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邬天亮(渤海大学)

近日,一则东北人喜欢吃“桌饺”(指把煮好的饺子全倒在桌子上后一起吃)的传闻在网络上流传开,使一些不了解东北的人误认为“桌饺”是东北人吃饺子的传统。而这一所谓的“传统”也迅速遭到了其他地方人的嫌弃,并由此引起了对东北人形象的污名。了解事实的东北人随即进行了反驳,在两方围绕“桌饺”唇枪舌战的背后,应警惕由此引发的歧视等社会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这造就了我国多种多样的饮食文化,而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是该地区风土人情的展示。东北菜较少讲究造型的精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精神面貌。但一些短视频平台的博主,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更多关注,经常采取夸张的方式展示符合东北地区标签的“豪爽”。甚至有部分行为容易引起观感的不适,让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误认为这真的是普遍的东北人的饮食传统。

随着类似的短视频作品层出不穷,对东北的刻板印象也逐渐加深,原本正面的“豪爽”标签渐渐被异化为“粗野”的污名。知晓事实的东北人面对其他地区对家乡的污名自然不会一味隐忍,于是展开了反驳。在两方激烈讨论之中,围绕对饮食文化事实的讨论却逐步被异变为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抹黑。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曾提到,在媒介上所接触的信息环境并非真实的现实环境,而是经过加工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环境,但它可以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一方面,部分账号用标签化和夸张化的方式塑造出的虚假地域形象,加深了人们对不同地域的误解。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观点的表达较为随意,部分人在网络上以“引战言论”发泄生活中压抑的情绪,引起了更多的人依据群体站队加入“地域黑”之中。

在网络上地域之间相互的抹黑,势必也会影响在现实中彼此之间的生活。例如2021年一则在网络中流传的家政招聘截图,明确提出拒绝来自东北与河南的人员应聘,再比如2022年河南一男子投简历却被对方以籍贯不符要求为由拒绝。这些就业歧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受网络地域污名化的影响。当一个社会中成员彼此因不同地域而相互歧视时,不同成员圈层之间的壁垒也会逐渐加深,社会割裂可能由此产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无论你来自中国的哪个地区,我们都是不可分割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家人之间不搞歧视,彼此平等。只有我们真正地平等看待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同胞,我们才更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