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九江银行2018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第5年赎回兑付日即将临近,1月5日,九江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决定不行使该债券的赎回选择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财联社1月6日讯(记者 史思同)随着九江银行2018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第5年赎回兑付日即将临近,1月5日,九江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决定不行使该债券的赎回选择权。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未赎回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共52只,涉及44家银行,而其中多为信用资质欠佳、评级为AA级及以下的银行。相较而言,九江银行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则维持在AAA级。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一般来讲,维持资本充足率目标是银行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该行行使赎回权后的资本水平可能会低于银监会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他指出,目前,银行二级资本债赎回的压力依然很大,未来可能会存在更多到期不赎回的风险,建议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在第5年尽可能地选择赎回。

第5年赎回兑付日临近,九江银行不行使赎回权

据了解,九江银行2018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期限品种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起息日为2018年1月31日,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如果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则该二级资本债券的兑付日为2028年1月31日;如果发行人行使赎回权,则被赎回的该二级资本债券的兑付日为2023年1月31日。

目前已临近该债券第5年的赎回兑付日,1月5日九江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决定不行使2018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赎回选择权,该债券发行总额为15亿元,未赎回部分债券利率为5%。

但实际上,银行行使赎回选择权也并非毫无条件,九江银行在该债券的发行公告中也明确指出了相关规定。

其中显示,发行人须在得到银保监会批准并满足下述条件的前提下行使赎回权:(1)使用同等或更高质量的资本工具替换被赎回的工具,并且只有在收入能力具备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才能实施资本工具的替换;或(2)行使赎回权后的资本水平仍明显高于银监会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

而对于九江银行此次不行使赎回权的原因,宋清辉认为,综合来看,该行行使赎回权后的资本水平可能会低于银监会规定的监管资本要求,或是该行选择不赎回的主要因素。再者,即使赎回也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形是,监管部门考虑到该行未来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而未批准赎回。

从资产方面来看,九江银行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仍面临进一步补充资本的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九江银行合并口径下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9%、11.02%、8.42%。而同期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5.09%、12.21%、10.64%。

44家银行未赎回二级资本债,普遍主体信用资质欠佳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二级资本债到期未赎回的现象已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未赎回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共52只,涉及44家银行。2022年未赎回债券规模超110亿元,未赎回债券数量达到24只。

但从银行主体来看,未行使赎回权的银行普遍为信用资质欠佳,主体评级多在AA级及以下的部分中小银行,相较之下九江银行的信用评级则为AAA,而这也是其本次引发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

据悉,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期发布的《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2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确定九江银行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维持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18九江银行二级01”和“18九江银行二级02”的信用等级维持AA+。

“不行使赎回权,虽然并不常见,但仍有一小部分银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宋清辉指出,一般来讲,维持资本充足率目标是银行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因为赎回之后再发行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一些银行银行干脆选择不行使赎回权。

在宋清辉看来,这些银行选择暂不赎回债券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没有同等质量或更高质量的资本替换被赎回的二级资本债,或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再融资难度持续加大等,也是银行选择不赎回的重要因素。

中小银行资本压力加大,可能存在更多到期不赎回风险

在近年来中小银行普遍资本金承压的情况下,各银行频繁通过各种资本补充工具融资补血,提升资本充足率,而其中二级资本债正是中小银行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据了解,近年来银行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去年全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

宋清辉指出,相比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其他资本补充形式而言,二级资本债具有发行门槛低、发行更便捷等诸多优势,对于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中小银行来说较为适用,这也是近年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规模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与此同时,发行二级资本债的综合成本仍然较高,这对一些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小的财务压力。”他补充道。

不过,如今越来越多未赎回的债券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市场可能会认为银行各项经营和监管指标不能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带来负面预期。不管是对银行主体或者是债券市场等方面,负面预期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产生不良质变,从而影响行业的稳健发展。

宋清辉指出,目前,银行二级资本债赎回的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那些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其资本压力则更大。一般来讲,其资产质量指标和盈利指标,相比于行业平均水平,亦明显偏弱。未来,可能会存在更多到期不赎回的风险,此举可能会引发估值波动、期限错配等风险。“建议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在第5年尽可能地选择赎回,这也是行业普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