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开始尝试坚持一种“习惯”,“看”到当下,捕捉“瞬间”,在日常中,寻找自己可以真正把握住的东西。这些瞬间,构成了国民集体记忆,也构成了我们每个人具体的生活。

文 |黄点点

编辑 |卢枕

运营 |绘萤

30000秒之一

在2023年的第一天,42岁的广东男人翁凯仕觉得,过去的一年,是平淡而幸福的。他不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关于这一年的生活细节,很多都被他遗忘了。

但有那么一秒,成了翁凯仕的年度记忆,让他始终难忘——12月31日,也就是昨天,小米在长城举办了一场“3万秒长城影展:2022中国影像辞典跨年直播”,从27万张“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参赛作品中精选出3万张,一秒一张,回看过去这一年,和2022年告别。(点击阅读原文,可看到一秒一张,3万张照片的完整视频 )长达8个多小时的慢直播,属于翁凯仕的那一秒就在其中。

这是倒数第27秒,也是由手机快门留下的一秒。8月周末的傍晚,翁凯仕站在阳台上,正好赶上卖水果的大叔出摊。他认识这个大叔,就住在同一条街上,十几年来,每一天都会如期推着满车水果出门,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几乎没有间断过。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养活他的小家。

▲ 《生活的背后是强大》

几乎没有思考,翁凯仕掏出了手机。屏幕里,卖水果的大叔艰难地推着水果摊前行,小摊上自带的灯光亮起来,在地面投下一块阴影,和大叔的影子叠加在一起,看着像一个大力士。后来,翁凯仕把这幅手机摄影作品命名为《生活的背后是强大》,他这样解释原因:“付出的背后是责任,担责的过程就是强大。”

更重要的是,在那一瞬间,翁凯仕想到了自己,一个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他刚刚步入中年,有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只有6岁。此前,翁凯仕一个人在汕头创业,无奈赶上疫情,生意难以为继,不得不回到家乡潮汕重新找工作。那是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刚刚迎来“中年危机”的他,同时面临着转行之难、支撑家庭之困。但总不能“摆烂”,翁凯仕说,和水果摊的大叔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就得努力。最后,翁凯仕找到一份在公司做行政人员的工作,帮忙打打杂,情况才慢慢好起来。

对于家庭的责任,还隐藏在各种细节之中。不久之前,翁凯仕感染了新冠,一家人也跟着病倒了。不发烧之后,身体刚好一点的翁凯仕,就会做好全身防护,出门给全家人买菜。说到这里,翁凯仕还有些不好意思,他总觉得,自己好像也没有为家庭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自己拍下的这一张照片一样,不过是大多数平凡人的缩影。

而在29岁的年轻人朱桦眼里,他的2022年年度瞬间,少了一分家庭的沉重,多了一分生活的温馨。

5月,成都处在封城阶段,刚刚开起个人摄影工作室的朱桦,已经好久没能开工了。有的时候,他也会焦虑,到底什么时候能有收入。是刚刚带回家里的一只小法斗治愈了他,忙着给小狗喂食、陪小狗玩耍的间歇,关于生活的烦恼总能被抛诸脑后。有一回,朱桦和女朋友坐在沙发上聊天,才几个月大的小法斗,颠颠地跑过来,睡在了两人的腿间,看着小法斗憨态可掬的样子,朱桦感觉到活在当下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用小米10 pro 拍摄。

和翁凯仕一样,朱桦也用小米手机,拍下了这个瞬间。他已经习惯于用手机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时刻,因此,这些定格,往往会见证他的人生转折。

其中一张叫做《闲聊》,在长城影展的倒数第50秒。照片中,有几个大姐围坐在街边小店,并不富裕,但笑得无比开心。

这两张照片的诞生,显然也和朱桦的心境相关。之前,朱桦并不是自由摄影师,大学学建筑的他,一直在做建筑设计师,工作四年,薪水虽然很高,但却让他的生活完全被工作填满,熬夜、加班,凌晨被电话叫醒,然后去公司画图,已经是常态。最让他难受的是,越来越枯燥的工作内容,“政府报规、结构、房间……一直重复一直重复”。

▲ 《闲聊》

身体也出了问题。有一回,朱桦去医院做常规体检,报告出来之后,医生通知他复查,这才知道,他的肺上出现了结节。走出医院的路上,朱桦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害怕和压抑,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自己真的要为所谓的高薪,牺牲自己的身体吗?”正是此时,走到一个小巷子的时候,朱桦看到了大姐闲聊的画面,咔嚓一声,快门按下。

几乎是同一时期,朱桦拍下了《命运》一图。纠结于是否要继续这份工作的他,总觉得,自己就和笼子里的鸽子一样,似乎待在原来的生活里是安全的,殊不知,也被彻底困在了这里。

正是这两个瞬间,给了朱桦巨大的冲击,他一边感觉到平凡生活的美好,一边感觉到自己对当下的不满,“陷在一种象牙塔里,忘了生活本身的意义是什么”。拍下两张照片后不久,朱桦决定裸辞。辞职的时候,领导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劝他留下,但朱桦还是决定,放弃外人眼里的体面工作,转而做一些自己更加喜欢、更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于是,这三张照片,共同见证了朱桦在2022年生活状态的彻底转变。

▲ 《命运》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的瞬间,都有着如此重大的意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年度瞬间,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

长城影展上,一张拍摄建筑油漆工的特写引起了人们注意。这张照片来自于43岁的刘刚,一位在高楼建筑间穿梭的建筑油漆工,人们所熟知的“蜘蛛人”。

刘刚拍的是他的工友,他们已经共事了快6年。拍照的时候,两人刚刚下班,正蹲着等电梯。工友的口罩摘下来,露出干净的下半张脸,像极了一张面具。其实,在平日里,工友们都不喜欢被刘刚拍,理由是“太脏了,不想拍”。

刘刚庆幸,自己留下了这个瞬间,这是他每天会看到的画面,和他所熟悉的生活,也是他这一年的切面。他愿意用这张照片,告别2022年。

习惯、告别、爱

不止是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把值得被镌刻的瞬间,带到了长城之上。过去的2022年,对于国人来说,本就难忘,各种酸甜苦辣,已然藏在了长达8个小时的长城影展直播里。

2022年,疫情依旧贯穿了全体国人的时间线。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开始尝试坚持一种“习惯”,“看”到当下,捕捉“瞬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己可以真正把握住的东西。

一个生长在江边的武汉人,在日夜奔涌不息的长江里,寻找到了属于他的确定性。他的照片,几乎都是在江边漫步时拍下的。镜头里,总是有坐在江岸边阴凉处打盹儿的人群,或者在凌波门跳水的游泳爱好者,他已经习惯这一切。拍完了,他也跟着席地而坐,满眼都是江波,他说,这样的放松感,总会让他忘记烦恼与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岁月神偷》

而对于不同职业的人来说,工作节奏成了他们最难以改变的东西。一位年轻的渔女,也闯入了镜头,正值休渔期,她将在这段时间里整理编织渔网,然后等待下一个开渔期的到来。开着一家羊肉粉店的老板娘,生活的周期以天数计算,到了中午,饭点过去,生意也接近尾声,她如期坐下休息,望向街边的人群,成为作品《像往常一样的午后》的女主角。

▲ 《像往常一样的午后》

还有的瞬间,承载着更加厚重的重量。一个普通的消防员,在紧张的火场结束之后,拿出手机,把同事们收尾时的背影拍下。他在消防队负责拍照工作,这样危险的场景,不过是他的日常。有一次,工厂里出现油泄漏,需要有人去把阀门关上,同事关阀门,他照相,两人也紧张,因为“火场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害怕爆炸”。

但也正是这些对平凡生活的坚守,让普通人获得力量。

2022年,诸多名人离世,世界风云变幻,我们一次次见证历史。在宏大的叙事里,属于我们自己的情绪,依旧是最珍贵的东西。借由长城影展,有人诉说了“告别”的滋味,有人表达对“等待”的彷徨,当然,也依旧有人获得“快乐”。

在上海,一位摄影师拍下了楼下的老大爷,60多岁的大爷,在解除长达两个月的封控之后,开上了自己的房车,决定环游中国。他规划好了路线,从江苏、河南,到山西、陕西,再到寥廓的大西北。离开的时候,家人和邻居们到楼下送行,摄影师捕捉下老大爷和小外孙女告别的画面,两人笑得恣意,这一次告别,背后是自由、率性,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一路顺风》

几百公里之外的广州,一对情侣刚刚来到这个新城市,他们还没有找到工作。在陌生的城市里,两人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深夜,他们走上楼顶天台,女孩站在夜色中,望向远方,男孩拿出手机,按下了拍摄键。在沉默的夜里,他们感觉无依无靠,却又在静静等待未来的馈赠。

▲ 《入夜的城市》

享有最纯粹的快乐的人,还是孩子们,不少人驻足,只为留下一幅幅来自童年的剪影——小蚂蚱跳到了小女孩手上,父亲捕捉到一个古灵精怪的神态;一位全职妈妈,在旅途中,抓拍了儿子对着车窗大笑的表情;羽毛球被打上了瓦片屋的房梁,三个孩子搬来椅子,这成为童年玩伴的回忆;大海边,少年荡起秋千,和空中的滑翔伞一起,把欢声笑语洒向海岸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爸爸你快看》
▲ 《童年·瓦片屋上的羽毛球》

显然,不管是“习惯”“告别”,还是“等待”“瞬间”,又或者“快乐”,每一个关键词,都能指向国人的一部分真实生活,这也是小米在长城影展筛选照片时的初衷——在这一次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征集中,小米没有采取传统的风光、人像、建筑等分类方式,而是把10个更为生动的关键词,作为投稿辞条,除了上述五个外,还有“在一起”“看”“学习”“距离”以及“爱”。

在收到的27万张照片里,有32368张都关乎于“爱”。这或许意味着,对于国人而言,在这个复杂而厚重的2022年,依旧是爱与被爱的一切,最难被忘怀。

通过小米的镜头,我们同样看到了很多有爱的画面。

有在山城重庆的小巷子里,拥抱在一起拍摄婚纱照的新婚夫妻;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杵着拐杖撑伞前行的老年夫妇;嘈杂而难闻的菜市场,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摊位前学习,身后,忙了一天的女摊主,注视着女儿,满眼的爱意。

▲ 《见证》

最终,是这些爱的细节,组成了难忘的2022年。

▲ 《学习》

新的一年,去爱

在得知自己的照片出现在长城上之后,42岁的翁凯仕对这一年的形容词,又多了一个——平淡、幸福之外,还有“惊喜”。

把国人的年度瞬间带上长城,让记录更具有仪式感,本就是小米举办长城影展的初衷之一。12月31日这一天,小米用倒计时的形式,播放了三万张作品,一秒一张,伴随着元旦钟声的敲响,带着集体回忆,走入新的一年,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注解。

▲ 长城影展。

这让翁凯仕庆幸,自己在那个时刻按下了快门。他说,长城的出现,让他的决定性瞬间多了一层意义。而相较于照片本身所蕴含的对家庭的责任,多出来的这一层意义更关乎他自己。

翁凯仕说,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爱好,是这次经历给了他鼓励,让他愿意继续投入摄影的世界。如今,每个周末的早晨,翁凯仕会骑着以前接送孩子放学的电动车,拿着手机穿梭在大街小巷里,他称之为“扫街”。在独属于他的两个小时里,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他关注光影、人,和被拍者交谈,当然也会拍很多废片,“但整个过程非常享受”。拍完照片,翁凯仕还会把它们分享到朋友圈。在得知他的照片在27万张投稿里脱颖而出之后,一位朋友发来了信息,恭喜他得奖,还说自己一直有关注翁凯仕的照片,“看到会觉得很温暖”。

于是,在新的一年,翁凯仕决定,他一定要留住摄影这个爱好,继续在这一年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不止翁凯仕一个人感触万千。除了3万张手机摄影作品的创作者之外,借由长城影展的8小时直播视频,还有更多人的回忆被唤起,更多的情感得到宣泄,更多人想起了自己被爱的瞬间,更想要去爱身边人,爱身边事,爱这个世界。

在爱身边亲人以外,也有人决定爱自己。网友@路 喜欢《跳东湖》那个作品的瞬间,因为人们在栈道上冲刺、跃入湖里的野性场面,让她想到了自己。她把自己称作“可可爱爱的胖子”,后来爱上了游泳。此刻,她在游泳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成为了一个运动健康的人,因此,“我感谢我的努力”。

▲《跳东湖》

就这样,8小时直播视频,成为了一场关于“人”的直播。点击阅读原文,可看到一秒一张,3万张照片的完整视频,也许你也会被触动。

这也是小米选择长城这个颇具象征性的意象的原因之一,它展现了一种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价值观,在另一个维度上,呈现出小米的转变——它变得更加感性了。

以往,在很多人眼里,小米都天然和“发烧友”“技术宅”这样的标签联系在一起。而在和徕卡进行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小米希望让更多人愿意举起手机,捕捉日常生活里,那些独一无二、时不再来的动人时刻。再把时间跳转到7月,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征集时期,在设置参赛标准时,小米官方即表示,“优秀作品要能体现人文故事感的瞬间,超越参数和单纯的技术标准,聚焦到人。”换句话说,小米更加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发现自己、发现人的内心世界,回归摄影最为本真的意义。

长城影展也是其中之一。它就像一簇闪着光的星星之火,串联起了国人的不同瞬间,它们如长城一般绵延、漫长,汇集起来,点亮跨年夜的天空,并定义了这个难忘的2022年,让那些时光有了佐证。同时,也正是这些记忆,塑造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能够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2023年。

那个给工友拍照片的蜘蛛人刘刚,也将在新的一年,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工友们常常说,做这一行,就是过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生活,他们更不理解,为什么刘刚总是在拍照,总是搞这些高大上的娱乐,工作时拍,闲暇时去公园转一转,也拍。后来,大家都习惯了,不需要看,也不需要问,就知道刘刚“又在拍照了”。

▲ 《生存》(刘刚)

他还会继续拍下去。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