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三的学生毕业生,如果只是应对中考本身的话,一般来说只需要跟着老师的复习安排进行学习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相信很多学生、学生家长也都听老师说过。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跟着老师的节奏、要求进行复习无疑是最有效率的。

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针对中考的复习,学校(老师)会有一套详实、可靠的复习策略。

这是以全校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备考经验为基础的实践总结。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需要做哪些题,以及针对什么水平的学生该如何备考等等,都有非常充分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学校的老师而言,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各种疑难杂症都能给你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当然,也不是说有了办法问题就一定能解决,毕竟再好的办法如果落实不了也是用的。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只是为了在中考中获得比较好的成绩,那么紧跟学校步伐是非常重要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凡事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在这件事情上,只是跟着学校老师复习,对有一些学生而言却可能是不够的……

例如当地的高中存在诸如自招、推优等额外考试升学的方式时,高中为了选拔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更为突出的初中毕业生学生,会在出题时出一些难度、范围超出中考水平的题目。

尽管也不会直接达到竞赛难度,但对绝大多数初中生、初中学校而言,常规的学习、教学是肯定无法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有这样需求的考生而言,只跟学校老师进行复习是不太够的。

当然也有学校很可能会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补习,例如学校会聘请相关的老师给有这种需求或者说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补习机会,但对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只靠这样的补习,很可能也还是不够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也可以不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安排复习。

这部分学生数量不会太多但个个学习能力很强。

他们对于初中的学习已经游刃有余了,对他们来说把一部分精力用于高中阶段内容的学习会比重复复习初中内容更有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说那些准备走竞赛、强基等路线的学生,很多只想考入重点高中并在未来争取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多孩子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前准备高中阶段的学习。

别的不说,跟我孩子(今年中初三)同一级的孩子中提前把“必修”学完的就有很多,而把部分科目的校内学习都学完的也不少。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门门课都会这样超前学,但诸如英语(主要是单词)、数学、物理等这种科目,提前学的还是很多的。

在这个问题上,初中阶段已经很少会遇到小学阶段的那些质疑——都学会了上课学啥?

此时尽管还会有一些人在谈“减负”,但多数学生、家长更清楚地知道:

想要好成绩,天赋、方法、习惯等固然重要,但离了刻苦努力,这些东西很可能“无用武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高考”,很少会有人再去谈什么“减负”,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想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最担心的反而是努力学习时间不够。

关于这个问题,甭管你大谈特谈高考会如何改革、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学生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离了拼是玩不转的!

这就好比谈论精神层面的那些东西是没错的,但很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更关心的是“吃饱”这样的更现实的问题。

毕竟能考上大学的那些人中,绝大多数终究只能依靠精力、时间的投入去竞争。

所以那些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把高考目标锁定在了重点大学的学生,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等到了高中之后才开始发力的。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如果也是只跟着老师进行中考复习,那确实是存在时间浪费的问题。

其实在这样的问题上肯定不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的。

事实上包括那些嘴上一再如此强调的初中老师们也不会把这个问题绝对化——尽管他们会向全体学生、学生家长一遍遍强调紧跟老师节奏很重要、足够了,但私下里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们也会给出不同的建议和安排。

例如“分层作业”。

所以作为学生或学生家长,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从原则上讲我们是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的,但具体到个体的时候,也务必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去咨询老师,不要觉得“老师都说过了”就不用再问了,那些“都说过了”的内容,有一些很可能是不适合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