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只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续书中虽也有亮点,但人设崩塌,情节不合逻辑。若论其中续书最瞎扯、荒诞的内容,就是“调包计”。

贾母嫌弃林黛玉,不顾黛玉病重,硬做主张设计给贾宝玉求娶薛宝钗,不顾宝钗年龄大,商贾出身以及哥哥又打死人进了大狱的事实。

贾宝玉在国孝家孝期间,不顾国礼家法娶亲,所谓的“金玉良缘”也变成了“给国公府的傻孙子冲喜”。更惨的是贾府给薛宝钗办的婚事不合礼法,偷偷摸摸,还不如小门小户纳妾有体面。

实在是魔幻又荒唐,看上去已经不是一场梦,而是一场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包计到底有多离谱?贾母人设全崩:对林黛玉狠心绝情,对薛宝钗爱的深沉

一百二十回程本《红楼梦》中,前八十回是根据原著删改的,总算还没走大样。但后四十回就真的开始跑偏了。其中当属“调包计”槽点最高。

首先贾母的人设崩塌惨烈。

续书中,贾母好像换了一个人。她不但对宝黛脱粉,还狠狠地回踩,对林黛玉这个外孙女冷心冷面,厌恶绝情。

林黛玉因为误听宝玉议亲绝食病重,风言风语传的贾府上下皆知。贾母知道了之后的反应是这样的。

首先,她竟然表示:“我想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这明显和前文严重矛盾。

贾母在前八十回对宝黛的婚事一直是支持的,一开始是她想让宝黛结合,延续贾府和林家的姻亲关系,继续利用林如海的助力。

所以才主动千里迢迢接了林黛玉来,和宝玉一起抚养,刻意撮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如海死后,贾母依然支持宝黛,亲口认证宝黛是一对“小冤家”,她的狗腿王熙凤也数次拿宝黛婚事当众开玩笑,黛玉的嬷嬷们也说:“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连贾府的小厮都知道:“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就算贾母后来和王夫人联手想给贾宝玉求配甄家的三小姐,可惜也失败了,甄家瞧不上贾宝玉。

贾母虽然不死心,但也没有放弃过林黛玉给宝玉为妻的打算,因为宝玉如果真找不到更好的名门闺秀,林黛玉是最好的备胎,何况这俩孩子已经一往情深,达到了同生死的地步。

所以,紫鹃试玉,差点整死宝玉,贾母却轻描淡写,没有任何责罚。

可是续书中贾母却才醒悟宝黛年纪大了在一起“不成体统”,这就是作者在安排贾母自己打嘴,因为撮合宝黛的是她,安排宝黛厮混內帏的也是她。

宝黛从小就亲厚,到了八十回已经十七八岁,早就到了结婚的年纪,贾母如果不是早想给他们订婚,哪有表兄妹天天这样厮混的?

然后,在王夫人当面嫌弃林黛玉有心计,单相思惦记她的宝玉之后,贾母也不生气,并且附和着嫌弃林黛玉不像长寿的人,直接主动要给宝玉求娶薛宝钗为妻,认为“只有宝丫头最妥”。

拜托,贾母前八十回可是在全力对抗“金玉良缘”,薛家这种金陵一霸,没落商贾,怎么可能入得了贾母这种老牌贵族的眼,怎么可能配得上贾宝玉这公府的嫡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就是撵她走人,清虚观打醮早就否决了薛宝钗,认为她这种条件给宝玉做妾都不配;后来又严厉批评薛宝钗的“雪洞”不像样很忌讳;更是借着宠爱薛宝琴,给她提亲等事,绝了薛宝钗的念头。

古代跨越阶层逆袭,可没有网文里那么过瘾的。虽然明清商贾地位有所提高,但雍正时期,包括重视商业,解放贱民的雍正皇帝都瞧不起商人,所谓“皇商”,没有官职,不过是内务府采购商人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何况薛家的家风不良,薛蟠两次打死人命,好色斗气,不仅曾在贾府学堂搞男风,当时还又因第二次闹出人命官司在大牢里,更加臭名远扬

古代娶媳妇先看门第家风,由此判断姑娘的品性教养,薛宝钗这种情况,别说贾府,就是张华也不敢娶她。

何况到了八十回之后,薛宝钗已经和傅秋芳一个年纪,古代二十三四岁的姑娘可不是妙龄了,贾母当年特意给宝玉晚娶,就是为了用拖延大法逼走薛宝钗,如今耗了这么多年何苦呢?

总之,按照原著中的贾母分析,她作为出身相府的千金,执掌国公府数十年的当家主母,是绝不可能选“金陵一霸”家的薛姑娘为孙媳。就算要给傻了的宝玉冲喜,娶刘姥姥的孙女青儿都比薛宝钗强多了。

人家王狗儿的父亲、祖父也做京官,虽然不如薛家有钱,但已经重整家业,重新成为富农或小地主,和王狗儿家结亲也比和薛家结亲要强,至少青儿身家清白,是良家少女。

可笑的是续书中写道贾母对“金玉良缘”主动支持,对宝钗大加赞赏,对林黛玉狠心绝情。

宝玉丢玉呆了之后,贾母和王夫人合谋让他和宝钗结婚冲喜,明知道可能会害死黛玉,却说:“林丫头倒没有什么”、“可就只忒苦了宝丫头”。听听这语气,这哪里是贾母,上赶着送女儿冲喜的亲娘薛姨妈也没这么心疼薛宝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怕的是,贾母当众说林黛玉是“外人”,“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是明显推翻了前文设定的,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贾母亲自认定过,林黛玉是自己人。

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贾宝玉国孝家孝娶亲,贾府集体失智失忆,薛宝钗婚礼不如纳妾体面

《红楼梦》续书中贾宝玉丢了玉,变得痴痴傻傻。

按照原著神瑛侍者和补天石“通灵玉”是分开两码事的设定,这个逻辑也是不合理的,续书作者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他把开头的神话改了,让神瑛侍者和补天石合二为一,才勉强可以说得通。

那么宝玉成婚的“调包计”依然是很扯很荒诞的,因为当时正值贾元春的丧期内。第九十五回写“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接着贾母等人就要在正月十七日给宝玉议亲,让他娶薛宝钗冲喜,用宝钗的金锁,引宝玉的“通灵玉”出来。

难道他们忘记了贾琏国孝家孝娶亲的事情?

贾琏娶外室,纳小妾都要命,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破口大骂:“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张华告上督察院,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停妻再娶”;贾母千叮咛万嘱咐,要一年之后才许尤二姐和贾琏圆房;连贾府的下人奴才都知道贾琏国孝期间娶尤二姐非同小可,都不敢多嘴。

怎么到了贾宝玉这里就可以孝期娶亲了?是贾母等长辈集体失智了?还是贾府上下集体失忆了?

虽然元春这个贵妃比不上老太妃的葬礼和规格,作者特意借贾政之口说:“贵妃的事不禁婚嫁”,但是元春是宝玉的亲姐姐啊,亲姐的孝期才过不到五七,亲弟弟要结婚娶老婆?真是说破天去也没这个道理啊!

贾政也说了嘛:“宝玉应照已出嫁的姐姐有九个月的功服,此时也难娶亲。”而且还不止元春的服,还有不久之前死去的迎春,那也是宝玉的姐姐啊!

续书的作者也知道这么干不行,他还让贾母承认贾政说的“果然不错”!“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但立马打着给宝玉救命的借口,固执地说:“只可越些礼办了才好

可见续书中的贾母,她愣是要凭一己之力跟整个封建礼教对抗,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贾宝玉做个不仁不义之徒,背负骂名,前途尽毁,也要让宝玉娶上薛宝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母:“……况且宝玉病着,也不可教他成亲,不过是冲冲喜,我们两家愿意,孩子们又有金玉的道理,婚是不用合的了。即挑了好日子,按着咱们家分儿过了礼。赶着挑个娶亲日子,一概鼓乐不用,倒按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一乘八人轿子抬了来,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床撒帐,可不是算娶了亲了么……”

这还是那个支持宝黛的贾母吗?这分明是“金玉良缘”背后的大boss!

贾母明显就是自相矛盾,她估计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为了救宝玉的命也说不过去,当年她连宝钗“寡居风”的“雪洞”都万般嫌弃,如今在元春的丧期搞冲喜,不怕直接把宝玉给冲走了?

而且她还专门选热爱“寡居风”的薛宝钗,不怕当年的雪洞忌讳直接应在自己的宝贝孙子身上吗?

薛宝钗她哥刚刚又打死一条人命,加上之前的冯渊,身上背负两条人命,两场官司了。

薛家这份惹祸体质也是厉害了,薛宝钗能给宝玉冲什么喜?带着贾府一起倒霉还差不多!

反复拉扯“金玉良缘”更是瞎扯,贾母当年清虚观打醮,安排让张道士弄得那一盘子金玉配件,明显就是打薛家的脸,否定“金玉良缘”的谣言,宝玉更是要把金玉拿去给乞丐。

薛宝钗那个庸俗的金锁有什么稀罕的,满大街哪里的金店买不到?贾母就算真的病急乱投医要给宝玉冲喜,又害怕林黛玉早夭,直接花钱找个身家清白,八字好良家女子比薛宝钗强多了好吗?甚至六品通判傅试的妹妹傅秋芳还在巴巴等着呢!

最可笑的是贾母亲自主张:“婚是不用合得了”。简直就是离了大谱!很多现代的读者不了解古代婚礼流程,所以不明白这有多荒诞!

古代人娶亲讲究“明媒正娶”,“三媒六聘”,“三茶六礼”,古代婚礼是一切“礼”的根本。

《礼记.内则》有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昏礼》中有云:“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只要不是家里穷的置办不起,至少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是一样也不能少,否则不仅女方会被婆家看不起,男方更会因为礼数不周惹人耻笑。

“合婚”就是“六礼”中的重要环节“问名”和“纳吉”,正常应该是纳采之后是,男方媒人往女家询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八字合婚占卜吉凶,了解女方的出身、健康状况、家庭财产状况等。

只有占卜出来男女八字相合,适合婚配,男方媒人再把这个结果送到女方家里去,然后才能下聘礼。

贾母、王夫人等既然决定给宝玉娶媳妇冲喜,最不该跳过的环节就是“合婚”,薛宝钗比宝玉大好几岁,而且父亲早逝,哥哥两次打死人命。

这样的姑娘在封建社会找婆家被嫌不吉利才是正常的,哪有贾母这样不合婚直接就聘嫁的道理?

好像贾府之外就没有姑娘可以娶了一样,全世界只剩下一个薛宝钗吗?

何况是冲喜,既然贾母要搞封建迷信,更应该讲究八字相配,上上大吉才行,断然没有稀里糊涂的道理。

《红楼梦》被誉为古代贵族的生活百科,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贾府中荒淫不干正事的爷们如贾珍贾琏之流,表面上也不敢违背礼法,场面上的行事谁都挑不出错来。

贾母怎么可能犯这许多违背礼法的低级错误,又怎么可能带着宝贝孙子贾宝玉一起出丑呢?按照续书中的描写,这不是给宝玉救命冲喜,而是要把宝玉和黛玉一起送走,并且让贾府丢人现眼,宝玉以后好起来都没法出门做人的节奏。

很多读者看了续书,认为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在他们婚礼举行的时候魂归离恨天,实在太惨了!

其实薛宝钗可比林黛玉惨太多了!她的婚礼根本不合礼法,仪式比不上贾琏娶外室尤二姐,也比不上哥哥薛蟠纳妾。

薛宝钗和宝玉结婚时偷偷摸摸进行的,顶着林黛玉的名字,利用雪雁打遮掩。迎亲时新郎贾宝玉都没有出面。

贾府只派出早年的女戏小声吹打着“细乐”,十二对宫灯,一顶花轿,就把她从贾府的东北小院抬到了贾府新收拾的一个房子里,拜了堂就算完事。

这么偷偷摸摸,寒酸不正规的婚礼,在古代根本不能称之为结婚。新郎新娘两家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笑话死。

这还不如古代给地主家傻儿子冲喜的村姑有体面,至少人家地主家会明媒正娶,礼数周到,大摆宴席,热闹体面,还能给女方一大笔钱。

薛姨妈给薛蟠纳香菱为妾,还专门摆酒请客热闹一场,可怜薛宝钗结婚,连一桌酒席都没有,贾府空有那么多权贵世交,一个也没有到场的。可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热闹喜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照这么看的话,薛宝钗辛苦经营多年,处心积虑地嫁给了宝玉,是图什么呢?图他爱林黛玉?图他痴痴傻傻?还是图贾府把她当工具人?

这样嫁给贾宝玉的薛宝钗,以后再贾府中也是难以立足的。她娘家不堪,婚礼含酸,摆明了就是没脸面,就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连下等奴才都瞧不起这种少夫人。

总而言之呢,《红楼梦》续书中的“调包计”实在太扯,“黛死钗嫁”是作者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刻意设置的俗套戏剧冲突,没有逻辑,也不合常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