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宝妈们不知道有没有和笔者相同的体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很多数学题就辅导不了了,我是中专毕业,自学大专。说起来感觉非常惭愧,一个大专生竟然连小学数学题都不会了。反过来想,会不会是现在的课程难度过于大呢?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听说教育部有关中小学课程难度的具体规范,可能是还没有吧。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聪明,吃得好,比以前智商高,所以课程难度在逐年不断提高。这是民间,对于加大中小学课程难度的理解。但是这靠谱吗?当年华罗庚、陈景润是因为吃得比别人好,所以才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吗?当然不是,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生活水平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这说明吃得好和智商成正比站不住脚,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为什么中小学课本内容年年变,难度节节高,以至于二十年前的大专生连现在的小学数学都辅导不了了呢?笔者猜想,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从一开始就进行人才分流,只让少数爱学习的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其余的分流至技校、职高、中专这些职业技能学校。以此缓解工厂、企业对于技术人才和普通工人日益激化的供需矛盾。回顾这二三十年的大学状况,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万里挑一,到本世纪初的大学低门槛入学(很多私立大学甚至可以免试入学)。大学生从人人稀罕的天之骄子,变成遍地都是本科生,不读个硕士、博士都很难找到工作。这样尴尬的境地,只是因为家长几十年来不变的追求:“孩子不念大学就没有出路”么?如果只是这个原因,那从小学开始分流就是有必要的。但,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一开始把上大学当成鲤鱼跳龙门,当成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实际上,小学、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真正到社会上用得到的知识,是在大学里面学习的。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从大一开始,把考上大学,当成学习的终极目标,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学生上了大学开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甚至大学都无法毕业的原因。既然在大学没有好好学习,走入社会找不到工作,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大学专业的设置为何就必须高大上呢?而且专业设置还会和热门职业接轨,比如前几年家装设计行业吃香,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设置环艺设计专业。大学为啥就不能设置一些接地气的专业呢?为啥明明很多专业根本没有人才需求,仅仅是高大上,就浪费孩子四年的大学时光呢?笔者认为,大学一方面不要太商业化,一方面要设置些职业技能专业,不要只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普通职业技工的缺乏,真的和大学的培养方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中小学分流来解决问题,可以说是严重脱离实际。

我们再来看,中小学用加大课程难度,来分流的另外一个可怕后果。中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学习阶段,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成长阶段,可以说小学、初中这九年形成的性格、人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人统计过,小学、初中,爱学习的孩子占比有多少,我们从孩子班上的情况分析,占比应该不超过百分之十,如果要分流,将会砍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并且,学习上的挫败感会让这些孩子缺乏自信,失去人生的目标,甚至自暴自弃,以至于患上抑郁症。想想都可怕,但却已经发生了。这是硬性分流最严重的后果,不但会影响孩子一生,关键会影响亿万家庭。

所以说减负、禁止课外辅导都是浮云,硬性分流更要不得。如何合理制定中、小学课程难度标准,势在必行。让我们期待中小学课程难度,早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