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着的人中,谁也没看过活着的恐龙,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都有恐龙的传说,谜一样的恐龙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其中对它们绝灭原因的探索对我们具有非常大的启蒙意义。如今以植物的繁荣为特征的植物界和以哺乳动物与鸟类的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动物界,使我们这颗生命星球在太空中显得更加蔚蓝和生机盎然,人类的出现更是将地球的生机变得更加繁荣。
有人曾问,人类还会进化吗?有一种理论说,在氧气浓郁的地方,生物就会自由成长,恐龙时代地球氧气非常充足,各类物种即使生得巨大也说得过去,人类历史中的巨人传说很有可能也来源于此。但随着新人类的出现,文化科技不断进步,地球氧气含量逐渐减少,那么人类又何以进化呢?正是人类不断的工业化,以至于我们很可能失去了更进一步的生存环境,现代大多数人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大楼里,因此人类进化也就告一段落了。
地球生命给予人类更多想象;图源:pixabay
在环境变化得越来越恶劣的大背景下,人类开始设想移民火星,但以人类的本性——探索和开发,其实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值得我们一直思考。
从历史中发源的动物信仰
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了各种生物与人的共同之处,并逐渐对自然生态进行调整、修复,由此形成了对动物的态度:尊重和爱护。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人”这个概念得以不断发展充实。
人类社会中对于动物的保护以及尊重的文化意识,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对动物界、自然界和生态圈等概念逐渐深入认识。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逐渐演化并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学说:“自然法”(即“天理”)、“社会法”、“人权论”和“伦理学”等,这些学说影响着动物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同时让人类对自然与文明的认知进行着矛盾的螺旋上升。
动物信仰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图源:pixabay
原始时期的“精灵”——动物神的诞生
早在现代人类刚出现的时候,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各种动物,这是人类第一次将动物作为伙伴和朋友看待的时候,人类对动物产生了一种原始的情感。
在原始部落中,人们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着相同的意识和欲望,在原始时代里,万物都是生命存在中的体现,人们把万物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到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开始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后,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人们对自然界了解有限、认识不够等原因,导致了“神人”关系和“天人感应”“地神信仰”的出现,最早出现的“神”正是由动物崇拜发展而来的。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前)出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神奇的动物——猿猴。猿猴有着像人一样有两只手,长着两只脚、一副猴相,这是猿猴早期形象之一。
而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一些古人类化石中可以看到,一些猿猴一样形态动作明显且有四肢或两只手,这是猿猴后期形象之一。
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4500年前)开始出现一些猿猴形状动物化石和具有与人相似特点的形象——原始人类崇拜上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幸运或帮助他们摆脱灾难、战胜敌人(一般是野兽)的神灵。
大象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东南亚的神话中;图源:unsplash
人类文化发展和对动物的态度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动物逐渐从原始的生物进化成了与人类有共同生存空间的伙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与动物之间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以前完全的以物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以人为中心,也就是从过去把动物作为主要生活必需品和劳动力转变成现在把它们当作人类自身的一部分,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礼记·檀弓下》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认为孝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是人和动物之间最基本和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
在《礼记》中所说的“百行以孝为先”就是一种十分明确、具体而严肃的孝道要求。在《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一句话:“凡为人子,必孝悌;为人父,必慈弟兄;为人臣,必忠信;为人友,必正直,这是对孝亲、友爱等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所作的规定。
对于动物的幻想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图源:unsplash
动物与人类文化发展的隐秘与促进
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努力探索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并没有产生太多有价值或有意义的成果。
直到21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不断深入,人类对动物行为的探索才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动物行为只是进行一些粗线条和模糊意识上的描述;而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我们对动物行为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人们开始在动物身上发现人类所特有的一些行为习惯或文化;
•人们开始用一些带有人类思维特征的科学术语来解释一些现象并用这些词语来解释我们已知或未知之事。
比如,“天人感应”“五行学说”“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学说”,等等,这些词语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动物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
在守卫型动物中,蛇是知识树的守护者;图源:pixabay
动物与人的交流合作与神话的演进
当人们在自己家中时,可能会有很多关于祝祭想法和做法,但是在牵涉动物的时候,许多想法或做法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或需求。
比如当人类需要一只羊的时候,可能会将其买下来并放养着,而不会饲养它。当需要将一头牛杀死时,人类也有可能会将其买下来并宰杀掉。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曾因为没有听老孙言而被唐僧赶出花果山,后来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得以重返西天取经。
根据五行学说,在《周易》的阴阳观念中,金为水,木为火,火为金。因此在远古时期人们把“水”、“土”作为天地间的根本,并用五行的顺序来解释其相互关系。
在《易经》中有五种基本元素的形象:金(火)、木(水)、水(土)、火(克)和土(生)。这种观点对后世的哲学、宗教等有深远影响。
五行学说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五德”,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在这种观念下,中国古代许多神话故事和寓言都是以五行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如果没有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合作,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动物世界里还有如此多的精彩故事,而这些故事中很多都包含了对神秘文化的幻想和追求。
传说动物与人类也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图源:pixabay
世界传说中有关动物的神秘现象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动物的神话传说,如“神猴降世”“猴子与神猴”等。在美国,也有许多关于动物的传说,如《圣灵降临》中提到的“圣灵降临”现象就与猴子有关;《圣灵降临》里的神猴和人一起吃掉了亚当,《圣灵降临》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经典书籍。
在日本,有一个民间故事叫《三只猴子》(《白猿传奇》),讲的是一个名叫三只“猴子”的少年和母亲一起生活在森林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动物来了解动物。
日本民间传说中还有很多关于猴类的神奇故事:《神猴降世》中的主人公三只猴子被天界神仙所救,从此在人间繁衍生息;还有一个叫三原三平的神猴为了报恩,变成了一只猫;日本著名动漫作品《灌篮高手》里也有一只神奇的黄蜂鸟。
动物传说中的动物灵韵丰沛;图源:unsplash
动物与神秘文化互融共生
动物与神秘文化的发展互融共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代开始,动物就已经成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动物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并在各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鹰头马身有翼兽成为令人向往的神秘生物;
图源:unsplash
从远古到今天,动物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从动物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感悟以及知识和智慧。正是这种心理使它们成为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源泉和表现形式之一。
可以说,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社会也就不会有动物世界。
神奇动物重写人类历史
狼人、海怪、龙、半兽人……不论是真实存在的生灵,还是虚构的幻想产物,动物一直被人类赋予各种含义,神奇动物更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符号。为何人类文明如此热衷于构建神奇动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作者考据各种文化中有关动物的历史、传说、童话、民间习俗等,探索神奇动物文化诞生的源头——人类与动物的复杂的奇妙关系。
在这种观点下,意大利哲学家、生态学家和动物人类学家罗伯特•马尔凯思尼站了出来,以其在意大利引领动物人类学的研究,为该学科建立起认识论框架的背景为读者带来《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这本书,为大众追溯神奇动物文化源头,探索人类与动物间奇妙关系,盘点动物对人类文化深远影响。
比深入更深入!作者广泛考据世界各地文化中有关动物的历史、传说、童话、民间习俗……此外,更从人类与动物间关系的角度,剖析人类创造神奇动物的动机,从根源解析神奇动物起源!
人类对动物的恐惧与思考与生俱来
全书内含90余幅高清艺术插图,图文盛宴,为你对于动物神话的思忖和想象构建一个虚幻但真实的世界观。
人与动物的关系中的“变兽妄想症”
想知道对动物的恐惧和信仰从何而来?想了解动物占卜与萨满教的关系?想认识J.K罗琳笔下守护神和民间信仰图腾的来源?在这本《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中,你都能够得到解答。
书中提及萨满的图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