明你身上一点食物都没有,再不吃东西就要饿死了,周围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野果、兔子、什么的都没有,只有吃掉熊猫才能活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吃了熊猫也不会犯法。 虽然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们的国宝,但是它毕竟是动物,保护等级再高也没有人高,千万不要低估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从法律上讲,这叫紧急避险。罗翔老师就说过,如果一个人在野外饿了10天,碰到熊猫,甭管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可以吃,可劲吃,不犯法。 这第三个条件嘛,大家可能想不到,那就是你必须要打得过熊猫。熊猫的战斗力在熊科里虽然是垫底的,不过放到人类中那绝对能排第一。被蚩尤看上的熊,怎么可能只会卖萌。 来看看熊猫的实力。 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可达到120公斤以上,熊爪长度为4厘米左右,犬齿长度有3厘米。熊猫的咬合力非常惊人,能一口咬穿毛竹,在哺乳动物中仅次于老虎和狮子。熊猫的咬合力来源于它们强大的咬肌,这点从它们的大脸盘子也可以看出来。 在中国古代,熊猫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能够吃铁并消化,因此被称为“食铁兽”。这个传说可能源于熊猫在野外会啃咬金属物,如铁矿石或金属盒子等。据陕西某些地方志记载,“花熊”会闯进山村百姓的家里吃铁锅,这个“花熊”就是大熊猫。连铁锅都能吃,你想想有多可怕。 很多人以为大熊猫战斗很弱,主要是被它呆萌的外表迷惑了。我国的动物园就曾发生过醉汉闯入熊猫馆挑衅熊猫,结果脚踝被咬穿的案例。大熊猫可不是猫,它是熊! 话说回头,如果你饿的快要死了,碰到一头熊猫,你非常高兴,想着这下有肉吃了,熊猫也非常开心,因为这下可以开荤了。 需要划重点的是,大熊猫也是可以吃肉的。只不过在进化过程中大熊猫丧失了喜爱肉味的基因,它们吃肉是尝不出味道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能消化肉。 当你架好锅后,熊猫可能先把你扔进锅里。你吃它还要向警察叔叔解释一下,我这是紧急避险。它把你吃了,动物保护专家还要给大熊猫做个身体检查,看看吃撑了没有,顺便喂两片健胃消食片。 说了这么多,大熊猫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有人吃过大熊猫吗? 其实大熊猫作为我国国宝的历史时间并不长,1988年才被评定为一级保护动物,1990年才被评为国宝。在此之前肯定有人吃过熊猫,不要说古人了,就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那段困难时期估计也有人吃过。 考古学家在湖北官庄坪遗址、长阳沙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过大熊猫的骨骼,我们的老祖宗甭管什么颜色的熊照吃不误。明代《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大熊猫,说大熊猫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大致的意思就是,大熊猫的皮很好,晚上用来当被子能够免于疾病的侵害,用大熊猫脂肪练出来的膏子能够治疮,不小心把铜钱吞到肚子里的,这时就可以喝大熊猫的尿来化掉。 目前能够找到吃大熊猫的记录只有这些,其实古人虽然没把大熊猫当成宝,但是也把它看成一种瑞兽。有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貔貅,貔貅是可以给人带来好运、祛除凶邪的,这样的熊古人也很少吃的。 国宝就不能吃吗?看看澳大利亚,袋鼠肉在超市里论斤卖。目前我国大熊猫数量还很稀少,想吃肯定是不行的,但大熊猫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和贩卖等,使得大熊猫的数量逐渐恢复。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现存大熊猫数量超过2000只,其中约60%是野外种群,约40%是圈养种群。再过几十年,熊猫数量涨到十几万只,野外达到泛滥的程度,不说吃吧,至少可以领养一只用来当宠物熊。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