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新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打破了往年传统,离开了富丽堂皇的克里姆林宫,来到一片戎装的南部军区司令部发表新年致辞。

这种打破传统的方式,仿佛是在向大家宣布,新的年度里俄罗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俄乌之间的特别军事行动;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抚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众多俄罗斯军人付出的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普京在新年致辞中所表述的:

2022年是充满艰难但必须抉择的一年,是为捍卫俄罗斯主权完整、保持社会团结做出最重要行动的一年。这一年充满真正意义的转折和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成为为俄罗斯的未来、真正独立奠定基础的分界线,今天俄罗斯也正为这一目标而战。

风云变幻的俄乌局势在过去一年里透支了人们的无数想象,也给大家带来了无数震撼。战争,从未远离我们。

庞大的前苏联轰然解体后,继承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衣钵的俄罗斯曾经欢快无比,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释放了明确的示好信号。

叶利钦激动地向俄罗斯民众表示:”我们要告别社会主义,选择一条新的、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会在一两年时间内踏上文明复兴之路“。

即便是政治强人普京,也曾由衷地示好美国,而且一度取得了成效,在貌似风光地成为七国集团的第八国后,俄罗斯又成功地成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并承办了2006年八国集团峰会。

然而局势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厢情愿,跌跌撞撞恢复些元气的俄罗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些明里暗里的纷纷扰扰。

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反导部署到北约东扩,东扩范围从东欧诸国到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一直逼到基辅罗斯发源地乌克兰。

俄罗斯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历史的墙角,而这幕后最大的推手正是他们一度最想拥抱的曾经对手——美国。

为什么会是这样?历史是面真实的镜子,回顾中美两国的过往,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先从我们最熟悉的那句论断开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其实,在这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它们会吃人的”。

这是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中的论述:

“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

这段话其实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一个生动阐述。

我们当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二战中不可一世的胜利者、全副机械化的美国军队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但他们还是打不过没有制空权、“冻土豆加步枪”的志愿军。

世界上第一个有核国家动起了歪心思,但是他们还要顾忌世界上另一个有核大国。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美国人也是懂的,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他们通过各种场合放出使用原子弹的威胁。

朝鲜领导人坐不住了,起兵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预见过这样的可能。他特意前往北京,询问毛泽东的看法。

不仅是朝鲜,美国的盟国也惊恐不安,他们受够了二战的生灵涂炭,生怕战争升级成一次新的世界大战。

在日内瓦的荷兰代表“含着眼泪”问法国驻联合国大使是否有机会避免战争。其他西方大使们同样极为震惊,发狂似地向美国使馆打电话询问详情。

反应最激烈的是英国,首相艾德礼紧急赴华盛顿与杜鲁门会晤,最后美国同意使用原子弹前会同英国商量。

面对黑云压城的核威胁,毛泽东表现出大战略家的从容,他指出:

“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像对付日本一样,也在朝鲜使用原子弹,那杜鲁门也没有义务事先通知对方,让对方先做准备呀!说来说去,杜鲁门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威胁与恐吓。”

兵者,诡道也!作战的精髓是什么,是出其不意!

当美国人答应跟英国人商量的时候,就决定了原子弹在他们心中的第一序列并不是武器,而是恐吓。

而战略上藐视敌人的中国志愿军并没有忘记老虎会吃人的真相,面对原子弹的威胁,他们认真地做了应对准备。

在思想上,入朝作战前部队统一认识,认清作战阵地和日本广岛、长崎的差异化。抗美援朝的作战阵地处于山区、丘陵,与广岛所处平原地带不一样;阵地上有坚固的工事,有坑道、有交通壕,有掩体,不同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建筑群;加上预有准备,原子弹的威力会受到很多限制。

在阵地建设上,凡是直线的洞,洞中再挖洞,洞外加修防御墙,以防冲击波;在冲击波弱的地方,再挖一个出口;在师团营支撑点和指挥所一般都增加一个洞口,就是一个洞挖三个口,构筑多层的防冲击波的墙。

在战术运用上,采用近战。迫使敌我阵地相互接近,敌我难分,限制敌人用原子弹的可能。他们若投放原子弹,自己也逃不脱原子弹的冲击。

此外,志愿军还动员当地群众挖防空洞,展开防空教育,并进行了防原子弹的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志愿军在后来面对新的核威慑时就有了充足的底气。

在包括盟友在内的国际舆论一片抵制声中,杜鲁门做出不使用原子弹的声明。

但是时间来到1953年,美国人的歪心思又活跃了起来,因为他们研制出一个新武器——可以用大口径火炮发射的战术核武器。

这时的朝鲜战争进入了漫长的谈判阶段,说是谈判,其实也是边打边谈。

美国总统已经换成了艾森豪威尔,他想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

于是,当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时,艾森豪威尔决定把使用核武器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国务院与军方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使用原子弹事宜。

会上大部分声音建议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是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在朝鲜使用核武器很难奏效。

他的观点是:最近的试验表明,倘若防空洞很深,人们可以接近爆炸地点而不受伤害;中朝军队已经在150英里长的前沿战线上深挖防空洞,这并不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良好目标。

而且他还建议“联合国军”不应集中在釜山、仁川以及战线以北任何可能实施两栖登陆的地点,因为这些都是苏联原子弹报复的极好对象。

最终,美国没有在朝鲜战争期间使用核武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志愿军所做的充分应对准备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反观俄罗斯,他们在战略上的确做到藐视对手,他们眼里的乌克兰还是当年的那个乌克兰。

他们能够痛下决心,携2014年克里米亚之威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在战争初期也做到了摧枯拉朽。

但是他们忽视了《明斯克协议》给乌克兰争取到的8年时间,在这8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已经按照北约标准重新武装了乌克兰军队。

他们也看轻了躲在背后的北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明面上拼的是军力,背后拼的是财力。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针对的是乌克兰。但针对俄罗斯的,除了乌克兰还有被美国裹挟的、几乎是整体的西方阵营。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他的主要外汇来源于此。然而,俄乌冲突伊始,西方国家一边是各种制裁蜂拥而至,光法案就达上千条之多,导致俄罗斯本就不景气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另一边源源不断地把金钱和武器输送到乌克兰,甚至直接出人出力替乌克兰训练部队。

此消彼长,全副北约现役装备的乌克兰军队和各种雇佣兵就这样把俄罗斯的钢铁洪流拖入泥潭。

再看毛泽东的另一句箴言:我们以“战争的边缘”来对付“战争的边缘”,结果他们不敢前进,只到战争的边缘为止。

1956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美国“不怕走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这种主张被称为“战争边缘政策”。

1957年5月,美国的“斗牛士”导弹部队进驻台湾,导弹射程覆盖中国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各省。

1957年11月,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南部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国民党金门驻军也进行了全岛规模军事演习,11万军队参加。

美国的一系列对华动作严重刺激了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野心,他们不断在大陆东南沿海加强海空袭扰。

一时间,中国仿佛又被逼到了战争的边缘。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军事讹诈和恫吓,它曾吓坏过前苏联,吓倒过诸多国际人士,但吓不了中国人民,毛泽东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什么时机出手合适呢,毛泽东也在思考。

时间来到1958年初,伊拉克发生政变,美国以保护侨民为由,从黎巴嫩海滩进行登陆,入侵黎巴嫩,占领贝鲁特。

中东局势陷入了更加混乱之中,鲁莽的美国人只能选择在一片国际谴责声中退出黎巴嫩。

毛泽东决定出手了,他要把台湾问题与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结合起来,相互策应、互为后盾,使美国感到四处紧张,首尾失据。

这样一来,既可减轻中东人民的压力,又可试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牌。

于是,就在联合国通过美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决议的第二天,毛泽东下令炮轰金门,要求“只准打蒋舰,不准打美舰”,但限于12海里之外,如果美军越界,照打不误。

万炮齐发过后,蒋介石傻了,美国人懵了。他们摸不清解放军的意图,急忙四处调兵,东太平洋不够又从地中海调。

用杜勒斯自己的话讲,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海、空军的集中,美国把它仅有的十二艘航空母舰中的六艘开来了。

然后,在炮火的轰隆隆声中,蒋舰落花流水,美舰落荒而逃。

慌乱之中的蒋舰纷纷告急,连密码也忘了用,被我解放军听得清清楚楚。

这边叫道:“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

那边骂道:“什么朋友,都TM掉头跑了!美国人混蛋!”

美国人终于尝到了“战争的边缘”的滋味,他们与蒋介石签订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也在这炮火连天中被彻底地撕下伪装。

后来毛泽东在1959年接见古巴代表团时生动地阐述了这一斗争策略:

“我们学了杜勒斯的‘战争的边缘’,杜勒斯当了我们的先生。他的‘战争的边缘’是对着我们的,我们也用‘战争的边缘’对付他们。国民党同我们打了几十年仗,我们还在继续打国民党。国民党没有饭吃,美国给他们吃。美国的军舰距离在我们炮弹射程之内的海岛只有三海里。他们在战争的边缘,我们也在战争的边缘。我们以‘战争的边缘’来对付‘战争的边缘’,结果他们不敢前进,只到战争的边缘为止。”

再看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就一直处在类似“修昔底德陷阱”中。

苏联解体的一位重要推手——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一度天真地认为:美俄之间的分歧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

他以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俄罗斯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已经不存在意识形态分歧。

叶利钦准备拥抱和平,选择一条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上台伊始的内政外交上几乎采取的是全盘西化的模式:

在内政上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甚至不惜自废武功,削弱自己的战略武器。

然后俄罗斯得到了什么?

他们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兑现不了的承诺,俄罗斯的领导人也结交了一个又一个“好朋友”。

叶利钦和克林顿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普京的“挚友”越来越多,布什、布莱尔、默克尔……

俄罗斯在刚刚独立时就尝试加入北约,彻底解决对外困扰。老布什给了一个承诺:只要俄罗斯完成相应的改革,当然也能加入北约。

1993年,克林顿访问波兰时突然宣布波兰将是第一批扩员对象之一,又给出一个承诺:扩员将尊重俄主张,不会是“仓促、突然和排它性的”。

还有一系列的签订条约,再退出条约;签订协议,再退出协议。

2001年,美国退出了当年用以限制军备竞赛的《反导条约》。

还是在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与美国签署《中导条约》,同意销毁自己手上最令对手肝颤的核武器。为了表达诚意,甚至连一部分没达到条约标准的导弹也给销毁了。

201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各方签署《明斯克协议》。

2022年底,签署协议的法、德前首脑先后公开发声:协议只是一个稳住俄罗斯的缓兵之计,以此给北约和乌克兰一个准备时间。

撕下遮羞布之后,在西方的大国眼里,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俄罗斯想拥抱北约,远离“战争的边缘”,给自己一个和平发展的机会。最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让俄罗斯一刻也没能离开战争的边缘。

他们得到了让经济差点彻底休克的“休克疗法”,迎来了步步紧逼的反导部署。

还有最直击心锤的:不断东扩的北约和俄罗斯永远无法加入的北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条道俄罗斯走不通!

再看第三句: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

这是1954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时所说:

“我们是一个新中国,虽然号称大国,但是力量还弱。在我们面前站着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美国。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因此我们需要朋友。”

这不是句玩笑话,也不是抱怨的话语,一针见血的言语背后是毛泽东对局势发展的深刻认知。

其实对于美国的认识,毛泽东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变化过程。

1936年,面对日益沉重的民族矛盾,毛泽东改变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提法,公开主张美、苏、中联合反对日本,呼吁“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

在美国政府受“孤立主义”影响下隔岸观火,甚至有可能以牺牲中国来求得同日本妥协的情况下,毛泽东用“东方慕尼黑阴谋家”予以批驳,美国“要张伯伦做他的秘书,日本做他的后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做他的前卫”。

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毛泽东对美国的评价逐渐改变。

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抗日根据地也给美国记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们根据所见所闻作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向美国和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西北“红色角落”的真实一面,进一步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

反过来中共对美国的好感也进一步增强,毛泽东曾经称美国为“最亲密的战友”。

为什么毛泽东对美评价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因为他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最大程度地维护民族利益,通过褒贬扬抑来努力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援助。

尽管毛泽东对美国的评价经历了诸多变化,但他实际上时刻保持着清醒。

即便在1940年美国开始全面封锁日本、对中国提供援助之际,这位政治敏感性很强的领袖还在党内指示电中有过这样的分析:

“还须假定这种情况,即美国海军集中力量打败日本海军,日本投降美国,日本陆军退出中国,美国把中国的英美派从财政上军事上武装起来,中国由日本殖民地变为美国殖民地,国共合作变为大规模内战,最黑暗莫过如此。”

毛泽东对美国的清醒认识,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到了刻骨的考验。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一次决策。

一边是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一边是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一边是一衣带水的海峡两岸,一边是唇亡齿寒的鸭绿江畔。

到底该怎样抉择?抉择的18个日日夜夜,毛泽东苦苦思考,其他领导人反复纠结。最终,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顽固地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态度,长期对华实施封锁禁运,并动作频频“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生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四面封锁中屹立,在满目疮痍中复兴,正是因为革命前辈们的清醒认知和未雨绸缪。

反观新生的俄罗斯,自从叶利钦激动地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示好,宣布他的执政道路的宣言:

“我们要告别社会主义,选择一条新的、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会在一两年时间内踏上文明复兴之路。”

就注定了他们的一厢情愿要付诸东流。

因为美国本质上就是个追逐利益的国家。

偏隅美洲的他们是一个信仰新教的国家,从移民时代开始,他们历史的车轮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前行,赚钱、赚大钱、赚更多的钱……

他们利用本土远离亚欧大陆的优势,长期隔岸观火,一直游走在战争的边缘,大发他国国难财。而且一旦时机合适,便起身拱火,唯恐天下不乱。

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意识到,但他们就这么一直走到现在。

更准确地说,他们并不是走在战争的边缘,他们本身就是“战争之源”

美国的前总统卡特自己就曾说过,美国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自二战结束的1945年到2001年间,全世界153个地区,总共发生了248场武装冲突,而由美国发动的就有201场,所占比例高达81%。

而2001年后美国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又已让9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只是开始的俄罗斯并没能认清这一点,他们一次次地向美国靠拢换来的是一次次的羞辱。

标榜民主与自由的美国自二战之后奠定了世界霸主地位,始终需要塑造一个外部敌人来维系北约内部的一致立场,然后继续它的拱火生涯。

继承前苏联衣钵主体的俄罗斯恰恰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

面对依旧是庞然大物的俄罗斯,其他北约各国也是顾虑重重:接纳俄罗斯的北约还是北约吗?俄罗斯也进来了,那么北约诸国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从开始就没有真心接纳的北约诸国,一厢情愿的俄罗斯就这样一步一步被逼到历史的墙角。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是伟大的爱国者,在历史转折的严重关头,他们总是表现出非凡的战略气魄和胆识。

毛泽东的预言,决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

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就是在他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严重的国际斗争确立的。

聆听伟人的声音,是一种历史带入,会有一些沉浸,一丝享受,也会有“高山仰止”的忐忑。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伟人也是凡人,他们思想的光芒,常常会从聊天般平实的语言中流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