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将2023年的重点消费刺激领域在汽车与购房上画了两个圈,今年一开年,“降价促销”潮就开始了。

昨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房价连续3个月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住建部长倪虹更是表示,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首付比、首套利率都要降下来。

今天,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3调整后售价22.99万-32.99万元,降幅2万-3.6万元;国产Model Y调整后售价25.99万-35.99万元,售价均已低于美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导致官网一度被“挤崩”。

相较房子与车子,同样是降价,同样是刺激消费市场,似乎马斯克不太懂中国用户心理,大力度的降价把刚提车的用户变成了“大冤种”,引来了网上的骂声一片,而央行和住建部的下调房贷利率,虽然让刚贷款买房的用户吃了暗亏,但让房价稳中回升的口号,反而获得了“老用户”的普遍支持。

在政事堂看来,这两件事儿看似不大,实际上影响都很深远,这些动作的背后,都体现出了中国2023年消费与经济刺激政策思路的转变。

在汽车消费领域,22年的刺激思路靠财政补贴,由政府买单,23年转变为鼓励市场竞争和内卷,也就是让企业买单。

特斯拉最近几个月的连续降价,目的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来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把竞争对手挤死。大张旗鼓的鲶鱼竞争,将迫使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不得不放弃涨价寻求利润,继续打价格战,加速新能源渗透率和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这种由整个行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降价出血,既刺激了国内的消费,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民众得到了实惠,又不需要财政补贴,政府还能在消费的过程中赚取巨额的税收。

同样,国家在房地产领域,22年的刺激思路是降低土地供应,以牺牲地方财政为代价稳价格,23年的思路,转变为降低企业与个人的信贷成本,也就是推动房企上杠杆和银行让利。

接下来,各个地方政府为了救房价与财政能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推动银行和开发商学习马斯克,引导本地区的房贷利率下行,用利息的“价格战”让利,争夺房地产的新客户。

这种模式,既刺激了房产消费,又扩大了政府卖地收入,还能在降价让利的促销过程中,保持房屋标价的稳中有升,让广大资产增值的民众更加敢于花钱消费。

可以说,对照汽车与房地产两个消费主力,思路都是从22年的政府加杠杆,转变成为23年的让企业加杠杆,由市场的激烈竞争来推动消费的复苏。

而这种竞争性的思路转变,不局限于汽车与地产,最近在很多领域涌现。

从防疫的竞争性开放,各省各市之间你追我赶,到三亚春节期间20万一晚的酒店被土豪们争抢后售罄,从同时跟俄罗斯和海湾国家进行能源谈判,到跟菲律宾谈判南海油气开发和开启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再到对平台公司的解禁,引发各位首富大佬们频频亮相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

危机倒逼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诚不欺我。

在政事堂看来,中国23年的消费复苏,不应该靠普通老百姓加杠杆,也不能指望搞运动式的均贫富,而是要像现在这样,由政府建立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让最有钱的那些富豪们内卷起来,心甘情愿的从资本市场借钱,掏真金白银给民众的消费发放补贴,用市场竞争推动各项产业的不断升级,提升中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